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舜帝葬身地甯遠九疑山,并非全州假冒九疑山(曆代祭舜之一)

作者:永久記憶tbr
舜帝葬身地甯遠九疑山,并非全州假冒九疑山(曆代祭舜之一)

舜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在他的一生中,始終踐行孝道,堅持以德治國,勤政愛民,為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别是他創立的以孝為核心的道德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頭,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與作用。《尚書》稱:“德自舜明。”《史記・五帝本紀》載:“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正因為如此,舜帝被奉為中華民族上古“五帝”之ー。

舜帝晚年,在将部落聯盟首領的職權移交大禹後,自己則到南方巡狩,親往“三苗”之地,懷柔德服三苗,不幸的是舜帝在蒼梧之野駕崩了,最後,他“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舜帝之陵就叫零陵。

舜帝葬身地甯遠九疑山,并非全州假冒九疑山(曆代祭舜之一)

這段上古史在司馬遷撰寫的《史記·五帝本紀》中是這樣記載:舜帝“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 也就是說,舜帝死後葬在九嶷山,舜帝的陵墓叫零陵。故零陵這一地名的由來與舜帝有關。我國如今共有夏代以前的古地名34個,零陵是其中之一。

古時帝王墳墓皆稱陵,這是衆所周知的,但為何舜陵要冠以一個“零”字?對此,曆來衆說紛纭。其中一說是,零陵得名于潇水之流古泠水。《水經注》:“泠水(今甯遠縣冷水鎮)南出九疑山”,而在上古“泠”與“零”是通用的,“泠水”又作“零水”。因舜帝葬于泠(零)水之源,舜陵因水而名,故稱“零陵”。全州人說“全州西山嶺中的赤水:赤水之東,蒼梧之野,舜之所葬”,純粹造謠!

舜帝葬身地甯遠九疑山,并非全州假冒九疑山(曆代祭舜之一)

就上古地名而言,“零陵”作為我國最早的古地名之一,在夏代就出現在現今廣西全州這是事實。但當時零陵的地方區域很廣,包括現今的廣西全州、興安、灌陽,甚至桂林和湖南的零陵區、甯遠縣、道縣等地,這一大片地域都叫零陵。全州人現今為争搶“舜帝”這個中華民族始祖之一的文化符号,狹義地将舜帝葬身地編造在全州,甚至還欺世盜名,假冒出全州有一個“九疑山”,筆者在中國地圖上怎麼也沒有查找到全州有個叫“九疑山”的山名或地名,而全州人把一個叫“天子山”的山硬說成是“九疑山”,乃欺世盜名而已。然而,甯遠九疑山這個地名(包括山名、鄉鎮名、村名)卻真真實實随着曆朝曆代祭舜的存在,而存在在中國版圖上的古地名。

舜帝葬身地甯遠九疑山,并非全州假冒九疑山(曆代祭舜之一)

舜帝與甯遠九疑山和零陵融為一體。相傳,舜帝南巡駕崩甯遠(今屬永州)九疑山,後人為紀念他在甯遠九疑山特修建陵墓和廟宇。1972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地圖中,在九根地狀物間繪有五個“A”形屋頂,旁注“帝舜”。經考古确認,此為舜帝陵廟“立柱”的文字記載。在長達三年的發掘中,考古工作者在甯遠九嶷山的玉琯岩前發現了宋代、唐代以及可能更久遠年代修建的舜帝陵廟遺址。通過對出土文物的鑒定,最終印證了《史記》中“舜葬九嶷”這一遠古傳說。從先秦古籍《山海經》《尚書》,至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史記》及永州府志、零陵縣志等都記載舜帝崩葬于蒼梧之野的甯遠九疑山,而非什麼全州的假冒“九疑山”。

舜帝葬身地甯遠九疑山,并非全州假冒九疑山(曆代祭舜之一)

從曆朝曆代祭舜大典也不難看出,甯遠九疑山是舜帝的歸葬地。由于舜在上古帝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舜成為曆代祭祀的重要對象。古往今來,無論國家、地方或民間,祭祀舜帝均成為重要的祭祀活動。自大禹開祭舜之先河,經先秦兩漢,到唐宋明清,祭舜活動長盛不衰。直到現在,祭舜活動仍在不斷進行。

舜帝葬身地甯遠九疑山,并非全州假冒九疑山(曆代祭舜之一)

甯遠九疑山是舜帝崩葬之地,理所當然成為曆朝曆代祭祀舜帝的聖地。早在三代, 甯遠九疑山下的大陽溪畔就建有舜祠,祭舜活動就在這裡進行。秦漢時,舜祠移至玉琯岩旁。到了明代,稱舜祠于舜源峰下。先秦以來,從祭舜的人員看,有曆代帝王,他們或親自祭舜,或遣使到九疑山祭舜;有地方官員,大凡到古代零陵郡、永州府及其所屬縣為官者,一般都會在上任之初,至九疑山拜祭舜帝;還有曆代文人墨客、身份各異的民間人士,到九疑山祭舜者代有記載,從未間斷。從祭舜的内容與目的看,因人而異,不盡相同。有紀念舜帝誕辰、忌日的,民間祭舜往往如此。有為告祭某一重大事項的,如明永樂元年(1403),成祖朱棣遣翰林院編修楊溥緻祭,告靖難;明宣德元年(1426),英宗朱祁鎮遣翰林院修撰曾鶴齡緻祭,告即位;清順治八年(1651),世祖福臨遣侍讀學士白允謙緻祭,告親政;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遣督捕理事官魏雙鳳緻祭,告平定三藩等。也有陳述個人境遇抱負的。如楚國屈原、東漢蔡邕、唐代李白等,都是如此。從祭舜的形式看,有望祀、郊祀、陵廟祭祀等多種。同時,祭舜留下了大量的祭文,為我們現在和今後研究舜帝、甯遠舜帝陵、永州舜文化乃至整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情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

舜帝葬身地甯遠九疑山,并非全州假冒九疑山(曆代祭舜之一)

舜帝生活的年代,距今已經四千多年。曆代祭舜的情況,散見于各類文獻典籍中。為便于了解曆代祭舜的情況,加強對舜帝、甯遠舜帝陵、永州舜文化的研究和宣傳,更好地服務于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筆者将不惜筆墨對曆代祭舜的情況,分期進行連載介紹,以飨讀者。

舜帝葬身地甯遠九疑山,并非全州假冒九疑山(曆代祭舜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