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生态銀行“胎動”,專家建議排污權可用于抵押貸款

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後,有關銀行業為碳中和投融資服務配套的呼聲也更加強烈。

“籌建中國生态銀行的時機已經成熟。未來,排污權、碳資産等或可用于抵押貸款。”7月12日,一位業内專家對第一财經記者說。

生态銀行從政策容許試點,到地方積極探索,再到各方參與、推動,目前進展順利。

福建南平的順昌“森林生态銀行”、光澤“水生态銀行”、武夷山“五夫鎮文旅生态銀行”、建陽“建盞生态銀行”、延平巨口鄉“古厝生态銀行”等多種生态銀行模式已落地開花。浙江、江西、山東等省份也借鑒生态銀行的理論和實踐路徑,開展了“兩山銀行”的建設。

打通資源、資産、資本轉化通道

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明确提出,強化綠色發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大力發展綠色金融。

最新一期的《中國國土資源經濟》中一篇文章《生态銀行運作機制與本土化改造研究》介紹,近年來,我國對生态銀行進行探索,開展了生态銀行試點,2018年在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建立了首家“森林生态銀行”。

該銀行在政府稽核與監管下,由銀行主辦者通過恢複、保護、建立生态資源産生生态信用,資源開發者購買生态信用,實作了生态資源資産化、資本化營運。

中國生态銀行“胎動”,專家建議排污權可用于抵押貸款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南平森林生态銀行導入林地林木面積約6.56萬畝,完成辦理林權擔保業務257筆,發放林權抵押貸款2.127億元,收儲抵押林地面積8.8萬畝。

“南平森林生态銀行搭建了一個促進自然資源管理整合、轉換提升、市場化交易和可持續營運的平台,推動生态系統服務的資産化、市場化,使生态産品成為生産力,進而打通了資源變資産、資産變資本的通道。”該文章作者顔甯聿說。

但研究人員同時發現,由于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南平森林生态銀行在市場發展、估價機制等方面存在瓶頸和挑戰。此外,該生态銀行仍無法獲得正規金融牌照,是以金融屬性不強。

有地方農商行向生态銀行轉變

在江西省撫州市資溪縣建設路90号,也有一家生态銀行,挂着資溪縣“兩山銀行”的大牌子。資溪縣金融辦主任金建華對第一财經記者說,“兩山銀行”其實是一個“資源-資産-資本-資金”轉化的綜合性工作平台,由三個中心構成,即生态資源收儲中心、“生态通”營運中心和綠色金融服務中心。

生态資源收儲中心通過贖買、租賃、托管、股權合作、特許經營等方式,将碎片化、零星化的生态資源收儲、整合,以最大程度地實作資源的集約化和規模化。“生态通”營運中心的職責是通過租賃、托管、股權合作、特許經營等方式,将上述生态資源的經營權、使用權流轉到“生态通”平台。

綠色金融服務中心負責開展生态資源所有權、經營權的抵質押融資創新,打通生态資本融資管道,引進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形成多元化投融資格局,為生态産品價值實作提供金融解決方案。

金建華介紹,“生态通”平台還負責探索河權、水面經營權、采砂權、采礦權、養殖權、林權、公益林和天然林收益權等權益性資産的抵質押貸款。

中國生态銀行“胎動”,專家建議排污權可用于抵押貸款

資溪農商銀行董事長熊果然告訴第一财經記者,該行規定,凡取得林權證且沒有任何權屬糾紛的公益林和天然商品補償收益權,均可作為貸款的質押物。

該行明确,針對零散的林農撫育竹林和修整竹林道路的資金需求,可提供1萬~10萬元不等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資金支援。此外,該行還開發了“庫貸挂鈎”倉儲式質押貸款模式、“訂單貸”的信貸模式、“運輸應收貸”的貸款模式、“專業合作社+擔保基金+協會會員”信貸模式等。

專家建議支援地方成立生态銀行

“目前,我國在建構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上已取得了初步成果,分類标準初步形成,法律體系、監管規則和評價體系也逐漸建立。”在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7月8日主辦的“2021中國生态環境産業高峰論壇”上,中金資本管理部聯席負責人、董事總經理王曙光說。

他同時表示,目前我國綠色金融投向過于集中,超過40%投向了交通運輸行業,且受限于信用評級,大多投向了成熟期企業,缺少對創新型、技術型企業的支援。

“實作碳中和願景,需要銀行投融資服務配套。”上海農商銀行低碳事業部總經理陶忠維日前也撰文表示,通過綠色金融手段支援和完善碳市場發展,讓經濟手段在碳中和願景實作中發揮市場激勵作用,這既是碳中和實作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領域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陶忠維建議,銀行建立一套完備的信貸碳強度模型預警系統和貸後風險管理機制,将對企業的碳減排監督嵌入信貸環節中。通過支援綠色低碳改造項目融資,投資建設綠色低碳經濟示範園區、碳中和示範園區等,幫助傳統能源、工業、交通運輸和建築等高碳排放行業改造更新。

生态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進階工程師趙陽等專家近日也建議,在供給側,支援地方政府成立生态銀行、建立實物量(增量)和價值量(增值)賬戶、科學核算信用積分、發行基于淨增益預期的水基金、債券和土地信托;在需求側,促進社會資本投資生态産品生産供給,評估商業項目開發的環境損益,支援企業申請許可證、釋出報告和資訊披露。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上述文章認為,在我國建立生态銀行,亟須探索出一套既能夠全面核算生态系統服務類型,也能為生态産品交易提供統一單元的方法。同時,生态銀行建設也需要規避目前國際上生态銀行存在的生态資源過度私有化、商品化、同質化等風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