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航天英雄再問蒼穹

“我已出艙,感覺良好!”翟志剛穿着印有“飛天”字眼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代艙外服,左手扶着艙外把手,右手揮動五星紅旗,在深邃無垠的太空映襯下,顯得格外壯美。

——這一畫面定格在億萬人民的腦海裡。

那是2008年9月27日,在神舟七号載人飛行任務中,翟志剛完成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他也是以被譽為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

13年後,翟志剛再次以指令長的身份征戰太空。

“重新歸零,從頭再來!”

神舟七号任務結束後,翟志剛被授予“航天英雄”榮譽稱号,獲“航天功勳獎章”。

身體會失重,但心靈永不“失重”。傳回地球,他最先做的就是歸零成績、歸零經曆、歸零心态,一切從頭開始,時刻為飛天準備着。

有人問他:“你已經功成名就,又過了知天命的年齡,還用得着這麼拼命嗎?”

他的回答铿锵有力:“黨和人民給予我們崇高榮譽,祖國托舉我們飛上太空,我們唯一的使命就是為國出征,隻要黨一聲令下随時準備再上太空!”

如今,雖然年過半百,翟志剛的航天生理功能始終保持在優良等級。近24年的航天生涯,讓他深刻明白每一次出征太空的機會有多不易。

從1998年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到2008年成為我國“太空漫步第一人”,十年磨一劍的艱辛,讓翟志剛刻骨銘心。

鮮為人知的是,翟志剛先後作為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任務的備份航天員。但數次備份,數次與任務擦肩而過。新的任務一旦開始,這名老将又要從零開始,面臨新一輪選拔。

日複一日地訓練,一次次接受挑選,是什麼支撐着他一路走下來?答曰:“熱愛!”

為飛行而生,而飛行也帶給他榮耀和自豪。

在這13年間,這個聲名顯赫的航天英雄一直在默默備戰,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最難的不是訓練有多難,工作有多難,學習有多難,最難的是如何能夠把一件簡單的事,用最高的标準和熱情十遍百遍地做好。”翟志剛說。

在日複一日的訓練中,翟志剛把自己定義為一個新參加任務的航天員,即使有年輕人和他的意見發生沖突,這名老将也願意在完成訓練後,和年輕教員溝通想法。

“這麼多年以來,面對這些簡單的、一遍又一遍的、自己已經無數次完成過的訓練,仍然要有像國小生一樣的心态,這是很重要的。”翟志剛說。

可親可敬的鄰家大哥

在神舟七号出艙活動中,翟志剛“甯可回不去,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高高飄揚”的一番話,引發無數人的敬意。

其實在飛天的背後,危險始終如影随形。

在水槽訓練期間,翟志剛遭遇了一次驚險。當時他沉到10米深的水下,氣瓶意外漏氣了。

這時,如果航天員快速上升,将會對身體造成極大傷害,現場監測的科研人員緊張起來,指揮潛水員配合翟志剛出水。

翟志剛面色沉穩,與潛水員交替共用一個氣嘴,按規定動作緩慢遊出水面。

一上岸,訓練負責人趕忙上前詢問,“身體怎麼樣?”翟志剛說,“沒問題,可以繼續訓練。”

在網友的心中,這個頭頂光環的東北少将,還是一個“行走的段子手”。在神舟七号任務後,翟志剛接受采訪爆梗不斷,被網友稱為“宇宙級梗王”。

記者問:“發射時是什麼感覺?”

翟志剛脫口而出:“當時就像是有人從我後面咣的一腳,把我從正面踢到反面,完了之後我就懸在那了。”

回憶出艙時那一刻,翟志剛說:“一打開滿眼蔚藍,但緊接着低頭一想覺得不對勁,外太空應該是黑色的,怎麼是藍色的呢?哦,原來這是地球。”

“但凡有他出現的場合,都充滿歡樂。”跟翟志剛打交道的科研人員這麼說。

王亞平告訴記者,從他那不僅能得到快樂,還能收獲信心和正能量。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給予幫帶,而且給予鼓勵和肯定,大家都喜歡跟他在一起。

在神舟十二号飛行乘組在太空執行出艙任務時,神舟十三号乘組作為地面支援崗進行觀察。

翟志剛發現,拆卸工作台和腳限制器等大型裝置時,由于太空失重無法固定身體,一隻手懸浮在空中,另一隻手很難操作裝置。

這之後,隻要進行出艙活動水下訓練,翟志剛就琢磨如何克服這一難題。他嘗試着利用身邊的扶手或環形扶手固定自己的腳,再去插拔裝置。

做完之後,他馬上喊來乘組其他兩人一起體驗。

“翟哥不僅是指令長,更像師父一樣,恨不得把他自己身上所有的本領都傾囊相授,他一遍遍地示範怎樣擺放,用腳跟還是腳尖,怎樣去操作 。” 葉光富說。

出征前的采訪,翟志剛再出金句,他說:“高高興興地飛出去,兢兢業業地飛行中,安安全全地飛回來。作為我們這個乘組,作為我個人,有信心、也有能力把神十三任務完成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