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8億質押擔保”誰在說謊?渤海銀行南京分行深陷“羅生門”

作者:江蘇金融觀察

渤海銀行南京分行28億元銀行存款被挪用大案,引爆周末财經圈。

據《中國經營報》23日晚間報道,在企業不知情的情況下,其28億元存款就被用作貸款質押擔保,而被擔保公司與企業毫無關聯。

事件曝光後,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火速于24日淩晨釋出聲明,稱“發現企業間異常行為”,并已報警。

巨額存款遭質押擔保,到底是銀行違規挪用,還是如銀行所言是企業間“異常行為”所緻?整個案件堪稱一出“羅生門”。

銀行角力醫藥巨頭

回顧整個事件之前,先來看一下其中涉及的幾位主角的身份。

所謂的“擔保方”有兩家,分别是無錫濟煜山禾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山禾藥業”)和其關聯方南京恒生制藥有限公司(簡稱“恒生制藥”)。

天眼查顯示,山禾藥業是江西濟民可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濟民集團”)控股80%的子公司,恒生制藥是濟民集團旗下西藏德容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也即濟民集團的孫公司。

“28億質押擔保”誰在說謊?渤海銀行南京分行深陷“羅生門”
“28億質押擔保”誰在說謊?渤海銀行南京分行深陷“羅生門”

被用作貸款質押擔保的28億元,即是兩家企業在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的存款。

而濟民集團則是中國知名的現代化大健康産業集團,在2019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中排名第11位。公司建立于1999年,業務覆寫醫藥、能源、投資等領域,現有員工12000餘名,總部位于中國南昌。2020年,集團營業收入突破390億元。

華業石化南京有限公司(簡稱“華業石化”)是山禾藥業和恒生制藥的“擔保對象”,2019年3月1日才注冊成立。從股權穿透及股權比例來看,華業石化理應是100%的國有企業。公司成立後,曾向渤海銀行南京分行進行票據融資。

“28億質押擔保”誰在說謊?渤海銀行南京分行深陷“羅生門”

而渤海銀行南京分行,成立于2009年,是渤海銀行下轄34家一級分行之一。根據渤海銀行2020年年報,南京分行的員勞工數僅次于天津分行和北京分行,其在渤海銀行系統内的地位可見一斑。

“28億質押擔保”誰在說謊?渤海銀行南京分行深陷“羅生門”

28億存款遭截胡

由于“質押擔保”事件比較複雜,加上相關報道已被删除,我們再根據時間線來捋一捋事件過程。

2020年11月,渤海銀行南京分行以山禾藥業的存款對華業石化的票據融資進行了質押擔保,銀行給華業石化開具了半年期承兌彙票,第一筆開票金額為3億元。此後,山禾藥業及恒生制藥陸續存入該行的28億元存款,都被用于質押擔保。

2021年8月19日,山禾藥業法人代表於江華接到南京分行從業人員來電,稱有人正在櫃台将電子存款轉為紙質存單,以此為他人貸款辦理質押,并詢問於江華“企業是否有辦理存單質押業務的真實意願?”

於江華感到十分意外,于是趕緊向濟民集團資金管理部彙報情況。資金管理部緻電向南京分行核實後,當即聲明,企業從未準許任何人辦理存款質押事宜,并要求銀行立即報警。

但此後,濟民集團發現恒生制藥和山禾藥業的28億元存款均已無法支取,詢問渤海銀行總行得知,所有存款都被質押。

值得一提的是,山禾藥業與恒生制藥在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的存款總計33億元,其中未被質押的5億元,正是8月19日銀行櫃台向於江華核實意願時未辦成的那筆。

8月21日,在上海某酒店,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營業部總經理胡兆峰、總經理助理管鵬程與華業石化資金部總監董某等人,和濟民集團财務人員見面,商談事件的解決方案。

根據當時的錄音材料,管鵬程和董某均表示,沒有和山禾藥業以及恒生制藥交流過擔保質押事宜。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管鵬程一方面承認“這是(渤海)銀行的漏洞”,一方面又希望濟民集團能夠允許銀行繼續用山禾藥業5億元存款,為華業石化提供存單質押。

如此要求自然不會被濟民集團接受,雙方不歡而散。

8月24日,山禾藥業與恒生制藥向渤海銀行南京分行送達通知函,告知該行必須保障兩公司的存款安全和自由提取,不得進行劃扣和其他違規違法操作。

8月25日,因華業石化未能在還款日償還貸款,南京分行繼續劃扣了恒生制藥5億元存款,後因發現華業石化的賬上還有5000萬元,于是向恒生制藥戶頭又退回5000萬元。

8月26日,濟民集團資金部從業人員前往渤海銀行南京分行櫃台查詢,希望調取公司在該行所有辦理業務的資料,但并未如願。

9月3日,山禾藥業、恒生制藥選擇向無錫警方報案。

擔保對象背景成謎

此事經曝光後,迅速在财經圈發酵。24日淩晨,渤海銀行南京分行釋出了已經報案聲明:

“28億質押擔保”誰在說謊?渤海銀行南京分行深陷“羅生門”

從聲明内容來看,銀行認為擔保質押事宜,屬于企業之間的“異常行為”,并未提及銀行責任。

但這份聲明,在《中國經營報》相關報道的記者看來,可謂“賊喊捉賊”:

“28億質押擔保”誰在說謊?渤海銀行南京分行深陷“羅生門”

24日晚間,濟民集團在官方微信公衆号發出一份措辭嚴厲的聲明,針對報案時間、解決方案、劃扣資金、蘿蔔章等問題,并貼出相關錄音、錄像資料,向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發出“靈魂拷問”。

“28億質押擔保”誰在說謊?渤海銀行南京分行深陷“羅生門”

其中最讓人不解的是,在替華業石化質押濟民集團存款後,渤海銀行南京分行還向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虛假詢證函。

根據濟民集團的表述,2021年3月,無錫方盛會計師事務所對山禾藥業進行例行調查時,向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發出詢證函。在函中“山禾藥業在渤海銀行的7筆存款共計10.1億不存在當機、擔保或其他使用限制”的内容下,南京分行作出如下回複:“經本行核對,所函證項目與本行記載資訊相符。”

但該行營業部總經理胡兆鋒8月21日卻承認:每筆存款存入後的幾天内即遭質押。

此外,華業石化的“國字号”背景也值得商榷。

根據天眼查提供的工商資訊,作為華業石化的母公司,江蘇華之業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簡稱“華之業能源”)成立于2021年7月9日。而在當時,它的股東正是華業石化。當年7月22日,華業石化退出,中石油的全資子公司北京華昌置業有限公司(簡稱“華昌置業”)成為新股東。

簡單概括下:7月9日,華業石化還是華之業能源的100%股東;7月22日,華業石化轉讓華之業能源股權給華昌置業;7月26日,華之業能源接手華業石化100%股權。

經過一番股權騰挪,華業石化和華之業能源一個月内就實作了“母子易位”,華業石化也搖身一變成了中石油旗下的曾孫公司。隻是,這層匆忙穿上的“國企”外衣究竟是真是假?

就在今年9月23日,華昌置業曾發表聲明稱,公司并沒有設立下屬企業:

“28億質押擔保”誰在說謊?渤海銀行南京分行深陷“羅生門”

截至目前,渤海銀行尚未對濟民集團的“六問”作出回應。

風控漏洞誰之過?

根據前文所述,包括未遂的5億元存單質押,華業石化至少從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票據融資了33億元。

33億元是個什麼概念?我們來看一看渤海銀行的财務資訊。

該行2020年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底,貸款餘額共計8875.38億元。按行業劃分來看,其中,批發和零售業貸款餘額合計466.95億元。

“28億質押擔保”誰在說謊?渤海銀行南京分行深陷“羅生門”

從華業石化的經營範圍來看,其主營業務為危險化學品經營、石油制品銷售等,是以其所在行業應該歸類為批發和零售業。

這就意味着,南京分行向華業石化發放的貸款,占整個渤海銀行向該行業客戶發放貸款總額的比例,至少不低于7%(33億元/466.95億元)。

雖然渤海銀行“傍大戶”的行為并不稀奇(2020年,該行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例高達8.1%),但像南京分行這樣敢于向一家成立不過一年多、且背景成疑的初創企業放發巨額貸款,在業内實屬罕見。

而在華業石化的貸款逾期之後,南京分行又為其積極張羅,不惜得罪百億醫藥巨頭,半路截胡其銀行存款,這不能不讓人懷疑借貸雙方是否存在某些利益關聯。

事實上,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的風控漏洞由來已久。

早在2011年,該行就曾曝出億元貸款被卷事件。這在當時是其開業兩年來發放的最大一宗貸款,然而卻成了一名老闆“跑路”時帶走的昂貴細軟。

“28億質押擔保”誰在說謊?渤海銀行南京分行深陷“羅生門”

2017年以來,該行及下轄二級分行又因“貸款資金回流用于銀行承兌彙票保證金”等多項違規行為,被江蘇銀保監局累計罰款超過200萬元。

至于這一次的28億元擔保事件,是否會給渤海銀行南京分行帶來新一輪的重創,就有待警方和監管部門的進一步調查驗證了。

而對于山禾藥業和恒生制藥來說,這麼大一筆錢直接沒法用了,下一步又該怎麼走?作為生産型企業,與下遊銷售商簽訂的合同沒法履行,責任算誰的?如果原料供應商因為欠款而拒絕後期繼續供貨,責任又該落在誰的頭上?

“28億質押擔保”誰在說謊?渤海銀行南京分行深陷“羅生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