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隆基:已經赢了江山,卻又輸了社稷,緣于那一場男人的中年危機一、上半生赢得江山,下半生輸了社稷二、千古流傳的愛戀,不過是一場中年危機

命運和機遇發生轉變,往往隻是一瞬間。

盛衰榮辱,升降浮沉,生離死别,物是人非,人們永遠無法提前預知。

萬邦來朝的大唐開元盛世,由盛轉衰,是從寂寞的唐玄宗聽從了高力士的建議,去瞧他的兒媳婦楊玉環跳舞開始的。

李隆基:已經赢了江山,卻又輸了社稷,緣于那一場男人的中年危機一、上半生赢得江山,下半生輸了社稷二、千古流傳的愛戀,不過是一場中年危機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上半生赢得江山,下半生輸了社稷</h1>

李隆基,武則天的孫子,盛唐時的皇帝,唐玄宗,又稱唐明皇。

剛接手帝國的時候,朝綱不穩,人心浮動。他正值年輕氣盛,意氣風發,誓要收拾河山,重振大唐雄風。

登基後,李隆基一改武則天以來的奢靡之風,後宮裡,節約開支,并遣散宮女,除皇後妃子,其他女子不得穿錦繡、戴珠寶。

他虛懷納谏,先後起用姚崇、宋璟為相,其後又用張嘉貞、張說、李元纮、杜邏、韓休、張九齡為相。這些人各有所長,盡忠職守,使得朝政充滿朝氣。

此時,政治清明,政局穩定。

在他的統治下,開元盛世, 泱泱大國,萬國朝拜。

李隆基:已經赢了江山,卻又輸了社稷,緣于那一場男人的中年危機一、上半生赢得江山,下半生輸了社稷二、千古流傳的愛戀,不過是一場中年危機

然而,開元後期,李隆基開始對韓休和張九齡等人心生厭惡。

他将二人先後罷黜,重用口蜜腹劍的李林甫為宰相。李林甫頗有才幹,執政十幾年,迎來了大唐的極盛之時。但李林甫他戀權好妒,排擠了賢良能臣,推行“以寒族胡人專大将之職”。險些讓大唐斷送國祚的安祿山,就是寒族胡人出身。

随着年紀越來越大,王朝越來越興盛,此時的李隆基似乎厭倦了朝堂,他開始追求享樂,放飛自我。

李隆基:已經赢了江山,卻又輸了社稷,緣于那一場男人的中年危機一、上半生赢得江山,下半生輸了社稷二、千古流傳的愛戀,不過是一場中年危機

李隆基開始寵愛楊貴妃,重用楊國忠,安祿山。

他已經再聽不到真話。或者說,他根本不想聽了。

對安祿山,李隆基破例加封,并一直寵信有加,深信不疑。

太子屢奏“祿山必反”。他依舊不信。

哪怕是幾乎當所有人都看出來安祿山有反心,李隆基還信誓旦旦地說,“祿山,朕推心待之,必無異志。”

結果是什麼呢?安祿山發兵十五萬衆,反于範陽。最後逼得李隆基落荒而逃。

西行避禍後,太子李亨即位,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李隆基:已經赢了江山,卻又輸了社稷,緣于那一場男人的中年危機一、上半生赢得江山,下半生輸了社稷二、千古流傳的愛戀,不過是一場中年危機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千古流傳的愛戀,不過是一場中年危機</h1>

少年時期的李隆基,家族動蕩,屢遭挫折。

青年時的李隆基,聰明睿智,洞悉世事。他做事謹慎低調,深沉冷靜。

他為了成功上位,不惜一切代價,制造兵變。

功成名就之後,他和世界上所有男人一樣,豪情萬丈,兢兢業業,為了夢想和家國打拼。

此時,他的地位穩固,深受萬衆敬仰。

到了中年,一切都開始變的不同。

年輕時付出的種種艱辛,如今,都有了回報。他不再滿足于平淡,不願困于眼前的幸福。

見到貌美妩媚的楊玉環,他就像一個剛剛談戀愛的男孩那樣,願意為她瘋狂為她憂傷。

李隆基:已經赢了江山,卻又輸了社稷,緣于那一場男人的中年危機一、上半生赢得江山,下半生輸了社稷二、千古流傳的愛戀,不過是一場中年危機

其實,李隆基是遇到了所謂的中年危機。

他坐在巍峨的宮殿之上,看萬國來拜,大唐帝國的強盛,達到了巅峰。而自己,姬妾和睦,後宮穩定。好像一潭巨大的湖泊,壯闊,平靜,無波。

這個人生啊,好像已經沒什麼可追求的了。

于是,他開始尋找刺激,尋找一種不可能,以證明自己并未漸漸老去。

于是,他愛上了年輕的楊玉環。也使得楊玉環愛上了他。

李隆基:已經赢了江山,卻又輸了社稷,緣于那一場男人的中年危機一、上半生赢得江山,下半生輸了社稷二、千古流傳的愛戀,不過是一場中年危機

危機裡的中年男人,對自己的年齡有一種恐慌,和女人對容貌的恐懼是一模一樣的。他迫切地需要一個女人出現來找回青春和自信。

或者,他認為這些年,我付出了那麼多,這個世界欠了我的。

而年輕漂亮女人的認可,可以再一次确認他自己的價值。

楊玉環對他依戀仰慕,這讓他如癡如醉,仿佛找回了初戀一般的美好。

李隆基:已經赢了江山,卻又輸了社稷,緣于那一場男人的中年危機一、上半生赢得江山,下半生輸了社稷二、千古流傳的愛戀,不過是一場中年危機

白居易說,李隆基和楊玉環,那是在天願作比翼鳥的真愛。

其實,說開了,不過是一個中年男人的婚内出軌。

當他以為自己愛上楊玉環那一刻開始,他的人生已經危機四伏,隻是短暫的美好,蒙住了他的眼睛。

安史叛亂,李隆基帶楊玉環倉皇出逃。在馬嵬坡,楊玉環被迫自缢而亡。

不得已,這段愛情以悲劇告終。

《長恨歌》裡寫楊玉環死後,李隆基用餘生來祭奠與楊玉環的愛戀

如果,當年,楊玉環隻是壽王妃楊玉環。

如果,當年,他沒有動納兒媳為妃的心思,不打擾,不糾纏。

如果,當年的如果,成為現實,那麼這一切會不會有所不同。

上陽宮,老去的李隆基隻能心有戚戚,黯然垂淚。

李隆基一定真的很愛楊玉環。

隻是,當他回想起自己年輕時的意氣風發,勵精圖治,豪情滿懷,萬朝來賀,再過頭看看馬嵬坡梨花樹下的孤墳冷清,不知他的心中是否悔恨。

愛過,恨過,隻是不能重新來過。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李隆基:已經赢了江山,卻又輸了社稷,緣于那一場男人的中年危機一、上半生赢得江山,下半生輸了社稷二、千古流傳的愛戀,不過是一場中年危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