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趙利新)10月26日,一場以“産業賦能鄉村振興”為主題的“2021年鄉村振興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房地産報社、中國城市與區域治理研究院聯合主辦,中國扶貧開發協會、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鄉村振興委員會、《中國鄉村振興》雜志社提供支援。

2021鄉村振興高峰論壇。主辦方供圖
“在鄉村振興、産業賦能大背景下,要做好資料為根的系統工作,思維方式要變革。資料的占有、分析及數字的可行性論證,是鄉村振興、産業賦能基礎性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中國房地産報社社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栗文忠在開場緻辭中表示。
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會長袁文先認為,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産業振興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措施。如果鄉村振興沒有産業鞏固和穩定,那麼前期取得的成果可能出現返貧現象,後期振興也難以繼續。
袁文先認為,應做好五方面工作:第一,種養殖産業是所有産業中的重中之重;第二,政府要引導打造全産業鍊,形成産業叢集;第三,産業産品必須市場化,産業才有出路;第四,資金的傾斜和扶植非常重要;第五,涉農服務要規範化,加強監管,保護生态環境。
“實踐表明,引領鄉村産業振興,必須建構現代鄉村産業體系。”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尹成傑表示,建構現代鄉村産業體系應該從自然、經濟、文化、科技、人才和數字等資源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發展成現代鄉村産業的重要形态和模式。
此次中國鄉村振興50人論壇成員、國家鄉村振興局原規劃财務司司長任鐵民表示,鄉村振興是一群特殊的人和一個特定地區的發展問題,農業問題是其中之一。但是,“鄉村振興不僅僅是農業問題,非農就業非常重要,其中本地的非農就業更加重要。”
“兼業是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方法。”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黨國英認為,要重視農民收入是否能得到提高,要解決如何把農民收入差距補上。黨國英在調查中發現,和專業農戶相比,小農戶在農閑時獲得收入的可能性非常小,反而專業農戶在農閑時獲得收入可能性比較大。“農業越是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其實農戶越需要兼業,兼業方式從一些發達國家經驗看,主要勞動力可能是在農場附近可以兼業。我們國家經濟總規模是100萬億元,國家就近兼業需求有64萬億元,也就是說如果鎮以下經濟規模達到64萬億元水準,農戶有可能使他的收入水準和城市居民差不多。”
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