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西,一個曾經輝煌過的大煤城,最黃金的時候,礦工們的工作服都鍍着一層黑色的油光;
年輕的姑娘争相要嫁給下坑的小夥子,因為他們肯吃苦,賺得多;
井口裡發的大面包可以成為走親訪友最受歡迎的伴手禮;
礦裡百姓被外界羨慕燒大煤塊兒不花錢,平房比樓房還暖和;
找門子挖窗戶想把子女送去井口挂牌兒上班,好捧個鐵飯碗……
每到發工資的日子,大小冷面館子裡都爆滿,門口總堵着幾夥喝多了又死不承認的脫口秀演員,舞舞玄玄,摟脖抱腰;大圓桌上總擺着紅通通、亮晶晶的辣菜和還沒來得及收走的冷面湯;撩開塑膠門簾就能聞見酸辣鹹甜香合奏出來的冷面菜味兒,還有那沁人心脾的黃瓜清香……
那時候,東北燒烤還在萌芽,炒菜成本效益不高,冷面館子因為菜品豐盛、物美價廉等天生特質被雞西老百姓奉為改善生活的首選之地,在這兒,菜可以點半盤,冷面現壓口感好,老少鹹宜,能取悅大部分人,而且還能炒菜,酒類也相對便宜,無論是自家解饞還是宴客待友都很實惠,瞅着老大一桌,但其實花不了太多錢,對于好面子的東北人來說,在冷面館子整一頓,裡子面子都有了。
另外,雞西屬于漢族和北韓族混居地區,北韓族同胞把冷面帶來之後,被吃商頗高的雞西人越玩兒越精,從湯底到配菜經曆了幾個階段的演化和更新,才逐漸發展成為今天雞西大冷面和冷面菜的樣子,話不多說,先來幾張解解饞。

冷面,辣菜,小燒
荞麥冷面
傳統冷面,加的是水辣椒
現如今,不大的雞西市,有大小冷面館子幾百家之多,北韓族冷面作為開山鼻祖,給了雞西冷面以靈魂,朝族大冷面目前變成了雞西大冷面的一個分支而存在,它的特點是面湯偏鹹口,通常有狗肉和朝族湯飯出售,辣白菜等經典泡菜做得一絕,相對傳統;
朝族外的其他冷面館子則是另一個分支,這些創新派的特點是不拘一格,天馬行空,冷面的口味有鹹口也有酸甜口,甚至還有熱湯冷面,炒菜,湯鍋,冷面的配菜也從最初的黃瓜香菜,演變地多種多樣:有的是獨家辣蘿蔔絲,有的則是辣白菜,有的是酸辣卷心菜,還有甜辣蘿蔔片,肉醬等……澆在面上的水辣椒後來也被改良為水辣椒和辣椒油并用或偏重用于更香的辣椒油……
無論傳統派還是改良派,大家有一個與外地最大的不同都在堅守:決不放切成一半的白煮蛋……問過兩位老闆,他們堅持說這就是雞西特色,和所有外地的南韓料理裡面的冷面都不一樣,不靠配菜裡放肉和蛋來加分,全靠冷面自身的一身硬武功就足夠……
冷面上來後的第一筷子
雞西冷面的面有兩種:白面的和荞麥面的,前者軟彈,後者硬韌,在雞西,每個人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私房冷面館,也許連像樣的招牌都沒有,但就是喜歡那個味兒,吃着順口,是以你别讓雞西人讨論到底哪家館子更好吃,這是個無解僞命題,争論的幾方都容易打起來……
初次品嘗的朋友别擔心,冷面好就好在現煮,你可以提前告知自己的口味偏好,後廚多煮一會兒就沒那麼勁道嚼不斷了。
初到雞西,你隻需找一家人多的冷面館紮進去,先去櫃台指點一番,對着那些辣菜大盆選一些看着順眼的或做攻略後直覺你會喜歡的,我作為一個一根筋的雞西人,通常這麼搭配:幹豆腐山桔梗拼一盤,牛肉蚬子拼一盤,豆腐泡海桔梗拼一盤……點完辣菜會發給你一個托盤,你端着自己的菜去一個神秘角落報道:冷面湯冰櫃,對,通常旁邊會有碗,打一碗,撒點兒香菜,再找個桌坐下,一邊品冷面湯,一邊吃辣菜,不時用眼睛盯着後廚的門簾子,那将是你的冷面閃亮登場的地方……
辣菜的品類每家都差不多,基本就那十幾種,最經典的永遠都是幹豆腐、山桔梗、豆腐泡、牛肉、蚬子、海桔梗、蕨菜、腐竹、海蜇絲、明太魚絲等……有求索精神的美食家也可以挨個拼着吃個遍,然後找出自己的真命天菜……
幹豆腐是鹹辣的、山桔梗酸甜辣、豆腐泡甜辣、牛肉香辣、蚬子甜酸辣、海桔梗鹹鮮腥辣……列幾個味道給大家參考,雞西辣菜是為了配冷面吃的附屬品,但後來居上,逐漸成為雞西特色美食,被真空包裝後,帶到世界各地去饋贈親友或聊解鄉愁,從配角到主角的華麗轉身,來自于雞西美食人的孜孜探索和創新,如今,若有貴客到雞西做客,第一頓盛宴一定是設在冷面館子的包廂裡,屆時,所有流淌着雞西血液的辣菜将一一列隊,在主人的盛贊和力推下,走進客人的餐盤,為他們奉上雞西黑土地的别樣“冷”酷,别看一桌子都是冷菜,但你心裡絕對熱乎,第一因為香辣,第二因為小燒,第三,還得是雞西人骨子裡的熱情似火……
酒過三巡後,招呼一聲:“上冷面……”指定沒人搭理你,雞西的冷面館子向來不知服務為何物,你得乖乖拿着剛才櫃台點菜時給你發的冷面票,笑嘻嘻地遞給後廚服務員,然後才能吃上那讓人歎為尤物的雞西冷面,當它千等萬待地出現在你面前,先别急着下筷子,端詳幾秒鐘,欣賞那啞光般的光澤和配色,再用筷子将面團挑起,落下,挑起,落下,反複三五次,這面才算“醒”開了,醒着的面是有靈魂的,它那炸裂口腔的清香和冰爽,就算不能征服一個初試者,也至少在第一印象戰中穩穩地赢了……那是面的勁道、湯汁的清爽、配料的脆辣共同演繹的雞西冷面協奏曲,讓人過口難忘……
每一個漂泊在外的雞西遊子回到家鄉,第一頓一定是找個從小吃到大的冷面館,先狠狠造一頓冷面,點倆辣菜,過完嘴瘾,再回家;離開家的最後一頓也一定是以冷面湯收尾,再塑封幾袋辣菜,裹好幾層塑膠袋,再加保溫袋,細心呵護地揣進行囊裡,那是家的味道,随時吃到,随時解鄉愁;想家的時候,網購幾袋辣菜或辣菜拌料,買當地食材,試着做出接近家鄉的味道來緩解思鄉情……
如果我有朋友從外地去雞西做客,第一頓,一定要請他吃冷面和辣菜,那是雞西人從小吃到大的味道,雖然飯菜都是冷的,但能用一桌冷飯菜款待你的,一定是你的真朋友,他在意的不是排場,而是讓你分享他心中最美最好的味道……
有機會,一定要嘗嘗雞西冷面和辣菜,記得,冷面票要仔細揣好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