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隋唐演義中“冷面寒槍”羅成的真實原型是誰?為何會23歲早逝?

【溫馨提示】本文内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标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大陸戲劇舞台上,有這樣一個傳奇将軍——羅成,以他為主角演繹的戲劇《羅成叫關》《淤泥河》等劇作深閱聽人人歡迎。

這位白袍飄飄,銀槍閃耀的傳奇小将,其英姿勃發、氣宇軒昂,令無數人為之傾倒。

隋唐演義中“冷面寒槍”羅成的真實原型是誰?為何會23歲早逝?

然而,查周遊史典籍,我們會發現曆史上根本沒有“羅成”一人,《隋唐演義》中稱羅士信是羅藝的兒子,而羅士信據說又是羅成的原型。

羅藝确實是真實人物,《舊唐書》《新唐書》中都有其傳記。羅藝出生年不詳,卒于公元627年,是襄州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人,為唐代初年将領。隋炀帝大業年間,其特點是“剛愎不仁,勇于攻戰”,“屢以軍功官至虎贲郎将”。

那麼羅士信到底是不是羅成的原型呢?和羅藝又有啥關系?這個傳奇人物為何會英年早逝,難道真如傳說所說,因其“失德”,折壽了50年?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

隋唐演義中“冷面寒槍”羅成的真實原型是誰?為何會23歲早逝?

一、白落堡的傳說:曆史與民間記憶的交織

要說到羅成,還要說到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有一個名為白落堡的村莊。這個看似普通的村落,卻蘊藏着一段鮮為人知的曆史。相傳,這裡曾是唐朝名将羅成兵敗落難之地。

村中矗立着兩座古老的廟宇,一座是羅成廟,另一座則是紀念其坐騎的白馬廟。這兩座廟宇猶如時光的見證者,靜靜訴說着那段塵封已久的往事。

隋唐演義中“冷面寒槍”羅成的真實原型是誰?為何會23歲早逝?

羅成廟

村名"白落堡"的由來頗具戲劇性。據說,它原本叫做"敗落堡",意指羅成在此遭遇敗績。随着時間流逝,村名逐漸演變為今天的"白落堡"。

2009年夏,一場意外發現為這個古老的傳說增添了幾分真實感。當地村民在修建公路時,竟然挖出了一塊古碑。這塊塵封已久的石碑,仿佛是上天賜予的禮物,為研究羅成的曆史提供了珍貴的線索。

經專家鑒定,這塊碑文豎立于清朝乾隆元年,也就是公元1736年。碑文的名稱頗為冗長,叫做《重修三山聖母行宮,唐越國将軍廟碑記》。碑文中提到的"越國公羅将軍",被認為很可能就是羅成的谥号。
隋唐演義中“冷面寒槍”羅成的真實原型是誰?為何會23歲早逝?

碑文雲:“古肥邑之西北十裡許白落堡有唐越國公羅将軍廟在焉,其創造年杳不可考……康熙二年之重修斯廟也……雍正十三年又幾經風雨矣,廟宇凋殘……”

這一發現在學術界和民間引起了巨大轟動。它不僅為羅成的存在提供了一絲曆史依據,更激發了人們對這位傳奇将軍的無限想象和探究欲望。

然而,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一塊清代的碑文,真的能夠證明唐代羅成的存在嗎?這個問題引發了學者們的熱烈讨論。

但無論如何,白落堡的發現,為羅成的傳奇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隋唐演義中“冷面寒槍”羅成的真實原型是誰?為何會23歲早逝?

二、戲曲舞台上的英雄:羅成形象的塑造與演變

在中國傳統戲曲的舞台上,羅成形象可謂是耳熟能詳。他的形象鮮明生動,性格複雜多面,成為了許多戲曲愛好者心中的偶像。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羅成叫關》這出戲。

舞台上燈光昏暗,一位身着白袍的英俊将軍羅成緩緩走來,此刻正準備前往南牢探望被囚禁的李世民。

然而,羅成在探監途中遭遇了齊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淵第四子李元吉)的阻攔。李元吉本想趁此機會除掉羅成,但轉念一想,選擇讓羅成随同出征蘇定方。

隋唐演義中“冷面寒槍”羅成的真實原型是誰?為何會23歲早逝?

在兩軍對壘中,李元吉指令羅成出城迎敵,羅成連敗多名大将,凱旋而歸後李元吉卻為難羅成,以羅成沒有活捉蘇定方為由,打了其四十大闆。

随後又将其派出去應迎戰,羅成拼死歸來,卻發現城門緊閉,羅成義子羅春偷偷告訴父親,李元吉不坑害羅成誓不罷休,讓父親快逃吧。

羅成自知逃不過這一劫,咬破手指用血寫了一封遺書傳遞羅春,轉身誓死赴敵,最終戰馬陷于淤泥,被敵軍亂箭射死。

隋唐演義中“冷面寒槍”羅成的真實原型是誰?為何會23歲早逝?

然而,當我們翻開正史典籍,如《舊唐書》《新唐書》等,卻找不到關于羅成的隻言片語。這不禁讓人疑惑:難道羅成隻是一個虛構的人物?

事實上,羅成的形象主要來源于《說唐演義》和《大唐秦王詞話》等演義小說。這些作品雖然以曆史為背景,但大多是作者的藝術創作,其中摻雜了大量虛構的情節和人物。

那麼,羅成的形象是完全虛構的嗎?也不盡然。文學創作往往根植于現實,羅成的形象很可能是基于某些真實曆史人物而創作的。比如,曆史上确有其人的羅士信,就被認為可能是羅成形象的原型。

隋唐演義中“冷面寒槍”羅成的真實原型是誰?為何會23歲早逝?

羅士信是齊州曆城(今山東省濟南市曆城區)人,年僅14歲就随張須陀征戰沙場。

據記載,在戰鬥中他曾斬一人頭,抛向空中,用槍尖接住,令敵軍驚恐。

他每斬一人,即割下鼻子揣入懷中,以此統計殺敵數量。後投降唐高祖,任陝州道行軍總管,作戰更加英勇,以功升绛州總管。後被義軍劉黑闼所敗,不屈而死,年僅20歲。

羅士信的事迹,與戲曲中羅成的形象頗為相似。随着時間推移,羅成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通過戲曲、小說等藝術形式,羅成的形象不斷豐富和完善。

隋唐演義中“冷面寒槍”羅成的真實原型是誰?為何會23歲早逝?

他從一個模糊的曆史人物,逐漸演變成了一個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文學形象。這個過程,正是民間文學創作的魅力所在。

那麼後人為何會說羅成是“失德”才英年早逝的呢?這還要說到羅成的性格。

三、命運的捉弄:卦言與羅成的悲劇

羅成的傳奇故事中,有一段頗具戲劇性的情節,那就是他與神秘老頭徐茂公的相遇。

故事發生在一個普通的集市上。羅成漫步其中,忽然被一個卦攤吸引。這個簡陋的草棚前人頭攢動,原來是一位卦師正在為人算命。

隋唐演義中“冷面寒槍”羅成的真實原型是誰?為何會23歲早逝?

徐茂公

卦師的收費可謂不菲,大算需要十兩紋銀,分毫不少。羅成對此頗感興趣,便花了十兩三錢請卦師為自己算上一卦。

卦師聽羅成報上生辰後,開始侃侃而談。他預言羅成家中金銀花不完,官封國公。這番話令羅成心中暗喜,覺得自己果然非同凡響。然而,卦師接下來的話卻如同晴天霹靂:羅成隻有23歲的壽命。

聽到這個預言,羅成勃然大怒。他不敢相信自己英年早逝的命運。卦師見狀,開始詳細解釋羅成折壽的原因。原來,羅成壽命本來是73歲,但曾有多次"不德"之舉,每一次都導緻壽命的減少。

隋唐演義中“冷面寒槍”羅成的真實原型是誰?為何會23歲早逝?
卦師列舉了羅成的幾項"罪狀":未教秦瓊回馬槍、打孟州時不仁、不記恩情、監斬單雄信、受真命天子三拜等。這些行為在卦師看來都是有違天理的,是以才會導緻羅成壽命銳減。

聽完卦師的解釋,羅成陷入了深深的自省。他開始意識到自己過去的行為可能确實有不妥之處。這種醒悟來得如此突然,卻又如此深刻。羅成急切地詢問卦師是否有補救之法,然而得到的回答卻是增壽已不可能。

卦師給出的建議是,羅成應該準備好換作跨鬼門關的盤纏,以免多受苦難。

然而,命運似乎早已注定。各類文化劇作中,羅成雖然連破敵軍,展現出非凡的武藝,但最終還是被困于城外,死于淤泥河中。

隋唐演義中“冷面寒槍”羅成的真實原型是誰?為何會23歲早逝?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羅成在北城門前寫下遺書,托孤給義子羅春。這一幕不僅展現了羅成的忠誠和責任感,也為他的傳奇人生畫上了一個悲壯的句号。

羅成的故事,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隋唐時期複雜的鬥争。那麼有人就好奇了?曆史上真正的羅成難道真的很“失德”嗎?

三、英雄的沖突:羅成的性格解析

其實也不盡然,在衆多的隋唐故事中,羅成是一個極具魅力的角色。他的形象複雜多面,既有令人敬佩的品質,也有讓人費解的缺陷。這種沖突的性格設定,使得羅成成為了一個極具深度的文學形象。

隋唐演義中“冷面寒槍”羅成的真實原型是誰?為何會23歲早逝?

首先,羅成的外表無疑是英俊潇灑的。在小說和戲曲的描述中,他常常頭戴銀冠,身披白袍,铠甲是銀色魚鱗狀,顯得格外英武不凡。他的坐騎更是神駿非常,一匹被稱為"西方小白龍"的寶馬,與他珠聯璧合。

然而,羅成的内心世界卻遠非表面看起來那麼光鮮。他性格孤傲,不苟言笑,總是對周圍的人和事保持警惕。這種性格特征,或許源于他顯赫的家世和卓越的才能,也可能是因為長期的戰争生涯造成的。

隋唐演義中“冷面寒槍”羅成的真實原型是誰?為何會23歲早逝?

羅成對待親近之人和其他人的态度截然不同。他對表哥秦瓊敬愛有加,但對其他人則常常保持距離。

他渴望親密關系,卻又害怕受傷,這種沖突心理使他在人際交往中顯得格外小心謹慎。

羅成的性格中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驕傲和易怒。他做事認真,但不講情面,這種性格特征常常給他帶來麻煩。

秦瓊就曾評價羅成既驕傲又脾氣暴躁,雖然對兄弟講義氣,但并不容易相處。這種複雜的性格在演義中為他的悲劇結局埋下了伏筆。

隋唐演義中“冷面寒槍”羅成的真實原型是誰?為何會23歲早逝?

羅成與秦瓊的關系也是一個值得探讨的話題。雖然羅成曾經未教秦瓊回馬槍,但在其他方面對秦瓊卻忠誠可靠。

在瓦崗軍衆英雄破銅旗陣時,羅成甚至作為内應與瓦崗軍裡應外合。然而,即便如此,秦瓊仍然表示自己看不透羅成。

羅成的這些性格特征,使他成為了一個立體豐滿的文學形象。他既有英雄的光輝,也有凡人的弱點。這種沖突的設定,不僅增加了人物的真實感,也為故事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可能性。

隋唐演義中“冷面寒槍”羅成的真實原型是誰?為何會23歲早逝?

是以,并非羅成“失德”,很大可能是其性格的耿直讓當時很多人不喜,後人在紀念這位少年英雄時,為其潤色出了一種更加諷刺的傳奇故事,因為“失德”,英年早逝,以此來諷刺那些謀害羅成的人物。

并且,開頭講到的羅藝,也并非羅士信的父親,隋朝末年,各地起義爆發,羅藝也趁此割據一方,稱“幽州總管”,後來歸順唐朝,稱“燕郡王”,唐武德六年,受命鎮守泾州(今甘肅省泾川縣)。

唐太宗時期,再次因謀反被殺,史料考證羅藝有子,但史書并未有記載其事迹。是以羅士信和羅藝也沒有關系。

隋唐演義中“冷面寒槍”羅成的真實原型是誰?為何會23歲早逝?

結語

從河北白落堡的古老傳說,到戲曲舞台上的英雄形象,再到民間廣為流傳的各種版本,羅成的故事始終吸引着人們的目光。雖然曆史上可能并無其人,但羅成的形象已經通過文學和藝術深深烙印在中國文化的記憶中。

這個傳奇不僅僅是曆史與文學的結合,更是集體文化記憶的展現。

無論是在白落堡村的廟宇祭祀,還是在戲曲舞台上的精彩演繹,羅成的故事都在不斷被重新诠釋和傳承。它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英雄的崇拜,對正義的向往,以及對命運無常的思考。對于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參考資料:

[1]史介.從羅成廟說“羅成”[J].鄉音,2016,(12):46.
隋唐演義中“冷面寒槍”羅成的真實原型是誰?為何會23歲早逝?
各位看官老爺,寫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寫稿,隻是為了養家糊口,希望各位觀衆老爺可以多多了解,文中加入5秒廣告解鎖,觀看5秒後便可免費閱讀全文啦,感謝各位觀衆老爺的了解與支援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