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帕丁頓熊2》:停滞的童話世界

作者:澎湃新聞
《帕丁頓熊2》:停滞的童話世界

帕丁頓熊

《帕丁頓熊》系列電影和《尋夢環遊記》有着很多的相似之處,比如都是兒童片,核心都說的是家庭,都有着雜耍喜劇和西部片的痕迹,但相信大多數人談起兩部電影會有極大的不同,說起《帕丁頓熊》一定會說“好笑”,說起《尋夢環遊記》一定會說“眼淚”,因為它們有着本質的不同。

《帕丁頓熊2》:停滞的童話世界

《尋夢環遊記》

盡管《尋夢環遊記》的概念來自于墨西哥亡靈節文化,但你扯開這些外衣就會發現,它還是不折不扣的美式個人英雄主義故事,強調的是基于血緣上的情感。

但《帕丁頓熊》則不同,它更像是熊版的《真愛至上》,盡管故事是圍繞着名為帕丁頓的熊展開,可帕丁頓這個角色的主角感事實上并不鮮明,當你回想起《帕丁頓熊》的時候,你會想起外表冷酷内心少女的監獄廚師Nucles,會想起不苟言笑卻怕老婆的大法官,會想起街角報亭充滿愛心的Kitts小姐,甚至會對熱心“演藝”事業的過氣男演員Phoenix啧啧稱道,當然你也不會忘記一路反對帕丁頓進社群拿着喇叭到處高喊着自己偏見的Curry先生。

《帕丁頓熊》所歌頌的核心家庭觀更多的是指無血緣的陌生人建立起的社群情感,以至于布朗先生一家仿佛隻有在帕丁頓存在的時候才更像是一家人,平時則是有着“英國式冷漠”生活在各自小世界中的一家人。

《帕丁頓熊2》:停滞的童話世界

布朗一家

對比《帕丁頓熊》我們就會發現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盡管電影已經把年代設定在了現代,譬如碎片大廈的出現便是對當下倫敦世界的一種佐證,但電影中卻很難看到真正的現代元素,最明顯的例子是竟然沒有人用手機,甚至于兩個孩子都沒有。反而蒸汽火車、紅色電話亭、古董商店、紙質報紙、遊樂場,以及人們的穿着打扮,都仿佛把你拉進一個真正停滞的童話世界之中。

一隻熊出現在倫敦街頭,你竟然在電影裡沒看到有人在推特或是Ins上發照片,這難道不奇怪嗎?非常奇怪,因為時間在《帕丁頓熊》中仿佛停止了。

“懷舊”已經是這個十年當仁不讓的影視主題了,無論是爆紅的《怪奇物語》對于上世紀80年代的直接緻敬,還是《王牌特工》這樣用Cult的方式一邊黑一邊懷念的,《神探夏洛克》大膽的現代版演繹其實也是對于維多利亞時代的一種懷念。選擇誕生于1958年的《帕丁頓熊》作為電影改編的對象,其“懷舊”之心已經非常明顯,這可不是用我們這裡一個變了味的創新詞彙“IP”就能解釋完的,也不僅僅是對現實的逃避,而更多的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告訴觀衆,時代雖然變了,但有些東西依然沒變。

《帕丁頓熊2》:停滞的童話世界

初到倫敦的帕丁頓

看過第一部《帕丁頓熊》的人一定不會忘記這隻孤獨的小熊出現在火車站的一幕,站在“失物招領”處前,挂着“請照顧好這隻小熊”的牌子,看着人來人往,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這樣的形象其實并非作者邁克爾·邦德杜撰,而是“偷取”自他看過的一則二戰後的新聞短片,短片中一群孩子正是這樣被送出倫敦等着進入他們的寄養家庭。倫敦和大多數大城市一樣是一座“移民城市”,帶來的好處是文化絕對的多樣性,當然也會衍生出很多的沖突,不論是從個人還是整體,尤其在英國這樣一個至今還崇尚等級文化制度的國度裡。《帕丁頓熊》之是以能引起共鳴,不僅僅是靠着一波又一波的笑料,還有其主角“異鄉客”的典型形象。

多少人也是和帕丁頓一樣一臉“熊”樣,帶着一點希冀、一點卑微、一點害怕,提着破皮箱來到大城市尋夢?這在如今退歐的英國當下,“移民問題”成為一個焦點的時候,帕丁頓熊的故事似乎被重新賦予了一種現實意義。一隻向往倫敦生活的秘魯熊身上本身裹挾着的,一種無法剝離的對日不落帝國殖民輝煌時代的懷念,布朗一家童話般的彩色房子是真實存在的,諾丁山的生活痕迹是明顯可辨的,整個街區的種族混居環境政治正确到不行,社群中唯一的反對者是中老年白人,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反派一女一男都是白人,這隻“鄉下”熊面對的倫敦比想象中還要美好。

這種“異鄉客”的主題在《布魯克林》和《蒂凡尼的早餐》中最終都通過愛情來解決,在《美國往事》中通過暴力、性和兄弟情來釋放了,《帕丁頓熊》作為一部兒童電影,通過童話的夢幻和誇張形式,讓帕丁頓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需要和被需要之中完美融入了兩個社群,一個是布朗一家居住的街道,一個是第二集中帕丁頓不幸進入的監獄。帕丁頓帶着對倫敦的愛讓自己成了社群不可少的一部分。

《帕丁頓熊2》:停滞的童話世界

監獄這段也讓人想起《布達佩斯大飯店》

此外,在《帕丁頓熊2》裡你總能隐隐感受出一股《哈利·波特》味,不僅因為它們都是關于一個小男孩如何拯救自己和衆人的故事,還可能因為制片人正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大衛·海曼,還有可能是在火車的追逐戲中穿過英國鄉村讓你想起了霍格沃茨特快列車,監獄裡可口的甜品讓你想起了霍格沃茨的晚宴,還可能因為布萊丹·格裡森飾演的監獄廚師讓你回憶起了瘋眼漢穆迪,是的,他正是穆迪的扮演者。

《帕丁頓熊2》:停滞的童話世界

左面這位就是《IT狂人》中扮演Moss的理查德·艾歐阿德

《帕丁頓熊2》:停滞的童話世界

曾經的休·格蘭特

《帕丁頓熊2》:停滞的童話世界

現在的休·格蘭特

和《哈利·波特》一樣你能在《帕丁頓熊2》中看到一群英國“戲骨”,聒噪惹人厭的Curry先生是“十二叔”彼得·卡帕爾迪(《神秘博士》),古董店老闆吉姆·布勞德本特(《雲圖》),教堂保安西蒙·法納比(《糟糕曆史》),法庭證人法證專員理查德·艾歐阿德(《IT狂人》)等等熟悉的面孔,此次連英國永遠的情人休·格蘭特都颠覆自我成了一枚“戲精諧星”。這樣一群個個都可以撐起一部作品的演員都在一部兒童電影中為一隻熊配戲,哦,當然别忘了熊的幕後聲優是英國戲劇神童之一的本·衛肖。

不禁讓人想起了一個笑話,某英國著名老演員被問起其他英國演員的情況時答到:你們難道以為英國演員都互相認識嗎?大家的内心一起答到:難道不是嗎?

《帕丁頓熊2》是一部你不看或許沒什麼損失,但是看了卻會想起生活中所有小确幸的溫暖電影,當然我更願意按照英國人的“自嘲”風格戲稱它為“倫敦大型旅遊觀光旅遊宣傳片”。文藝的說法?主創給倫敦的一封情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