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和机遇发生转变,往往只是一瞬间。
盛衰荣辱,升降浮沉,生离死别,物是人非,人们永远无法提前预知。
万邦来朝的大唐开元盛世,由盛转衰,是从寂寞的唐玄宗听从了高力士的建议,去瞧他的儿媳妇杨玉环跳舞开始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上半生赢得江山,下半生输了社稷</h1>
李隆基,武则天的孙子,盛唐时的皇帝,唐玄宗,又称唐明皇。
刚接手帝国的时候,朝纲不稳,人心浮动。他正值年轻气盛,意气风发,誓要收拾河山,重振大唐雄风。
登基后,李隆基一改武则天以来的奢靡之风,后宫里,节约开支,并遣散宫女,除皇后妃子,其他女子不得穿锦绣、戴珠宝。
他虚怀纳谏,先后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这些人各有所长,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
此时,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在他的统治下,开元盛世, 泱泱大国,万国朝拜。
然而,开元后期,李隆基开始对韩休和张九龄等人心生厌恶。
他将二人先后罢黜,重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为宰相。李林甫颇有才干,执政十几年,迎来了大唐的极盛之时。但李林甫他恋权好妒,排挤了贤良能臣,推行“以寒族胡人专大将之职”。险些让大唐断送国祚的安禄山,就是寒族胡人出身。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王朝越来越兴盛,此时的李隆基似乎厌倦了朝堂,他开始追求享乐,放飞自我。
李隆基开始宠爱杨贵妃,重用杨国忠,安禄山。
他已经再听不到真话。或者说,他根本不想听了。
对安禄山,李隆基破例加封,并一直宠信有加,深信不疑。
太子屡奏“禄山必反”。他依旧不信。
哪怕是几乎当所有人都看出来安禄山有反心,李隆基还信誓旦旦地说,“禄山,朕推心待之,必无异志。”
结果是什么呢?安禄山发兵十五万众,反于范阳。最后逼得李隆基落荒而逃。
西行避祸后,太子李亨即位,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千古流传的爱恋,不过是一场中年危机</h1>
少年时期的李隆基,家族动荡,屡遭挫折。
青年时的李隆基,聪明睿智,洞悉世事。他做事谨慎低调,深沉冷静。
他为了成功上位,不惜一切代价,制造兵变。
功成名就之后,他和世界上所有男人一样,豪情万丈,兢兢业业,为了梦想和家国打拼。
此时,他的地位稳固,深受万众敬仰。
到了中年,一切都开始变的不同。
年轻时付出的种种艰辛,如今,都有了回报。他不再满足于平淡,不愿困于眼前的幸福。
见到貌美妩媚的杨玉环,他就像一个刚刚谈恋爱的男孩那样,愿意为她疯狂为她忧伤。
其实,李隆基是遇到了所谓的中年危机。
他坐在巍峨的宫殿之上,看万国来拜,大唐帝国的强盛,达到了巅峰。而自己,姬妾和睦,后宫稳定。好像一潭巨大的湖泊,壮阔,平静,无波。
这个人生啊,好像已经没什么可追求的了。
于是,他开始寻找刺激,寻找一种不可能,以证明自己并未渐渐老去。
于是,他爱上了年轻的杨玉环。也使得杨玉环爱上了他。
危机里的中年男人,对自己的年龄有一种恐慌,和女人对容貌的恐惧是一模一样的。他迫切地需要一个女人出现来找回青春和自信。
或者,他认为这些年,我付出了那么多,这个世界欠了我的。
而年轻漂亮女人的认可,可以再一次确认他自己的价值。
杨玉环对他依恋仰慕,这让他如痴如醉,仿佛找回了初恋一般的美好。
白居易说,李隆基和杨玉环,那是在天愿作比翼鸟的真爱。
其实,说开了,不过是一个中年男人的婚内出轨。
当他以为自己爱上杨玉环那一刻开始,他的人生已经危机四伏,只是短暂的美好,蒙住了他的眼睛。
安史叛乱,李隆基带杨玉环仓皇出逃。在马嵬坡,杨玉环被迫自缢而亡。
不得已,这段爱情以悲剧告终。
《长恨歌》里写杨玉环死后,李隆基用余生来祭奠与杨玉环的爱恋
如果,当年,杨玉环只是寿王妃杨玉环。
如果,当年,他没有动纳儿媳为妃的心思,不打扰,不纠缠。
如果,当年的如果,成为现实,那么这一切会不会有所不同。
上阳宫,老去的李隆基只能心有戚戚,黯然垂泪。
李隆基一定真的很爱杨玉环。
只是,当他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励精图治,豪情满怀,万朝来贺,再过头看看马嵬坡梨花树下的孤坟冷清,不知他的心中是否悔恨。
爱过,恨过,只是不能重新来过。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