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求是網
英烈不朽,浩氣長存。
2021年9月30日,莊嚴的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巍然聳立。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上司人來到這裡,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花籃中鮮豔挺拔、芬芳吐蕊的花朵,寄托着人們對人民英雄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習近平總書記邁步上前,仔細整理花籃綢帶。随後,緩步繞行,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奏響悠揚的旋律,将人們的記憶帶回到風起雲湧的峥嵘歲月。
1949年9月30日,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禮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毛澤東同志宣讀了他親自起草的碑文。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将9月30日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日确定為烈士紀念日。此後,每年這一天,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上司人都會與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今天,已是第8個烈士紀念日。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英雄作為人民群衆中的先進分子和傑出代表,是一個國家光輝曆史的記憶,是一個社會價值導向的坐标。崇尚英雄、緬懷英烈,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情之所牽、行之所至。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身體力行,無數次前往革命老區和革命遺址遺迹、紀念設施,無數次深情講述英雄的動人故事,表達對英雄的崇敬之情。總書記提及的一個個閃光的名字、一段段悲壯的往事、一句句深情的禮贊……都凝結着一個大黨大國領袖對英雄的無限追思和深切緬懷。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鴉片戰争以來,九原闆蕩,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始終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的初心使命,在救國、興國、強國的征程中舍生忘死、前赴後繼,湧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信奉“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達于真理”的李大钊,坦言“為着共産主義犧牲,為着蘇維埃流血,那是我們十分情願的啊”的方志敏,高呼“甯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進喜,獻身教育扶貧、點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張桂梅,用實幹兌現“水過不去、拿命來鋪”誓言的黃大發,一輩子深藏功名、初心不改的張富清,把青春和生命獻給脫貧事業的黃文秀……他們如永不熄滅的火炬,激勵億萬群眾砥砺前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近代以來,一切為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而犧牲的人們,一切為中華民族擺脫外來殖民統治和侵略而英勇鬥争的人們,一切為中華民族掌握自己命運、開創國家發展新路的人們,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國家榮光。”
崇尚英雄才會産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在抗美援朝戰争中,19.7萬多名英雄兒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獻出了寶貴生命。當時的志願軍烈士,除少數運回國内安葬外,大都直接就地掩埋。半個多世紀以來,祖國從未忘記長眠異國的英雄兒女。“感謝你們把英雄送回祖國。鐵血今猶在,山河已無恙,向中國人民志願軍忠烈緻敬!”“盛世中華,英烈回家,向志願軍忠烈緻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是2021年9月2日,接志願軍烈士回家的專機與機場塔台的一段對話。離家尚是少年身,歸來已是報國軀。自2014年起,我國已連續8年迎接8批共825位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
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英雄、學習英雄的民族。今天的中國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越是享受如今的國泰民安和幸福安康,就越不能忘記在戰争歲月中抛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和烈士。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在重大紀念日以國家榮譽稱号隆重表彰英雄模範,設立中國人民抗日戰争勝利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出台或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烈士褒揚條例》、《烈士紀念設施規劃建設修繕管理維護總體工作方案》等檔案……一系列強有力舉措,正是為了以國家名義表達對英雄的崇敬之情、對先烈的深切緬懷,更是以此為鮮明導向,厚植全社會見賢思齊、緻敬英雄、争做先鋒的良好氛圍。
崇尚英雄就要捍衛英雄,堅決抵制抹黑英雄的曆史虛無主義逆流。“甯肯高原埋忠骨,絕不丢失一寸土。”2021年2月,中印加勒萬河谷沖突現場視訊公開。巍巍雪山見證了官兵們的赤膽忠誠,祁發寶、陳紅軍、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等英雄們的铮铮鐵骨永遠镌刻在喀喇昆侖高原。即便這樣,還是有人企圖颠倒黑白、抹黑戍邊英雄。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诋毀英雄的大V賬号被依法關閉,受到法律嚴厲制裁。
曆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清代龔自珍說:“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标,英雄事迹和英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曆史記憶。“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個擁有英雄卻不知道愛戴他、擁護他的民族則更加可悲。”當英雄被矮化,當崇高被解構,當理想被嘲弄,就會陷入價值混亂與曆史虛無。今天,反對和抵制曆史虛無主義日益成為社會共識和行動自覺,對否定英雄烈士的言行,我們腦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場要特别堅定,絕不能聽之任之。
踏上新時代新征程,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新中國成立前夕,在商定國歌時,有人提出修改“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歌詞,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要争取中國完全獨立、解放,還要進行艱苦卓絕的鬥争,是以還是保持原有歌詞好。”行進的中國,如今正站在一個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節點。越是接近民族複興越不會一帆風順,越充滿風險挑戰乃至驚濤駭浪,越需要英雄,越需要英雄精神。
新時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人民沒有被吓倒,各條戰線的抗疫勇士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困難面前豁得出、關鍵時刻沖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衆生,展現出敢于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頑強意志。在脫貧攻堅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數百萬扶貧幹部奔赴一線,1800多名同志倒在沖鋒路上,他們以自己的青春、熱血乃至生命,兌現黨旗下的誓言。踏上新征程,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我們面臨的各種鬥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随我們實作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全過程。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鬥争意志,當嚴峻形勢和鬥争任務擺在面前時,骨頭要硬,敢于出擊,敢戰能勝。”唯有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才能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顔色。無數的先烈鮮血染紅了我們的旗幟,我們不建設好他們所盼望向往、為之奮鬥、為之犧牲的共和國,是絕對不行的。”“我們一定要銘記烈士們的遺願,永志不忘他們為之流血犧牲的偉大理想。”讓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訓示精神,學習英雄精神,争當英雄模範,把英雄模範為之犧牲奮鬥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