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此建黨一百周年之際,本人精心為廣大朋友精心挑選黃賓虹近現代經典繪畫作品。對于今天的欣賞者來說,近現代主題繪畫創作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提煉出視覺化的時代精神,觸動人們的思想,引導正确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主旋律,而近現代主題繪畫就像是時代的樂譜,通過嚴謹的創作、精湛的藝術表達和飽滿的創作熱情,使時代精神成為經典作品,讓民族精神和文化精髓在傳播和繼承的過程中發揚光大。
——題記
1911年,建立了中華民國,這是史所未有的重大進步,不僅标志着兩千多年封建帝制向新興民主共和體制的轉變,也極大的推動了教育現代化程序,給美術教育帶來了活力。
1911—1949是一個文化多元的時代,是中國曆史上大動蕩大變革的時代。社會生活一更新思想文化、價值觀念等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包括馬克思主義在内的西方思想文化的引入,加速了社會的變革也加速了美術的發展和變革。在畫壇上也呈現出異彩紛呈的局面。畫家可以按照自己了解和喜愛的方式作畫,不僅在繪畫種類、材料工具、形式風格等方面空前豐富,而且也造就了一批特立獨行的美術大畫家。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标志着中國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由于處于半封閉的狀态,是以這一個時期的中國畫創作是在一種相對狹小的空間中進行的。處于美術的正統地位的是由延安革命美術傳統、蘇聯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和徐悲鴻所倡導的寫實主義相結合而成的一種新中國模式的現實主義形式,但是由于上半世紀的美術發展的餘波仍在,許多已有成就的老畫家的藝術更加臻于成熟,一批新人也開始登上畫壇。今天我們來分享黃賓虹繪畫作品。
黃賓虹(1865 年1月27日--1955 年3月25日),原籍安徽省徽州(今黃山市)歙縣,生于浙江金華,成長于老家歙縣潭渡村,初名懋質,後改名質,字樸存,号賓虹,别署予向、虹叟、黃山山中人。近現代著名畫家、學者。擅畫山水,為山水畫一代宗師。黃賓虹山水畫的成就,得益于對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研究以及他“讀萬卷書”的學識,“行萬裡路”的經曆。六歲時,臨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冊,曾從鄭珊,陳崇光等學花鳥。精研傳統與關注寫生齊頭并進,早年受“新安畫派”影響,以幹筆淡墨、疏淡清逸為特色,為“白賓虹”,他50歲前廣學古人,孜孜研磨;至70歲,周遊名山大川,實地寫生積稿盈萬;70歲後大變其法,80歲後以黑密厚重、黑裡透亮為特色,為“黑賓虹”。是一位古代繪畫與現代繪畫,承前啟後的山水畫大師,開創了自己獨有的藝術道路,卓然成為一代山水畫大師。
在杭州7 年,中國社會發生的天翻地覆變化,黃虹賓一方面受到新中國新時風的鼓舞,創作激情更盛;另一方面他也因其所畫不能直接“為工農兵服務”而氣餒過。在他創作和鬻畫都不合時宜的環境下,不僅外界的應酬少了,而且使黃賓虹藝術創作胸襟完全得到釋然,每日不停地創作,去達到和實作繪畫藝術的巅峰之境,無疑也成為黃賓虹向“畫之大者”沖刺的原動力。
曾在北京、杭州等地美術學院任教、任中國美術家協會華東分會副主席。黃賓虹作品渾厚華滋,剛健婀娜。黃賓虹90歲壽辰時,被國家授予“中國人民優秀的畫家”榮譽稱号,有“再舉新安畫派大旗,終成一代宗師”之譽。著有《黃山畫家源流考》《虹廬畫談》《畫法要旨》等。
黃賓虹主要作品有:《黃山圖》、《山林秋色》、《設色山水圖軸》、《富春江圖》、《峨眉龍門峽》、《松雪詩意圖》、《湖山晴霭》、《霜容點碧岚》、《拟孫雪居筆意》、《江行圖》、《雨過雲猶濕》、《樹下撫琴圖》、《仿範寬筆意》、《仙霞嶺上》、《花卉四條屏》、《山水四條屏》、《山林秋色》、《武夷山水》、《黃山湯口圖》、《黃山野卉圖》、《遵義紀遊》、《秋林圖》、《支硎山秋色圖》 (《支硎山圖》台北、《支硎山圖》北京)、《黃山松谷白龍潭》、《黃賓虹像》《富春山居圖》、《焦墨加色山水》、《渠河小景》、《西湖栖霞嶺》、《西泠遠眺圖》、《秋泛舟圖》、《蘇堤春曉》、《閩江泛舟圖》、《溪山幽居圖》、《湖濱山居》、《青城山色圖》、《拟巨然山水圖》、《浈陽峽》、《山川卧遊卷》、《溪山草堂》、《野橋山店見村居》、《峨嵋山色》、《水墨山水》、《夜山圖》、《柳亭高會》、《萬松煙霭》 等。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黃山圖》賞析
《黃山圖》此山水作品,為黃賓虹71歲時所作。此時,正值先生由'白賓虹”向”黑賓虹”的轉型時明,也就是逐漸形成了積墨、厚重的風格。1934年春,黃賓虹又去黃山遊覽,秋季作此幅。點、線、墨皆古樸厚重,老辣縱橫。從中可窺見先生在筆墨上的探索與變化,可謂轉型期之代表作。另一珍貴處在于,著名書畫鑒賞家楊仁恺于2001年(辛已)為此畫題了款“黃賓虹黃山圖真迹”, 更增加了該作品的重量。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山林秋色》賞析
《山林秋色》軸,紙本着色。縱122.8厘米,橫48.8厘米。現藏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山林秋色》此圖一眼望見山巒重疊、林木扶疏、雲霧缭繞。遠景為山坡,古松蒼郁,有幾間平房,前後錯落。園後有四角亭,亭中坐一人。山腰樹木叢生,枝條欹斜,往上高山聳峙,巋然獨立。左側為一片廣闊的湖面,有二隻帆船順風行駛于兩山之間,以山襯水,以水烘山,使山水發生了互相為美的密切關系。這幅畫面盡管崇山峻嶺、山路曲折盤旋、林木叢生、層次頗多,但畫面仍清妍秀潤,意趣生動。構思平中見奇,近取其質,遠取其勢,不落尋常蹊徑,筆墨枯潤相間,有虛有實,繁而不亂。這與畫家長期的藝術實踐分不開,使其畫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設色山水圖軸》賞析
《設色山水圖軸》,黃賓虹,紙本設色,圖軸,縱172厘米,橫121厘米,收藏地不詳。
《設色山水圖軸》主峰突出,小峰簇擁,畫得嚴實堅厚,給人以厚實蒼茫之感。山石樹木運筆飛動,全以筆勝,也以墨勝,密不透風,疏可走馬,骨法用筆中透出生動氣韻。流泉溪澗,留有委婉曲折的空白,其勢婉轉流動,顯得跌蕩空靈。畫幅滿紙雲煙,但并不促迫,沒有滞塞之感,計白當黑得到了生動的展現。由于層層錯落,并無上重下輕之弊。構圖平中出奇,實處見虛,足見黃賓虹冥心玄化之匠心。風貌獨特、筆墨俱佳的《設色山水圖軸》是他的畫論主張在紙上“用兵”的有力例證,也展現了他渾厚華滋的風格及意境郁勃澹宕的特點。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富春江圖》賞析
《富春江圖》,黃賓虹,紙本設色,圖軸,縱60厘米,橫33.5厘米,收藏地不詳。
本幅《富春江中山水一角》筆墨秀潤而結構精嚴,諸種意象安排妥貼,重巒幽谷、密林陡壑、岫雲山徑,層次頗多,但畫面仍氣脈貫通,清妍秀潤而意趣生動,繁密處不能容針,對于畫面結構的調控和尺度的拿捏可謂妙到颠毫。黃賓虹在僅僅三平尺的宣紙上繪寫富春江高峰盛景,不求氣韻而氣韻自生,不求法備而萬法具備,堪稱賓虹公晚年師法造化的絕佳實踐。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峨眉龍門峽》賞析
《峨眉龍門峽》,1932-1933年,黃賓虹,立軸,紙本設色,縱118厘米,橫40厘米,收藏者不詳。
該幅畫作所畫為四川峨眉山龍門峽山水景緻。
峨眉山龍門峽位于峨眉河畔,為兩山對峙,宛如一門,門壁上有一大洞,傳說曾有神龍居之。溪流清澈,色如碧玉,這段河流,又名玉溪、玉峽、種玉溪,原有“二龍戲水”,“洞口抛珠”、“龍門觀魚”等景觀。
從畫面題材可推知此畫創作應不會早于黃賓虹1932-1933年間的巴蜀之遊。該幅畫作取北宋全景山水的章法,筆墨攢簇,層層深厚,卻是水墨淋漓,好一派活生生的自然勝景,畫面山石、樹木、峰巒的勾劃用筆秀逸勁拙,筆筆見骨,畫中境界渾然一體,山石、林木、雲氣互相交織,自然山水中那種層層疊疊、青翠蔥郁的樸茂之氣被淋漓盡緻地描繪出來,畫面積墨、破墨、漬墨、鋪水,無所不用其極,在紙上任意縱橫氤氲,呈現出時而特别濕潤而濃重、時而幹處發白的審美效果。概言之,該幅畫作展現出峨眉龍門峽真山真水給黃賓虹山水創作帶來的重要影響,使其領悟了他晚年變法之“理”。畫家題識:峨眉龍門峽,奇峭雄偉。以北宋畫法寫之,賓虹。钤印:賓虹。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松雪詩意圖》賞析
《松雪詩意圖/松風高隐圖》,1920年,黃賓虹,立軸,紙本設色,縱112厘米,橫37厘米,收藏者不詳。
《松雪詩意圖》又名《松風高隐圖》,此山水畫乃黃賓虹先生早年筆,勾皴筆墨堅厚具體,頗有北派山水聳峻之勢。此老晚年山水一變,水墨色彩遂不可方物,點染鴻朦明滅,意趣甚高,足為中國山水畫開一代新風。
題跋:谡谡松下風,悠悠塵外心,以我清淨耳,聽此太古音,逍遙萬物表,不受世故侵,何年從此老,辟谷隐雲林。庚申(1920年)冬日寫松雪詩意,博景澄仁兄先生笑正,賓虹質。钤印:黃質之印。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湖山晴霭》賞析
《湖山晴霭》,1955年,黃賓虹,紙本設色,圖軸,縱66厘米,橫45.8厘米,收藏地不詳。
這是黃賓虹描繪江南秀麗景色的佳作。他一反常用的重墨畫法,先以淋漓的水墨任意潑寫,然後因勢利導,随機應變,用花青勾勒皴擦,再以淡赭色作适當鋪墊,使之色墨交融,渾然一片,傳神般地呈現出江南晴霭勝景。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霜容點碧岚》賞析
《霜容點碧岚》,黃賓虹,紙本設色,圖軸,縱147.2厘米,橫53厘米。
此作無年款,畫面章法大緻出自黃氏多年“鈎古畫法”的經驗,皴法以披麻為主,隻是雜樹草木施以點染,用力處在講求“筆筆分明”,筆墨風格已從明人的“枯硬”向學習元人後的松秀轉變,略現腴潤;款書則稍帶出鋒,平整間見婉轉秀逸。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拟孫雪居筆意》賞析
《拟孫雪居筆意》,1949-1951年,黃賓虹,紙本設色,圖軸,規格不詳,收藏地不詳。
這是黃賓虹八十六歲時的佳作,标志着他繪畫風格從清逸疏朗向渾厚華滋的轉變。此圖雖取材于常見的自然景色,然樹木朦胧蒼翠,山石深秀葳蕤,屋宇相疊有緻,呈一派生意盎然的氣象。技法上,以斑駁凝練的墨線勾勒山石樹木的形質,再用濕筆暈染;在着色上,已從漬墨法發展到漬色畫法,進而合畫面色漬漫溢、流彩飛揚,使色墨渾然一體,加上那幾筆淡墨勾勒而成的遠山,以漬色鋪墊,具有一種超越視覺的美感。畫中點景人物精緻準确,形态生動,起到了“畫眼”的效果。這種以情定景,以情寫景的藝術處理手法,令山水意蘊的生命散發出大自然無限的活力。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江行圖》賞析
《江行圖》,黃賓虹,紙本設色,圖軸,縱68厘米,橫33.5厘米,收藏地不詳。
此畫最能展現黃賓虹紮實的傳統功力與獨特的審美個性。畫的正上方一高山巍然聳立,中腰下黑壓壓的山巒橫斷其面,中間留出一條白帶,令高山與低巒形成了黑白、開合、虛實的強烈對比。那高山濃黑的整體中又間以幾座虛淡的屋宇,以山路襯之,使高山更高;以屋宇墊之,令低巒更低。加之左下方留大片的虛白,水中着一小舟,兩隐士端坐其間,使畫面呈現出空靈靜谧的無言美境。全圖色墨融和,意境閑雅,傳達出作者淡泊曠遠的審美情味。“之”字型的構圖法,把沉郁的江山以三段不同的形态分别畫出,産生了一種縱深、突兀、幽然的神韻。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雨過雲猶濕》賞析
《雨過雲猶濕》,黃賓虹,紙本設色,圖軸,規格不詳,收藏地不詳 。
此畫描繪的是山村野渡的景緻,幾叢小樹,幾重山石,幾間茅舍,獨木橋橫卧兩岸。兩位山野逸人在坡坪上熱切交談,一條溪澗直貫畫中,悄然無聲地向遠處流去。那幾筆濃淡相間似随意抹成的浮雲,呈現出雨後初晴的神奇妙境。黃賓虹畫雨景堪稱高手。他畫雨景,既有雨中之景,又有雨後之景,亦有雨後初晴之陰山,更有深山夜色之雨景。此畫用他那純熟的積墨、破墨、淡墨諸法,任意潑瀉。再以花青、淡赭色作為适當鋪設,使之濃淡相宜,色墨交融,渾然一片,傳神般地傳達出“雨過雲猶濕,平橋水亂流。莫言風浪急,野岸有漁舟”的溪山晴 霭的動人境界。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樹下撫琴圖》賞析
《樹下撫琴圖琴風引山氣》,黃賓虹,紙本設色,圖軸,規格不詳,收藏地不詳。
從落款和畫風分析,此畫應屬黃賓虹中期的代表作。其用筆法雖較為稚拙,用墨也較為單純,然其畫法已不采用先勾後染的正常成法,先用淋漓盡緻的筆墨任意揮寫,然後因勢利導,予以生發收拾。時而視墨塊形狀勾勒而成山脈岡巒,時而留下大片空白以示雲霧煙岚,時而據構圖需要用剛勁的線條和濃淡相宜的墨色點綴樹木茅舍、流泉飛瀑,時而在墨色将幹未幹時敷以石青石綠,使之色中有墨、墨中有色,混沌交融,變幻莫測。此圖重巒疊嶂、山村野渡、茅舍瓦屋、飛瀑流泉之間,一老人在叢樹下撫琴,似聞其音聲,響徹山谷,煥發出古拙渾厚、靈冥華滋的審美特質。同時,也可看出黃賓虹所追求的高品位畫風的轉變軌迹。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仿範寬筆意》賞析
《仿範寬筆意》 ,紙本設色 ,黃賓虹, 174cm×94cm ,黃賓虹紀念館藏 。
黃賓虹以自然為師,将宋、元畫家的創造精神融入胸襟,取精用宏,行萬裡路,讀萬卷書,搜妙創真,達到了神化的境界。他曾有詩道:“愛好溪山為寫真,潑将水墨見精神。”此幅《仿範寬筆意》近景為一湖中坡渚,上有古樹兩株,坡岸蔥蔥籠籠,左側一葉孤舟向前駛去;對面又一番景緻,山石屋字,明窗淨幾,雜樹茂密,古樹參天,巨石嶙峋。整個畫面明暗對比強烈,近景實、暗,遠景虛、亮,畫面拉長到幽遠遼闊的天際,這是此畫不同凡響之處。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仙霞嶺上》賞析
《仙霞嶺上》,黃賓虹,1955年,紙本設色,68.4×40cm。
黃賓虹對于山川有着深刻的了解,他運用自己手中的筆創造了一個滿紙氤氲,春光和煦,而韻味無窮的世界。他畫湖邊雜樹、樓屋蹬道,詩意盎然。畫中樹木、樓宇、高山、坡岸均以或幹或濕的中鋒之筆勾出輪廓,再用各不相同的墨點皴擦。墨點、色點,錯錯雜雜,斑斑駁駁,涉筆老辣,自然玄妙。由于點法有緻,表現力非常強烈,豐富而不雷同。黃賓虹衰年變法,功夫在墨法上,他繪畫獨有的風格也表現在墨法上,對墨法的靈活掌握使他創作出了這幅看似大幅,實是獨幕喜劇的《仙霞嶺上》。
近現代大畫家黃賓虹《花卉四條屏》賞析
黃賓虹《花卉四條屏》
近現代大畫家黃賓虹《山水四條屏》賞析
黃賓虹《山水四條屏》縱146.7厘米,橫39.9厘米,是近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山水,每幅均題詩,印:朱文"黃質印信"。
近現代大畫家黃賓虹《山林秋色》賞析
民國,黃賓虹《山林秋色》軸,縱122.8厘米,橫48.8厘米,紙本着色。
此畫一座座重疊的山峰:山腰樹木叢生,枝條欹斜;山腳有幾間平房,錯落有緻。在畫面的左側,是一片廣闊的湖面,有二隻帆船順風行駛于兩山之間。畫面上的山與水互相對比互相襯托,形成了互相為美的關系。
近現代大畫家黃賓虹《武夷山水》賞析
黃賓虹 《武夷山水》據題款,此幅武夷山水立軸作于1947年的北平。
此幅山水立軸即黃賓虹“擇人而與”之精品,是他為友人之太夫人八十壽誕所繪,故取武夷山色為詠贊對象,在憶寫白花岩景緻中寓含壽比南山之意,這從大山堂堂的構圖中亦可領略一二。畫面巨峰拔地而起,山溪流淌,草木蔥茏。沿山路曲折而下,間有莊園,清溪于山腳彙成平湖,一小舟載客獲物徐徐而來,有探望之意。畫作景物豐富,藉題發揮,寓意深醇。钤印 黃賓虹、黃山山中人。題識 碧玉岩前一洞天,春風歲歲起雲煙。崇真璚館今猶在,誰敢參同說太玄。武彜山北東經白花岩方弗斯境。培樾莫先生屬為寫圖,恭祝宗兄露梧先生令慈太夫人八秩壽慶。丁亥,賓虹時年八十又四。
近現代大畫家黃賓虹《黃山湯口圖》賞析
此幅《黃山湯口圖》立軸 設色紙本 縱171厘米橫96厘米是黃賓虹88歲高齡時所作,為晚年精心之筆。
移動雲壑,搬遷山林,作過一番藝術剪裁。圖的下端似桃花溪,其左側長松高植,老藤纏繞,側邊有屋一楹,當為觀瀑樓,長松下坐兩幽人,作晤談狀,松樹植處為一降起丘陵地,土石豐厚,雜草叢生。溪澗上面為畫幅之中端、有水流三道下瀉,應為人字瀑和百丈泉,其上該為紫雲峰了。
此畫略去了上山必經之慈光閣、半山寺諸景,把一座主峰突出,小峰簇擁,高聳入雲,宛若一朵初放的荷花——蓮花峰,拉近放在畫幅上端的部位,再在峰後抹上幾應錯落有緻的遠山,組成了一幅雄偉峻峭的山水畫,畫得嚴實堅厚,給人有重量感。整座蓮花峰際、無半絲雲彩,全以筆勝,全以墨勝、畫得蒼莽雄偉,郁郁蔥蔥;卻在流泉和溪澗畔,留有委蛇曲折的空白,其勢婉轉流動,顯得淡蕩空靈,用來襯托蓮花峰的實體。下端宛如娥眉蟬鬓之美女,頗具相彰之趣。由于長松作柱,并無上重下輕之弊。構圖平中出奇,實處見虛,足見黃賓虹冥心玄化之匠心。
近現代大畫家黃賓虹《黃山野卉圖》賞析
黃賓虹《黃山野卉圖》,縱85.2厘米 橫41.8厘米收藏機關 浙江省博物館。題:前三十年梅炎入黃山,見野卉叢生邃谷中,多不識名,因寫為圖。癸已,賓虹年九十。钤朱文方印。是黃賓虹晚年常畫的題材,抒發的是對故裡黃山的念想。其豐潤厚實而融洽的筆墨和設色,斑斓而渾融,與此時的山水是同一旨趣和境界。
高山峻嶺須敷之以華滋草木、繁英秀萼以至鳥飛蟲鳴,才足以完整表達黃賓虹眼中心中的那個“大美”。我們相信,既有悲天憫人之襟懷,又具“水流花放”、“自自在在”之品性,才是完整人格,才有豐沛的情感。拈花一笑慰平生,是黃賓虹眼中筆下的花鳥草蟲伴随他得享高壽,得人生大圓滿。
近現代大畫家黃賓虹《遵義紀遊》 賞析
黃賓虹 1943年作 《遵義紀遊》 鏡心75×33cm。
近現代大畫家黃賓虹《秋林圖》 賞析
《秋林圖》,黃賓虹,縱122.8厘米,橫48.8厘米,紙本設色,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藏。
秋林圖》山巒重疊,林木扶疏,雲霧缭繞。近景為山坡,坡上古松蒼郁,山路曲折盤旋于上。坡旁房屋錯落有緻,園後有四角亭,一人在亭中端坐。左側湖面有兩隻帆船順風急駛于雨山之間,遠岫或濃或淡,隐約可見。畫中右上有作者跋:“鳥啄霜華頌伐柯,滿山紅葉貌如酡。年來一味尊平淡,偏愛秋林着色多。”“大漢住黃山,所作詩畫,餘于燕市見之,此以江行山色寫其大意。丁亥八十四叟賓虹。”
《秋林圖》左下角钤有朱文“黃山山中人”。整個畫面意趣生動,以山襯水,以水烘山,使山水發生了互相為美的密切關系。在構圖上,作者近取其質,遠取其勢;筆墨有枯有濕,有實有虛,繁而不雜;用筆變化多端,線條平、圓、重。畫面虛實相間,且密處層層深入,空處不着一點,主體突出,脈絡清楚。總體看來,這幅山水畫色彩單純,但能在枯淡濃濕的滲化中看到晶瑩色澤,表現出了深遠的空間感和氣韻,展現出了黃賓虹“峰巒渾厚,草木華滋”的繪畫風格。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支硎山秋色圖》 賞析
黃賓虹 《支硎山秋色圖》 絹本設色 73.3×40.8cm 中國美術館藏。明代王寵畫過《支硎山》。支硎山在姑蘇城西南,屬于花崗岩地質,山有三峰——南峰、中峰、北峰,峰各有寺,皆以山名。明代畫家陸治在五十歲以後後隐居支硎山,支硎山獨特的景觀和天然山石之美,曾經帶給他豐富的創作靈感,留下了著名的《支硎山圖》。黃賓虹來到了支硎山,用他那渾厚華滋的筆墨,創作出來同樣偉大的作品《支硎山秋色圖》。兩位大師以完全不同的筆觸诠釋了他們所肯定的同一處自然之美。
明陸治 《支硎山圖》 83.6x34.7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陸治 《支硎山圖》 絹本設色 32x7.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黃山松谷白龍潭》 賞析
黃賓虹 《黃山松谷白龍潭》縱 67厘米橫46厘米
款識,松谷白龍潭上所見,寫奉英朗先生雅正,華東美協成立,黃山賓虹,甲午年,九十又一。
《黃山松谷白龍潭》是一件具有重要曆史價值的繪畫作品,渾厚華滋,氣勢淹潤,表現出黃賓虹在91歲高齡時對筆墨的娴熟駕馭和領會;《黃山松谷白龍潭》雄奇蒼莽,平淡天真,絢爛之極,返璞歸真,堪稱逸品!
此件作品以圓筆中鋒為主,其圓如屋漏痕、如金剛杵,圓渾而不露鋒棱之迹,蒼然如萬歲之枯藤,氣勢如陣雲之千裡,氣韻如天馬之行空,賓虹先生嘗以此論書畫同源之理,亦以身實踐之。觀《黃山松谷白龍潭》随筆揮掃,而力能扛鼎,墨色層層積累,錯雜兼施,心應手,手應筆,筆應紙,渾然一體,藝術之道盡矣!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富春山居圖》 賞析
黃賓虹 《富春山居圖》設色紙本 立軸126×48.5cm,1953年作。題識:李晞古辟境靈奇,用筆得峭爽勁逸之氣,茲寫富春山水,似于大癡蹊徑不同。癸巳冬日。賓虹紀遊。钤印:黃賓虹、黃山山中人。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焦墨加色山水》 賞析
黃賓虹77歲時所作《焦墨加色山水》。1942年創作。賓翁之作曆來具有“近視之幾無物象可尋,遠觀則景物粲然”之美譽,細視此作,則滿幅“參差離合,大小斜正,肥瘦短長,不齊之齊”的點和線,滿幅樹不樹,山不山,水不水,幾乎全是活潑潑的、有生命有呼吸的書法線條,這些書法線條通過濃墨、淡墨、焦墨、宿墨、積墨諸法的互動,組合成一幅天趣橫生的宇宙圖像。退遠看,樹木房舍山石,曆曆在目,畫面上的書法線條融合成一幅天然圖畫。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渠河小景》賞析
82歲時所作《渠河小景》 102cm×51cm。1947年創作。畫中景物為其當年出遊四川時所見山川美景,畫面氣勢恢弘,開闊大度。
畫面上山川樹木,大都由長短筆觸的皴法和濃淡幹濕大小各異的墨點,看似無序卻有緻地點綴成形。山體、植被的深黑,一方面昭示着大地植物的活力和生機,另一方面也讓留白出來的山道、房屋顯得更為醒目。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西湖栖霞嶺》賞析
黃賓虹90歲時作《西湖栖霞嶺》87cm×43cm。1955年創作。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西泠遠眺圖》賞析
86歲時作《西泠遠眺圖》81×51cm,1951年創作。黃賓虹作畫前,一紙既展,凝神靜慮,專精以注之;一旦落筆,則精神充足,氣韻自生于外,似生實熟。此處将各種墨法靈活交替運用,尤其注重幹墨、焦墨、積墨諸法,并以花青、淡赭色作為适當鋪設,使之濃淡相宜,色墨交融,重重密密,紛而不亂,亂中有序,渾然一片;且清而見厚,黑而發亮,秀潤華滋,神采煥然,真乃神來之筆。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秋泛舟圖》賞析
黃賓虹88歲時作《秋泛舟圖》124cm×55cm,1953年創作。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蘇堤春曉》賞析
黃賓虹86歲時作《蘇堤春曉》150cm×40cm1951年創作。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閩江泛舟圖》賞析
黃賓虹84歲時所作《閩江泛舟圖》149cm×79cm1949年創作。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溪山幽居圖》賞析
黃賓虹90歲時所作《溪山幽居圖》128cm×49cm1955年創作。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湖濱山居》賞析
黃賓虹《湖濱山居》紙本水墨設色中國畫縱32厘米橫90厘米1947創作。此幅畫題“北宋畫多用焦墨,茲一拟之”,展現了畫家對北宋畫一貫的推崇。而在墨法的使用上,他認為一幅畫須七種墨法兼用,才是“法備”;即使是用焦墨,也要做到“潤含春雨,幹裂秋風”;要能“水墨淋漓,而後能焦墨渴筆”。這幅晚年作品以焦墨為主,又兼施濃、淡、潑、破等墨法,複施以淡綠淺赭,于濃郁中又有清新之趣,恰當地闡釋了這些主張,也映現出他理想中的湖濱山居的景色。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青城山色圖》賞析
黃賓虹《青城山色圖》,設色紙本立軸。此畫最鮮明的特點是其筆墨上的“黑、密、厚、重”,即積筆墨數十重,層層深厚。此畫風格渾厚華滋,意境沉郁淡宕是黃賓虹山水畫的基本特點。然而又因寫景抒情和相應筆墨章法的不同呈現出多種面貌。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拟巨然山水圖》賞析
黃賓虹 往期作品 《拟巨然山水圖》,此畫筆法實又得力于金文大篆的用筆,剛中能柔,圓渾厚重,生辣稚拙,沉着剛健;他的墨法,将各種墨法靈活交替運用,尤其注重破墨、焦墨、積墨諸法,重重密密,層層深厚,雜而不亂,亂中有序,渾沌中顯分明,分明中見渾沌,且清而見厚,黑而發亮,秀潤華滋,神采煥然,純為化機,真乃神來之筆。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畫,不但筆力遒勁,力透紙背,似飒飒有聲,而且圓渾厚重,如古藤蔓結,具有極強的立體感和厚重感。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浈陽峽》賞析
黃賓虹《浈陽峽》82.6×31.5cm 20世紀30年代 中國美術館藏。
此幅《浈陽峽》,款識為“浈陽峽兩岸,傑秀壁立,層層變換,茲略圖之。賓虹”;钤印為:“黃賓虹(白文)”。浈陽峽是浈水中的一個峽谷,浈水原出于江西省信豐縣,流經曲江,位于北江中遊。浈陽峽兩岸奇峰聳峙,怪石嶙峋,絕壁險峻,水勢洶湧。此作如賓翁大多數作品,落款無紀年。從畫風推進軌迹考查,已從疏澹清逸的“白賓虹”轉向黑密厚重的“黑賓虹”。賓翁作畫可謂“簡之入微,洗盡塵滓,而獨存孤迥”之高格體制,盡脫凡俗。寫房屋、樹木,皆極簡,幾乎是畫面符号。而其筆如劃沙,中鋒平穩中寓多變之态,且書意盎然,此乃畫家修養、心性所煉之形。賓翁雖經亂世,而與八大不同,故其畫雖曰高逸,卻不失沖和之氣。此作乃典型。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山川卧遊卷》賞析
黃賓虹《山川卧遊卷》,1952年作。黃賓虹是真正的大師。筆者感覺就作品而言,包前孕後,就作用而言,樹立一代楷模,就影響而言,開啟一代新風。最關鍵的就是承前啟後,後兩個方面都包括在“包前孕後”之中。二十世紀的畫家中,惟齊白石、黃賓虹二人可稱大師。其他名家雖也各具特色,各自影響一批人,但都沒有開啟一代新風。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溪山草堂》賞析
黃賓虹《溪山草堂》,1946年作。此畫“法高于意”,在深悟傳統奧妙基礎上練的。他從小就練筆,學書學畫,但在七十五歲之前,主要把精力用于研究傳統。1925年,黃賓虹已六十ー歲,暨南大學藝術系還是聘他任教美術史。黃賓虹六十五歲時仍以美術史為業。而且那時他發表了很多史論方面的論文和著作。黃賓虹到四川大學教理論課是1933年。他七十二歲時オ任暨南大學藝術系理論教授。他八十歲時,才在上海舉辦過平生第一次畫展,那時他的理論文章仍然不斷,但已轉為以畫為主了。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野橋山店見村居》賞析
黃賓虹《野橋山店見村居》,1953年。黃賓虹一生留下的山水畫等作品多不勝數,他不停地作畫,不假思考,處處以“法高”顯示,我們看他的畫,也隻驚歎于他的“法高”,那筆墨的功力、内涵,内在變化,令人百讀不厭,卻忘記了他的麻木不仁,隻機械地重複如何用筆,如何表現筆墨的内涵,以顯示他的“法高”。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峨嵋山色》賞析
黃賓虹《峨嵋山色》 正如石濤所說“黑團團裡墨團團,黑墨團中天地寬”,黃賓虹山水畫特點就是“黑密厚重”,作品重視章法上的虛實、繁簡、疏密的統一;用筆如作篆籀,遒勁有力,在行筆謹嚴處,有縱橫奇峭之趣。此幅為八十以後所作,筆蒼墨潤,賦色沉厚,古意盎然,雖言拟宋許道甯筆墨,實則純由己出。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水墨山水》賞析
黃賓虹《水墨山水》,1954年,紙本水墨,縱88厘米 橫36厘米。《水墨山水》是黃賓虹91歲時所作,筆墨更為爐火純青,出神入化。左側高峰危岩,峭壁直立,中間一棵古松直插霄漢,樹後一處院落背靠青山,正中屋内一道人盤膝而坐,身旁桌上有丹鼎之爐列置,柴門院牆正對崎岖山路,這是一處道家仙人修身養性的理想之地。這幅畫純用水墨,以淡墨、濃墨、宿墨,層層堆積,顯得郁郁蒼蒼。粗看若亂石堆砌,細察則明暗塊面分明,組織有序,堅硬的岩石也産生了輕快感,似不經意,卻見匠心。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夜山圖》賞析
黃賓虹《夜山圖》 立軸 設色紙本。此幅《夜山圖》将黃賓虹藝術特色發揮得淋漓盡緻,他運用潑墨、焦墨、宿墨,并施以石綠與淡赭,畫面渾厚華滋,韻味無窮。傍晚的山色,夕陽餘輝隐約可見,近山厚黑,遠岫淡遠,充滿詩意。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柳亭高會》賞析
黃賓虹《柳亭高會》鏡心 設色紙本。 此圖系黃賓虹為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程硯秋先生所繪。這幅作品畫家采用傳統的構圖方法,步步推進,層層渲染。把水墨的淹潤和華滋推到了一個極緻,水份飽滿的墨暈完全表達了自然生命的無盡魅力。以濃墨勾點的山廓、樹杆,蒼翠掩映之間有幾處茅亭,自然微妙的留白似飄拂着遊走的水氣雲霧。此圖黃賓虹非常重視線條品質,點墨、色見筆觸和質感,怪石嶙峋突兀,樹木蒼翠繁茂。煙雲霧幛缭繞其間,俨然一派世外桃源之景象。該圖雖然用筆簡單,但是更接近山石茂林的自然質感,并且将山體與自然空間裡的濕潤空氣融合在一個微妙的關系裡,似乎能聞得到土壤草木的氣息,而密密匝匝的點染本身又呈現出豐富的華滋之美,自然融通的留白和山中屋宇、路徑更是塑造出一種“可居可遊”的意境。
近現代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萬松煙霭》賞析
黃賓虹《萬松煙霭》 132.5×66.5厘米 約20世紀40年代 ,中國美術館藏。《萬松煙霭》無年款,但筆墨近看一片迷茫,遠觀則生機盎然,神韻流溢而又樸茂無華,應為19世紀40年代最成熟期的“黑賓虹”作品。1937年,黃賓虹應邀赴北平鑒定書畫,兼任國畫研究院導師和北平藝專教授。不料“七七事變”爆發,全家陷北平,不得南歸。于是“伏居燕市,謝絕應酬,惟于故紙堆中,與蠹魚争生活,書籍、金石、字畫,竟愛不釋手。”(《八十自叙》)“伏居燕市”過程中,其畫風完成了“白賓虹”向“黑賓虹”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