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登塔”社會實踐隊——杏仁餅

作者:永遠3歲

2021年7月19日,嶺南師範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登塔”社會實踐隊為了深入了解隊員家鄉美食,開展了家鄉美食調研活動,調研已持續多日,今天讓我們一起了解一樣古老的小吃——杏仁餅。

杏仁餅的來曆可以說是十分的古老了,它是一種以綠豆粉、白砂糖、水喝腌制豬肉所制成的一種小吃。對于它的來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在元末清初時期,因為元朝統治者不斷像人們收取各種各樣的莫須有的賦稅,導緻人民被壓迫被掠奪的十分嚴重,于是全國各地的起義絡繹不絕,當然最具代表的就是朱元璋所率領的這一隻起義軍了,朱元璋的妻子馬氏十分聰明,在起義初期因為戰亂紛紛,是以糧食經常不夠,為友善将士們攜帶幹糧,馬氏想出了用小麥、綠豆、黃豆等可以吃的東西和在一起,在磨成粉末,做成餅分發給将士們,不但友善攜帶而且還可以随時食用,這對行軍打仗起到了莫大的作用,但由于這樣子做出來的餅比較難吃,于是聰明的人們在這種餅的基礎上或減少原料,更新方法,最後人們發現用綠豆粉、豬肉餡等原料做出來的餅最好吃,這樣的餅入口甘香松化,肥而不膩,這就是杏仁餅的始祖了。

“登塔”社會實踐隊——杏仁餅

另一種說法是清朝光緒末年間,這個說法被大家廣泛認可,在中山市有一書香門第,加到日落,經濟衰落。這是正直其母壽辰,正在為招待親朋好友的開始所發愁,,但其家的婢女潘雁湘,自幼生性好學聰明,并學的一手制作糕點的好手藝,她采用綠豆粉、用糖腌制過的肥豬肉片,驚喜制作綠豆夾肉餅,敬送給老婦人,餅入口甘香松化,食之肥而不膩,有杏香,當日賀壽者共食,皆稱贊聲不絕。後來食者提筆寫了一幅字:“齒頰留香,”自此這種綠豆餅變出了名,并改名為“杏仁餅。”此後,在該書香門第的支援下,在1918年潘雁廂建立一品牌“咀香園,”專門銷售制作杏仁餅,時至今日咀香園已經是中山的百年老字号,中山最出名的特産。早在1935年,咀香園的杏仁餅就已經在國際上大放異彩,在1935年的沒過檀香山國際食品博覽會上,杏仁餅一舉獲得金雞獎殊榮,自此這一正宗的中山特産徹底名揚海内外,此後,咀香園的杏仁餅先後獲得“中山市十佳旅遊産品,”“中華老字号”等各種獎項,這一美食更是在上世紀流傳至香港與澳門,如今在澳門已經是一周手信禮品,很多旅客去澳門旅遊後都會買些帶回國。

“登塔”社會實踐隊——杏仁餅

作為中山人,我深感驕傲家鄉的特産能夠揚名海内外,甚至在早早的上個世紀就漂洋過海在遙遠的太平洋另一端大放異彩。作為一個食品人,我想任何廣受贊譽揚名立萬的食品,都離不開創始人腳踏實地的研制,在百年前的潘雁湘更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才建立了這一流傳百年的美食,她的故事激勵着食品人腳踏實地做事,她告訴我們不要怕失敗,大不了重頭再來,隻有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才有成功的可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