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梁曉聲:中國當代文學曆程中的一種溫馨與美好

作者:朱永新教育觀察

朱永新按:

梁曉聲(1949-)原名梁紹生。出生于哈爾濱市,祖籍山東榮成。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現當代以知青文學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曾創作出版過大量有影響的小說、散文、随筆及影視作品。短篇小說《這裡一片神奇的土地》和《父親》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今夜有暴風雪》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人世間》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長篇小說《雪城》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代表作品還有《天若有情》《白桦樹皮燈罩》《死神》《人間煙火》《雪神》《慈母情深》《看自行車的女人》等。這篇文章原名《好刊如苑》,

梁曉聲:中國當代文學曆程中的一種溫馨與美好

最初發表于《新民晚報》讀書樂專欄,後收錄于曹正文主編的《名家談讀書》。這篇文章沒有直接寫讀書問題,而是講述了文學刊物對于作家成長的價值和意義,感恩那些慧眼識才的優秀文學編輯。可惜,現在的文學刊物,已經風光不再,離人們越來越遠了。

“苑”這個字,按照字典上的解釋,指古代帝王畜獸飼禽,散心曠趣的所在。我取其鳥得以栖鳴,花得以争妍,樹得以成林之意。比喻優秀的文學刊物。

作家非帝王。亦非帝王的“苑”中的寵物或花草。故以“苑”喻刊,其實是連代了很大的“先天”的謬誤的。但既然一切比喻都是有缺陷的,搜腸刮肚一番。想不出更準确的另一種比喻,也就隻有将就一回了。

文學的新時期以來,我們應該感激三個“選刊”的功績。它們是《中篇小說選刊》、《小說選刊)》、《小說月報》。我們的老中青作家們,十幾年來,皆大大地受益于以上三刊。

如果要論對中國當代中篇小說轉載篇目之多,題材之豐富,首推《中篇小說選刊》,中國老中青三代作家的獲獎之作,十之八九皆被《中篇小說選刊》選載過。當然,對中國當代短篇小說乃至散文,“小小說”的關注,則似乎是《小說選刊》和《小說月報》的“專刊”了。作家需要這三個各有所長的“選刊”的并存。

《中篇小說選刊》誕生于福州,如《讀者》之誕生于蘭州,是很值得中國期刊界驕傲自豪的事。

因而說到《中篇小說選刊》,則就不能不說到她的主編、副主編張健行和章世添了。這兩位編選者,許多作家是不會忘記他們的。他們在某些作家處于各種各樣的艱難時日所給予的真誠的關注和最切合實際的扶植與安慰,乃是中國當代文學曆程中的一種溫馨與美好。

由于我始終是電影制片廠的一名從業人員,是以我非常清楚地知道,《中篇小說選刊》一直是各影視機關必訂的刊物。許多中篇小說,是經由它的選載,才被各影視機關所發現的。如果說《中篇小說選刊》是中國當代中篇小說與中國當代影視藝術之間的棧橋,那是不誇張不過分的。

而我自己的創作,完全可以說是在《中篇小說選刊》的扶植和關注之下漸漸趨于成熟的。我寫的長篇、短篇和散文實在是有限的。我一向對中篇情有獨鐘,也一向側重于中篇創作。《中篇小說選刊》對我的中篇的每一次選載,都意味着是對我的鞭策。我至今仍收到較多讀者來信,其中一半以上,是通過《中篇小說選刊》讀到我的小說的。

願《中篇小說選刊》成為你們的朋友。成為我們大家的朋友。願它越辦越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