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是貓》:魯迅推崇的夏目漱石代表之作,為何大衆口碑不佳

作者:塵字書

《我是貓》作為日本文豪夏目漱石的處女作兼代表作,一直擁有不小的熱度和極廣的閱聽人,其中的部分内容甚至還入選過國小國文的教科書,令我記憶猶新。

而《我是貓》能夠脫穎而出,離不開其所反映的時代主題,以及充滿新意的主角設計。

《我是貓》:魯迅推崇的夏目漱石代表之作,為何大衆口碑不佳

試想一下,在一衆都是以人為主角,講述人與人之間愛恨情仇的小說中,突然蹦出來一本主角為貓的小說,而且這隻貓還是以一種吊兒郎當的戲谑語氣來評判人類的言行,怎會不令人眼前一亮?

當讀者讀到貓覺得人類的臉龐“簡直像個燒水的圓銅壺”,一定會覺得這一新奇的觀點十分有趣;在讀到貓兒與車夫家的貓兒關系不和,愛慕女師傅家的母貓“三毛姑娘”時,也不免會心一笑,覺得貓兒也是逃不過被這些社交關系捆綁的命運的嘛。至于貓兒因偷吃年糕粘了牙,無論怎樣掙紮都無法擺脫,悟出貓生的三大道理時,這些看似正經的想法卻又因為滑稽的情節而讓人忍俊不禁。

是以,夏目漱石選擇以貓眼看世界,從貓兒的角度出發去評判看到的萬事萬物,看似反其道而行之,卻已經在吸引讀者興趣方面占領了制高點。

但值得注意的是,夏目漱石的這種嘗試在當時看來有一些離經叛道。

在20世紀初的日本文壇,盛行的是自然主義文學,自然主義文學家們要求作者必須如實、客觀的反應現實問題。而像夏目漱石這樣把貓兒當主角,借貓嘴講故事無疑是對自然主義文學的極大反叛。

是以,讀者今天讀起來是倍感輕松,覺得還蠻好玩的,但是在當時夏目漱石頂着的壓力可一點不小。在《我是貓》完結後,夏目漱石便遭到了猛烈的攻擊,為此,他在之後又寫了小說《草枕》來表達自己的創作理念,向自然主義宣戰。

當然,無論是自然主義還是夏目漱石的批判現實主義,都勢必要對現實的黑暗面有所刻畫。

而夏目漱石借貓兒的視角,自然能夠更加遊刃有餘地反應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因為叙述者是一隻貓,是以本篇小說通常是借貓兒傾聽、偷聽人物之間的對話來展現人物性格,反映時局,有時候也通過貓兒自己的所思所想來表達對于問題的某些見解。

《我是貓》:魯迅推崇的夏目漱石代表之作,為何大衆口碑不佳

而縱覽全文,夏目漱石所描寫的對象不外乎兩種人。

第一種人是在當時風頭無兩的資本家及其一衆擁趸者。

19世紀末20世紀初,經曆了明治維新的日本早已将大力發展經濟作為重中之重。但囿于日本本土并沒有十分良好的發展基礎,是以當時日本發展的道路其實是有些畸形的。

除了利用國家機器的力量集中資金,籌辦企業和銀行之外,明治政府還采取了以戰集資的政策。在《我是貓》中,就有提及日俄戰争的問題。而夏目漱石對日本政府提出的為大和魂而戰的口号予以了無情的嘲笑,“大和魂是三角的呢?大和魂是四角的呢?”

而政府奉行資本至上的理念,民間的風氣也就不言自明了。在當時的日本,高利貸行業極為盛行,《我是貓》中的金田就是靠發放高利貸謀取暴利,最終成為了當地赫赫有名的“實業家”。

但十分有趣的是,那些被剝削、壓迫的群眾,不僅對實業家毫無怨言,反而甘心堕入金錢鑄就的銅臭牢籠中,聽從這些站在人民血汗之上的吸血鬼的指揮。

是以,在《我是貓》中,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值得玩味的現象。人民群衆與高高在上的資本家站在一道,而與他們截然對立的,則是另一類人——以主角苦沙彌為代表的知識分子。

《我是貓》中出現的知識分子,其實總共算起來也隻有5個人罷了,但每個人物都塑造地十分立體,特點極為鮮明。

作為與資本家對立的陣營,夏目漱石在文中對知識分子不同流合污,甯折不屈精神給予了贊賞。但與此同時,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知識分子也是夏目漱石諷刺的對象。

貓兒的家主人苦沙彌,即使面對在街區内權勢遮天的的金田一家也不為所動,所展示出來的氣魄與風骨确實令人贊歎。但苦沙彌在某些時刻也表現出十足的軟弱性,比如錯把小偷當成警察而點頭哈腰,面對搗蛋的學生總是不能強硬到底,結果把自己搞得心神不甯。而且苦沙彌本人還有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即治學不嚴謹,喜歡裝樣子,做無用功。

《我是貓》:魯迅推崇的夏目漱石代表之作,為何大衆口碑不佳

苦沙彌的好友迷亭先生說話做事總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經常杜撰一些事物,并以欺騙他人為樂。但這樣一個看似樂觀的角色,卻讓我讀出了一絲“阮籍猖狂”的感覺。倘若不是無法被世人了解,誰又願意行瘋癫之事,遊走在為人處世的正常的标準之外呢。

而這,也正是人民與知識分子對立的一大原因所在。

新興的知識分子意志不夠堅定,即便偶有意圖大濟蒼生之人,也隻能因現實中的挫折而無可奈何地退居幕後,而不願為啟迪民智,解放思想奔走呼告。雖然擁有進步的思想,但知識分子卻隻能被動的适應現實,當然無法與人民同道。

此外,研究上吊力學,沉迷磨球的寒月君,喜歡吟誦風花雪月的詩人東風,以及抱有消極處世态度,拒絕進步西方思想的獨仙君這三人又反映了另一個問題。

即知識分子所研究的東西沒有立足于人民的現實需求,獨仙君已經落後的思想暫且不提,寒月所鑽研的“上吊力學”,和東風癡迷的男女情長,哪一個跟勞動大衆所關心的問題沾邊?知識分子将自己的理論束之高閣,自然無法得到人民的支援。

而作為叙述者存在的貓,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文中知識分子的尴尬處境。

貓兒雖然腦子裡裝着的智慧不輸于人類,但卻一直不會抓老鼠,這恰好與知識分子鑽研學識,卻對最基礎的生活問題一竅不通的尴尬處境不謀而合。而貓兒雖然智慧卓群,但卻因為與人語言不通而無法傳達自己的看法,無疑又是對知識分子脫離群衆的一種暗示。

在故事的最後,貓兒因為醉酒而溺死在水缸中,或許就是對固守自己小圈子的知識分子們未來命運的暗示。

《我是貓》:魯迅推崇的夏目漱石代表之作,為何大衆口碑不佳

如此充滿互文性的巧妙設計,再加之文中大量存在的對于人生和社會現象的探讨,也難怪魯迅先生評價這篇小說為“當世無匹”之作。

但有意思的是,作為夏目漱石的代表之作,《我是貓》在豆瓣的評分并不出彩,遠不如他的其他作品。

而部分讀者并不看好《我是貓》的原因也很值得分析,他們普遍認為這篇小說寫得太過羅裡吧嗦,讀起來味同嚼蠟,讓人昏昏欲睡。

讀者會産生這樣的感受,其實可以了解。

夏目漱石一開始其實隻是發表了《我是貓》的第一章,并沒有繼續寫下去的打算。後來因為故事太過火爆,讀者強烈要求推出續集,是以夏目才将《我是貓》寫成了一篇長篇小說。

除此之外,夏目漱石在叙述時還采用了《草枕》中提到的餘裕論,即不緊不慢,從容不迫地叙事。

這種相對松散的叙述節奏使得整篇小說看起來沒頭沒尾,更像是許多零碎想法拼湊而成的一本“論述集”。而在論述某一具體問題時從頭至尾,追根溯源的嚴謹态度又會使一些對小說内容不感興趣的讀者産生覺得啰嗦的厭煩心态。

是以,《我是貓》不被讀者看好并非是沒有理由的。但實際上,這些問題并不能成為小說本身的缺陷。對于這種相對自由松散的叙事,有的人就讀得津津有味,有的人就讀得痛苦難耐。這其實是讀者對于同一内容有着互不相同的喜好的表征,而非是小說本身寫得好與壞的問題。

當然,《我是貓》本身也确實存在着一個缺陷,即叙述視角的前後不一緻。

《我是貓》:魯迅推崇的夏目漱石代表之作,為何大衆口碑不佳

本篇小說以貓兒為主角,全文為第一人稱有限視角,即貓兒隻能叙述它看到的,感覺到的,想到的事物。但在文中卻出現了直接叙述苦沙彌心理活動的情節,叙述視角瞬間從第一人稱有限視角變成了全知視角,自然也讓人難免困惑,貓兒怎麼能知道主人在想什麼?盡管夏目先生在後文以貓兒有讀心術作解釋,但若要仔細與前文情節對照,其實仍舊無法自圓其說。

但對于這樣一本書寫了日本近代社會的現實狀況,積極探索解決之法,并且提出了未來公民将更加個性化,自殺人數将會逐漸增多等具有前瞻性見解的小說來說,所謂的叙述視角問題其實根本無傷大雅。

用一句話作總結,《我是貓》的評分不盡人意,非書之過也,已經翻開過它的讀者,也許會覺得很一般,但那些還未曾讀過這本書的人們,仍舊擁有在其中發現真知灼見,産生思維碰撞的可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