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與堯舜禅讓有關,年最初的字形由禾而來,年的文化在國圖典籍中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沒有之一。

“年”的習俗形成,與堯帝和舜帝有關,也是上古禅讓制度的直接反映。在上古之書《尚書·舜典》中記載:“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也就是說每年農曆正月初一這一天,在堯文祖之廟,堯帝将帝位禅讓給了舜帝。禅讓禮儀,是中國古代最高統治者将帝位讓于有德之人的儀式。中國的天文曆法也會特意選擇天地人最适合的一天舉行這一盛大典禮,于是這一天就被定為“年”,這也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年與堯舜禅讓有關,年最初的字形由禾而來,年的文化在國圖典籍中
年與堯舜禅讓有關,年最初的字形由禾而來,年的文化在國圖典籍中

“年”在古代怎麼慶祝?在大陸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豳風·七月》中寫道:“朋酒斯飨,曰殺羔羊,跻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先民們辭舊迎新,殺羊飲酒慶祝春節的歡快場景躍然紙上。還會舉辦“傩戲”“蠟祭”等儀式,溝通天地,慶祝節日。

年與堯舜禅讓有關,年最初的字形由禾而來,年的文化在國圖典籍中
年與堯舜禅讓有關,年最初的字形由禾而來,年的文化在國圖典籍中

“年”字怎麼寫,怎麼一步步演變為現在這個樣子的。在甲骨文中,“年”是一個會意兼形聲字,像人背着禾的樣子,表示豐收和收獲的意思。在《說文解字》中,年收錄在《禾部》:“年,谷熟也,從禾千聲”。在篆到隸的轉變過程中,“年”字彎曲的線條變為平直的筆畫,最後發展的今天的字形。

年與堯舜禅讓有關,年最初的字形由禾而來,年的文化在國圖典籍中

“年”有哪些習俗。元日合家飲屠蘇酒、蒼術湯防止生病,燃爆竹、貼門神以驅逐惡鬼,以及拜年、祭神等,在以記載時節為綱的《歲時廣記》裡,輯錄了許多除夕及正月初一民間過節的習俗。

年與堯舜禅讓有關,年最初的字形由禾而來,年的文化在國圖典籍中
年與堯舜禅讓有關,年最初的字形由禾而來,年的文化在國圖典籍中

“年”有哪些詩詞。我們都學過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展覽中,還為我們展示了曹植的《元會》:“初歲元祚,吉日為良……”孟浩然的《田家元日》:“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徐君倩的《共内人夜坐守歲》,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年與堯舜禅讓有關,年最初的字形由禾而來,年的文化在國圖典籍中
年與堯舜禅讓有關,年最初的字形由禾而來,年的文化在國圖典籍中

在曆代典籍中,關于“年”的文化記載還有很多很多,每一條都是一種文化的傳承,都是古代文人在過年、思年、品年的過程中,收集、整理、思考和撰寫出來的,都是我們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典籍裡的中國年》,不僅在國家圖書館有展出,全國各地圖書館都有聯展,大家有時間可以到自己身邊的圖書館去看看,讓“年”更有文化味,更有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