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直痛經怎麼辦?

一直痛經怎麼辦?

痛經,是指婦女在經期及其前後出現周期性小腹或腰部痙攣痛和脹痛,可放射至腰骶部、大腿内側及肛門周圍,并有全身不适,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者。多數痛經出現在月經時,部分人發生在月經前幾天,月經來潮後腹痛加重,月經後一切正常。腹痛的特點與月經的關系十分密切,不來月經就不發生腹痛。痛經是婦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病因多,病機複雜,發病率高,發病頻繁,發作時非常痛苦,治療棘手,嚴重影響了廣大婦女的工作和學習,降低了生活品質,應引起重視。

痛經病因

01 原發性痛經

指無盆腔器質性病變的痛經,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初潮不久後即出現痛經,有時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也可能由于子宮肌肉痙攣性收縮,導緻子宮缺血而引起痛經。多見于子宮發育不良、宮頸口或子宮頸管狹窄、子宮過度屈曲,使經血流出不暢,造成經血潴留,進而刺激子宮收縮引起痛經。

有的女性在月經期内膜呈片狀脫落,排出前子宮強烈收縮引起疼痛,排出後症狀減輕,稱膜性痛經。原發性痛經多能在生育後緩解。

02 繼發性痛經

指繼發于盆腔器官病變的後果,多發生在月經初潮若幹年以後的育齡婦女,常見于子宮内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子宮肌瘤、盆腔靜脈淤血綜合征或子宮畸形等。

痛經表現

于月經來潮前數小時感到疼痛,經期疼痛逐漸或迅速加劇,持續數小時至2~3天不等,一般經血暢流後,腹痛緩解。根據痛經程度可分為3度:

01

輕度

經期或其前後小腹疼痛明顯,伴腰部酸痛,但能耐受,無全身症狀,能堅持工作,有時需要服止痛藥。

02

中度

經期或其前後小腹疼痛難忍,伴腰部酸痛、惡心、嘔吐、四肢冰涼、頭痛及全身無力,服止痛藥後疼痛能緩解。

03

重度

經期或其前後小腹疼痛難忍,坐立不安,嚴重影響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必須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四肢濕冷、嘔吐、腹瀉、肛門墜脹感,服止痛藥無明顯緩解,可發生暈厥。

一直痛經怎麼辦?

急救方法

01 堅定信心

要相信痛經是完全可以治好的。

02 改變體位

痛經時跪在床上、擡高臀部,保持這種頭低臀高的姿勢能改善子宮的後傾位置,友善經血外流、解除盆腔淤血,減輕疼痛和腰背不适症狀。

03 手法按摩

經前5~7天開始按摩,月經來潮後停止,待下次月經來潮前再施手法按摩。通過按摩可以預防或減輕痛經,下面介紹五種按摩的方法:

(1)按摩小腹:增加小腹腔内髒血運,促進小腹内微循環,具有止痛調經的作用。

位置:肚臍至外生殖器之間的小腹部,兩側以左右髂前上棘為界限。

按摩方法:患者仰卧于床,先将兩手搓熱,雙手相疊置于小腹中間,緊壓腹部,慢慢按摩腹部,以10次/分鐘左右的頻率進行,先由上至下按摩60~100次,再從左至右按摩60~100次,最後轉圓按摩60次,以局部皮膚紅潤為宜,每日早晚各1次。

(2)斜擦小腹兩側:有止痛調經的作用。

位置:兩側肋弓下緣至髂骨之間的側小腹。

按摩方法:雙手置于側小腹,從後向前斜擦,方向朝外生殖器。不要往返擦動,要方向一緻,以發熱為度。每次按摩5分鐘。

(3)揉子宮:刺激子宮穴是直接針對女性生殖器的調理手法,止痛效果顯著。

位置:在下腹部,臍下正中4寸,然後向左右平行3寸,子宮穴有兩處。

按摩方法:用雙手食指、中指按壓住兩旁子宮穴,稍加壓力,緩緩點揉,以酸脹為度,每次按摩5分鐘。

(4)揉太沖:具有明顯疏肝止痛的作用。不僅可以治療痛經,還可以治療一切婦科疾病。

位置:腳大趾與第二趾之間。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撚右太沖穴,有酸脹感為宜,1分鐘後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撚左太沖穴1分鐘。

(5)按揉三陰交:對所有婦科疾病疼痛均有緩解作用。

位置:在小腿内側,當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側緣後方。

按摩方法:用一側拇指指腹揉撚對側三陰交穴1分鐘,有酸脹感為宜,然後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撚左太沖穴1分鐘。

一直痛經怎麼辦?

04 保持身體暖和

保持身體暖和,将加速血液循環,并松弛肌肉,尤其是痙攣及充血的骨盆部位。多喝熱的藥草茶或熱檸檬汁。也可在腹部放置熱敷墊或熱水瓶,一次數分鐘。

05 止痛偏方

(1)貼穴法:月經前3天,用胡椒粉3g,醋調為糊狀,取膠布2塊,将胡椒粉糊置于膠布中,貼雙側湧泉穴,按摩10分鐘。

(2)熱敷法:用艾葉50g,陳皮20g,胡椒10g,焙黃為末,加少許白酒,用紗布包裹,睡前放于關元穴(臍下3寸)處,上壓熱水袋。

(3)熨敷法:肉桂10g,茴香15g,吳茱萸20g,元胡15g一起研碎成細末,加适量黃酒,烘熱後敷在臍部;可用膠布固定,冷後可再炒熨敷,以不燙傷皮膚為度。

(4)鼻嗅法:取草烏、川芎、香附各0.5g碾成細末,用絹包塞入兩側鼻腔10~20分鐘,就可止痛;持續10分鐘後将藥取出,一般1~3次就可以了。

(5)溫熨法:食鹽250~500g、蔥白250g、碎生姜200g,一起烘熱後用布袋裝好,放在下腹部。

06 飲食偏方

(1)益母膏:可用益母草2斤煎成膏,在月經來之前3天起每次吃1匙,每日2次,早晚空腹吃。

(2)生姜水:如果痛經時有四肢發冷,面青唇白時,可用生姜加紅糖煎服。

(3)玉簪花茶:無論何種痛經,可用玉簪花20g,紅糖25g,煮雞蛋3枚吃,每日1次。

(4)玫瑰花茶:玫瑰花10g,月季花10g,益母草15g,當歸10g,水煎代茶飲。

(5)痛經茶:适用于受寒、氣血不足或情志不暢等因素痛經的女性。把香附

10g、烏藥10g、延胡索10g、肉桂3g,研碎成末,以開水沖泡成茶,每日2劑,連服3~5天。

(6)調經茶:适用于痛經,月經量少而不通暢的女性。把當歸60g、川芎10g、益母草45g研碎後,用開水沖泡,每日1劑,連服5天。

(7)活血茶:适用于月經量少,小腹脹痛,經色紫黯有塊的女性。可先将紅花5g、檀香5g研碎後與綠茶1g稍加煎煮,加入紅砂糖5g後飲服,每日1~2劑,連服3~5天。

(8)月季花茶:适用于月經前1~2日或經期微有小腹脹滿隐痛,經量較少的女性。把月季花10g、紅茶1.5g,紅砂糖25g沖開水服用,在月經來潮前3~4天開始,連續服用7天左右。

一直痛經怎麼辦?

預防方法

01 加強宣教

月經是女孩進入青春期的标志,但有些女孩由于對月經出血現象缺乏了解,會産生不必要的恐懼、緊張與害羞等心理變化。是以對于青春期的女孩,家長要做好宣教,母親應對女兒進行心理安慰,消除顧慮,傳授經驗,做好個人保健。

02 規律生活

适應自然環境的變化,飲食、起居、勞逸等要有節制并科學安排。

03 做好保健

做好月經期、妊娠期、産褥期、哺乳期、更年期這五期的衛生保健。在這五個時期,婦女抵抗力低,易于發病,隻有在個人衛生、飲食、情緒、鍛煉等多方面做得比平時更認真,才能更好地預防婦科疾病。

04 鍛煉身體

經常鍛煉身體,能增強體質,減少和防止疾病的發生。經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可照常工作與勞動,但要禁止劇烈運動,如打球、遊泳、賽跑、挑重物等,以免發生經血過多或閉止不潮,使痛經反複發作。做瑜伽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方法,如彎膝跪下,坐在腳跟上,前額貼地,雙臂靠着身體兩側伸直。可保持這姿勢,直到感到不舒服為止。

05 調節情志

月經期女性容易抑郁或煩躁,可使痛經加重,是以應保持心情舒暢。

06 積極治病

發現患有婦科疾病,要做到積極治療,以去除隐患。

07 注意飲食

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避免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蔥、生蒜、胡椒、烈性酒等。要多進食含鈣、蛋白質、亞麻酸、B族維生素、維生素C、D、E和酸性食物,适量蜂蜜、香蕉、芹菜、蕃薯和含纖維素多的食物以防便秘而引起痛經。

08 注意保暖

在月經期或月經前後,痛經者要多飲溫開水,不要多喝冷飲。月經期吃大量冰淇淋會減少月經量,縮短周期,下腹疼痛加重。有痛經病史的婦女在樹陰下、涼台上、過道裡乘涼的時間不宜太長;吹電風扇的時間也不宜過長;空調房間的溫度不要調得過低,在夜間最好調成睡眠模式;沐浴時最好用溫水,洗後要把身上的水擦幹。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救在一步之遙》

主編:孫文會 付傑

一直痛經怎麼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