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的飯圈部落客推薦了N次這家北三環的湘菜館,追着過來看看到底有什麼魅力。
特色:開了十幾年的湘菜小館,靠還原産地味道,赢得了超高口碑。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1">環境</h1>
我們很幸運,在閉店裝修前約到了包廂。很低調的門臉,位置也不在主路上,但找過來吃飯的吃客真不少,門口常年大排長龍。
入口正對的是偉人像,老闆有自己的堅持與信仰,每天開業前,一份剛做的紅燒肉供奉在銅像前。這一個細節,讓我還沒坐下點菜,就積累了大大的好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美食攻略</h1>
本來不是很餓,但是翻看菜單,就開始流口水。我本人平時不太能吃辣,點菜的時候,特意囑咐全部減辣。全程吃得很爽,雖然也出汗流鼻涕,但沒有哪道菜讓人辣到暈厥。
每道菜用了不同的辣椒,又能吃到食材原味,越吃越香,全桌朋友大呼過瘾。
[剁椒魚頭]
湘菜門派當家菜品。魚頭是半隻,但足夠大。肉質非常嫩,即使接近魚身的位置,也十分細嫩。可以讓後廚做成雙椒版本,加一份米粉,沾湯汁吃。
[新化三合湯]
對冠以小地名的菜,總會十分感興趣。三合是指牛血、牛肉和牛肚,端上來紅色的湯汁以及濃郁的香料香,讓人誤會以為是泰式冬陰功版本。其實裡面加了山胡椒油,也就是木姜子油。
新化三合湯還有兩樣調料要求特殊,是幹紅辣椒和山胡椒油。吃辣椒是新化人的本色,尖小的幹紅辣椒辣味甚巨,煮出的湯紅豔豔一片。山胡椒油味道奇異,在三合湯裡加山胡椒油,主要去腥味、膻味,塑造三合湯的特殊味道。由于味道清奇,又有藥用價值,是以山胡椒也大量使用在火鍋、串串香上。牛血也是第一次接觸,絲毫沒有怪味道。
[酸蘿蔔炒肥腸]
經過發酵的酸蘿蔔,清脆酸爽,和肥腸都切成細長條,最佳下飯菜。
[永州血鴨]
在桂林吃過醋血鴨米粉,這永州血鴨,做法也是類似,在鴨肉快出鍋的時候倒入鴨血。 鴨血一下鍋,鴨血就會由鮮紅的顔色立刻變成醬紅色。 看着黑乎乎的鴨子肉,因為有了鴨血加持, 美味又開胃。
[老長沙臭豆腐]
上一次吃湖南臭豆腐,還是在長沙火宮殿。這家做得絕了, 剛端上桌,皮還是酥脆的。
配上蘿蔔幹,香菜,一口咬開,豐富的湯汁爆漿而出。
[樟樹港辣椒土豬肉]
入口處有一個不起眼的白闆,寫了幾個季節限定菜,這個就是其中之一。湘陰樟樹港辣椒,這種辣椒産量少,味道出色,現在每公斤樟樹港辣椒的價格差不多就要100多元。是以這道菜價格上百,比較貴。搭配土豬肉倒是相得益彰,但重點其實是辣椒本身啦。
[原味湖南絲瓜]
超贊,完全沒有一般絲瓜的土腥味。吃了一桌子濃烈香辣,再吃絲瓜,淡淡的甜十分治愈。
[土匪豬肝]
除了腌制方法讓豬肝更加嫩滑和去腥騷之外,還有便是豬肝一定要刀工好,切得薄,滑油後再炒輔料。至于叫這個名字,也可能隻是 做法和風味上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湘西美食的特色而已。
[常德麻辣牛肉米粉]
我喜歡用白米飯配整桌的湘菜,朋友喜歡來一碗常德米粉作為收場。但這裡的米粉是扁粉,與我在常德吃的圓粉不同,雖然湯底和配料實在,但主角米粉還是很難還原。這種依靠手工制作,價格低廉的食物,在異鄉的還原成本太高了。
[蒿子粑粑]
吃了很多辣椒,是不是想吃點甜的了?點一份粑粑。曾經上了舌尖二的蒿子粑粑,現在知名度相當高了。
帶有綠色野菜的清香,先蒸後煎,又有一點點甘甜,不油膩,好吃好吃。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3">Tips</h1>
2021.7.19-8.19裝修,大家不要撲空,已經和朋友們約好,開業後再去二刷。
最後結賬的時候,揭秘了讓我也能吃的湘菜秘密:沒有加小米辣[捂臉]
【湘彬萱(牡丹園店)】
位址:花園路2号
營業時間:11:00-22:00
人均消費:120元
以上均為個人體驗,與商家無利益相關,可以放心食用。
更多北京美食攻略,請戳
夏天就要喝酒吃肉!道地日本燒肉與居酒屋,在北京也能吃到
連餐廳也嚴重内卷,價格近百元的石鍋拌飯,原來是用了整根牛骨髓
帝都高格調的親民牛排館推薦:牛排我隻愛厚切
姜撞奶、雙皮奶、咖喱魚蛋、牛奶磚,王府井這家甜品屋一站全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