台灣省文藻外語大學國際事務學系副教授林建宏27日接受香港中評社通路認為,中美關系的本質雖不全然是對抗,但對英語系白種人而言,他們剛開始“學習如何把手上的權力分享出去”。他認為,以中國大陸為核心的世界正在逐漸形成,這對西方長期以來的優越感與情緒都是嚴重沖擊。

林建宏強調,他沒有說中美對抗的本質是種族主義,但若用美國政治學者亨廷頓“文明沖突論(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來解釋,或許多少是有一點的。不同文明有不同的核心價值,這些價值總要先沖撞,然後發現有些做得到、有些做不到,而“沖撞會帶來融合的機會”,是以他個人對于中美關系的未來與發展并不感到緊張。
林建宏分析稱,中國崛起讓長久保持優越感的白人及英語系國家感覺失落,這是這一代無法化解的,這過程恐怕需要兩、三代甚至更久的時間。“英語系國家的優越感還能維持多久?”他不清楚,但世界經濟體隻要越來越融合,這條種族界線應該會越來越淡薄。
林建宏說,他并不覺得中美之間會全然升高對抗,中美之間是有關稅問題,但彼此間的貿易還是照做。過去特朗普時代所醞釀、累積出強烈“反中”或“抗中”氛圍在拜登上台後其實是慢慢減少的。中美之間的貿易如此緊密,且中國大陸作為全球制造業生産基地,制出來的貨品總要有個去處;美國也不可能把所有海外制造業全移回美國本土生産,是以中美基本上還是會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但又存在适度的競争。在中美談判的過程彼此互亮籌碼,雙方會慢慢磨合。是以,他對中美關系并不特别感到緊張。
拜登21日參加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被問到“若中國攻擊台灣,美國是否捍衛台灣?”時說“對,我們有此承諾”。此話一出後,引發熱議。
林建宏認為,拜登“在情感上”确實希望這麼做,且“台灣關系法”中也明确講到美國會“協助台灣、提供防衛”,某部分解讀拜登回應是沒有錯的。隻是拜登這回應最多“也隻停留在這裡而沒有更多了”。為了避免“誤會”,美國國防部長也出來澄清,再次重申美國對華政策及立場。
林建宏說,民進黨可能很希望看到美國從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但他認為這樣的判斷“恐怕太過了”。美國對台灣雖有提供防衛的“義務”,但不代表會提供派兵、駐軍或在關鍵時刻幫台灣跟中國大陸打上一仗。
針對拜登日前宣稱美國會為“保衛台灣”而對抗中國大陸,白宮随後又表示美國對台立場沒有發生變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日前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相關問詢時表示,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内政,不容任何外來幹涉。
汪文斌表示,在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等核心利益問題上,中方沒有任何妥協退讓餘地。任何人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和強大能力,不要站在14億中國人民的對立面。我們敦促美方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規定,在台灣問題上謹言慎行,不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号,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關系和台海和平穩定。(薛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