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隻出國過兩次,而且兩次都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目的地也全部都是蘇聯,再無他處。
很多人都知道,毛主席一生酷愛運動,還曾經在70歲高齡的時候遨遊長江,身體非常好,主席所做的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也寫了很多中國的名山大川,風景秀麗躍然紙上,但是,為什麼一代偉人卻很少出國呢?

這裡面其實有很深的緣由,那兩次出國也是有着重要工作,才進行了國事通路,第一次的時候是在1949年的12月,主席乘坐火車前往蘇聯,第二次是1957年的11月,這次則是乘坐飛機前往,兩次間隔了8年,蘇聯的上司人也從斯大林換成了赫魯曉夫。
這兩次訪蘇,每次都無比艱辛,一代偉人毛主席在其中以強大的魄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甚至還曾經出現了毛主席被斯大林軟禁的超級烏龍事件。
毛主席僅有的兩次出國,全部都是為了新中國。
我們這次就來談談毛主席兩次訪蘇的曆史背景,以及毛主席在蘇聯做了什麼,而蘇聯人又對主席是什麼态度,為什麼還疑似被蘇聯軟禁了呢?
一、新中國成立之前,毛主席為什麼沒有出國
1921年7月23日至8月,上海法租界到浙江嘉興的那條遊船上,中國共産黨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标志着中國共産黨的正式成立,是中國曆史上開天辟地的一件大事,照亮了中國的前程。
毛主席正是這一次中共一大的幾十人代表中的其中一位,但是為什麼很多人都在青年時走出國門,比如周恩來總理、鄧小平同志都曾經在年輕時旅法、旅蘇等國家,尋找中國的出路,毛主席為什麼沒有出去?
在上世紀20年代的時候,毛主席正是在青蔥歲月,那個年代的莘莘學子們,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前往法國勤工儉學,毛主席擁有出國的全部條件,主席甚至還曾經與勤工儉學赴法的學生們合影,但是還是沒有走出去,留在了中國。
在人們前往法國思潮最熱烈、最熱衷的1919和1920這兩年的時間中,據統計有20批的人走出了國門,人數将近1600多人,這些人中,有很多名字我們非常熟悉——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聶榮臻、蔡和森、向警予、李富春,客觀上來講,以主席當時的狀況,他甚至比這些人還有更多的出國優勢。
但是主席沒有這麼做,而是作為赴法留學的組織者,上司湖南籍的學生們前往法國,給他們籌集資金,而且還親自在上海從這些學生出國。
人們提出了一些看法,主要集中在毛主席經濟拮據,沒有出國的錢,以及毛主席有着“語言關”,最後一點似乎更能讓人信服——俄國十月革命成功,比起“革命老區”法國,毛主席更想去俄國。
實際上,以上這幾點原因都站不住腳,第一點,說道毛主席的經濟問題,雖然主席家庭并不大富大貴,但是絕對能稱得上很殷實,雖然毛主席在這兩年經曆了雙親逝世,可剩下的田畝仍舊可以支援他出國。
毛主席是怎麼做的呢?他沒有用這些資産為自己換取出國的金錢,而是勸說弟弟毛澤民和毛澤覃共同把家産變賣了,把錢都分給了窮人,然後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即便是身無長物之後,毛澤東同志當時依舊可以接受恩師楊昌濟給他提供出國的經費,要知道毛主席可是楊昌濟的得意門生,當時毛主席還認識了著名愛國民主人士章士钊,如果說這些關系都不能給毛主席出國的幫助的話,那其他人更不可能出國了,是以說,毛主席經濟上有問題完全是無稽之談。
還有毛主席語言不過關的說法,這也是一種誤解,毛主席的求學精神令人感到欽佩,不僅在北京大學的時候,他當圖書管理者的時候,就勇于和新文化運動領袖與大儒傅斯年、胡适等人交談。
而且在1912年的時候,毛主席退學,一頭紮在了湖南圖書館中,一呆就是半年,每天第一個進,每天最後一個出,就是為了讀書,而且各種學科各類書籍來者不拒,古今中外無所不包,半年後,毛主席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了湖南省第四師範學校。
一代偉人從小就吃苦,而且一生都在學習知識,在學業上不斷精進,如果說這樣的人都學不好語言,那就有失偏頗了。
至于想去蘇聯,隻能說當時毛主席确實有此想法,還曾經在1920年給其他人的信上如此寫道:“我覺得俄國就是世界上第一個文明國家,很可能就在兩三年後,我們要組成一個遊俄隊,去那裡看看。”
很可惜,毛主席曾經确實想前往蘇俄學習如何建設社會主義,但是因為黨内的事物太過繁重了,那個時候國内的形勢也是變幻莫測,是以沒有成行。
最根本的原因是,毛主席的内在思想還是覺得在中國呆着,更能看出這個國家問題的根源,當時毛主席說道:“我對自己的國家了解還不夠,如果把時間花在中國會更加有益處。”
是的,當時毛主席是在“吃飯睡覺都想着把中國搞好”,他在中國已經能讀到像是《物種起源》、《國富論》這些國外經典書籍,哲學社會學的書看了一大堆,但是問題的症結就在中國國内,他掌握了中外的很多知識,但是如果想要寫出名篇《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種傳世之作,就必須親自深入中國的肌理,去剖析,去了解,這是“留洋”所不能做到的。
他的心中始終放不下的是廣大窮苦人民的生活狀态,是以一路走來,毛主席才形成了一套獨有的了解,更願意在實踐中探索真理,紮根在湖南的農村地區,研究《資治通鑒》等本國的曆史與文化,這樣才能開辟出一條新中國前進的方向。
後來,新中國成立後,在上司人中比較普遍地出國休養或者治療疾病,毛主席也沒有積極地前往,這又是為什麼呢?
很簡單,毛主席當時已經是中央裡最重要的人物,一方面形勢不允許主席随便出去走動,更何況毛主席這個時候已經形成了成熟的毛澤東思想體系,就是紮根在泥土中,紮根在中國當下,也就沒有出國的需求了。
也正因如此,毛主席一生中的兩次出國也就顯得格外特殊,而且毛主席在出國後的表現也令人深思和敬佩。
二、1949年,毛主席前往蘇聯
1949年12月發生了很多事,筆者在此舉出兩件事,隻是在那時候的中國形勢下格外顯眼,第一件事就是12月10日這天,衣複恩機場駕駛着中美号飛機,從成都的鳳凰山機場出發,前往台灣。
乘客的名字叫蔣介石,他輸掉了解放戰争,從來沒有想過最後倉皇逃竄的人是自己。他全程一言不發,從此之後,蔣介石一生再未踏足中國大陸的土地上一步,在台灣風雨飄搖、孤獨終老,26年中再也沒有回到故鄉。
我們主要展開說的,是另一件事,就在同一個月,中國大局已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毛主席在建國後出訪蘇聯,是以勝利者的姿态前往。
這是毛主席人生中第一次出國通路,這次出訪,一項任務是給斯大林祝壽,以及同屬社會主義兄弟國家,想要就兩國之間的重要經濟、政治問題進行商談,解決中蘇條約、貿易、貸款等曆史遺留問題,以及是否簽訂一份重要的中蘇條約。
其實這次前往,已經推遲了足足五次,在1947年的時候,毛主席就曾想前往蘇聯與斯大林進行會談,當時斯大林甚至許諾還可以派飛機去接毛主席,但是後來因為戰事緊張,斯大林暫緩毛主席前往蘇聯的建議,隻是在電報上說“暫推遲毛澤東的出行為宜”。
1949年12月6日,毛主席終于坐上了前往蘇聯的專列,中央非常重視這一次的出訪,随毛主席一同上車的,還有很多禮品禮物,包括山東白菜、北京鴨梨、天津蘿蔔等,最重要的是一幅湘繡斯大林的大幅畫像,還有很多随行人員,不過因為國内事務繁忙,周總理卻沒有出行。
可沒想到,到了1950年的1月,蘇聯卻突然傳來消息,需要周總理馬上前往蘇聯、前往莫斯科——出現什麼事情了?
甚至還有傳言,毛主席被斯大林軟禁起了起來,兩個人鬧得非常不愉快,斯大林甚至還說道:“不行,這些具體事情我和你沒有辦法談,你叫周恩來過來談。”
這是因為毛主席是“帥”,而周恩來總理是“将”的原因,毛主席運籌帷幄之中,将整件事都從宏觀角度看透,決勝于千裡之外,一招制敵。
但是周恩來是絕對的實踐人才,周總理自己也自我評價過,他覺得自己能夠将小事處理地非常好,但是自己并非帥才,隻能夠稱得上舉輕若重,并非是舉重若輕。
斯大林并不懂得毛主席中國式縱橫家與理論家的語言方式,另一邊,毛主席也不太能接受斯大林的上司風格,因為毛主席這次前往,就是想要廢止1945年簽訂的那一版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因為這個條約,本質上就是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
當時蔣介石簽訂了這份條約,出讓了我國的外蒙古、旅順口、大連港等重要領土,就連蔣介石在1952年的時候,也曾承認這件事是他自己的一大罪責。
是以,作為共産黨的上司人,有必要就這件事發出中國人的聲音,但是斯大林并不想談論這個,還說“目前不适合改變原有的中蘇條約的合法性”。
嘗到了遠東不凍港的好處,是以他完全不想放棄大連旅順這些地方,是以,兩個世界上的風雲人物針鋒相對,隻能以不歡而散結束。
到了12月21日的那天晚上,就是斯大林的壽宴,毛主席受到了蘇聯上司人的重視,被安排在了斯大林的身邊,而且還是第一個上台緻辭,但是毛主席依舊很生氣,非常不滿。
又過了3天,是12月24日,毛主席和斯大林進行了第二次會談。這次的會談依舊讓主席大失所望,因為斯大林一直在顧左右而言他,說了半天越南、日本、印度共産黨的話題,但是沒有一句提及中蘇條約的事情。
毛主席再次表達了不滿,後來還對蘇聯人說道,每一次都提議簽訂條約,但是斯大林同志總是避而不談,或者是找借口拒絕。
這些事情讓毛主席非常生氣,後來主席決定就待在住處哪裡也不去,甚至甯肯一直“睡大覺”。
毛主席後來還對蘇聯的聯絡員發了大火,直接對他說道:“我到這莫斯科來,可不是為斯大林同志祝壽的,現在一天就幹三件事:吃飯、拉屎、睡覺。”
莫斯科的氣氛突然詭異起來了,而且新中國成立以後,有很多國家想和我們建交,英國的通訊社甚至還炮制出了“斯大林把毛澤東軟禁”的新聞,讓國際都震蕩了起來。
這種國際醜聞蘇聯可不想見到,但是這個時候就展現出來中國外交使團的智慧了,隻見王稼祥以答記者問的形式,把毛主席的目的都見報了,完全地向世人公布,這下,地球都知道了中國的合理目标。
是以,事情很快迎來了轉機,在元旦的時候,蘇聯人突然找到了我們,表示願意廢除舊的約定,而且簽一份新的合約。
正是以,毛主席需要周總理前來,在周總理在中間的調和溝通之下,1月22日,毛主席、周總理與斯大林舉行了第三次的會談,這次的會談終于談了一些實際的問題,而且非常深入。
這次簽訂的合約對中國來說真的是非常豐厚,雖然外蒙古依舊在保持着獨立,但是原來約定蘇聯在中國東北的權益很多都被取消了,沒取消的也打了一個大大的折扣,而且蘇聯還準備給中國貸款、援助中國建設一些重要的企業。
1950年2月14日,雙方在克裡姆林宮簽訂了新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主席很高興,而且,中國駐蘇聯大使王稼祥在莫斯科酒店舉行了盛大的晚宴。
晚宴上,甚至斯大林也親自來了,要知道,斯大林從來不在克裡姆林宮外出席任何宴會,這次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換句話說,能讓斯大林都讓步的人,也就是毛主席了。
1950年2月17日,毛主席完成了這一次的任務,一行人坐上了返程的火車,完成了主席一生中的第一次通路,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
三、毛主席的第二次通路蘇聯
其實毛主席第二次出發前往蘇聯,建立在當時震驚整個世界的一件事的背景上。
那是1956年,蘇聯召開了蘇共二十大,大會即将結束的時候,赫魯曉夫發表了一篇引起巨大轟動的報告,這篇報告從頭至尾否定了斯大林這個人,當時各國的代表都被震驚了,全場鴉雀無聲,直到很久很久,才有人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情。
人們的思緒産生了極大動蕩,有人在鼓掌、有人很憤怒,甚至還有昏倒的人,當時的波蘭共産黨總書記甚至直接心髒病發,死在了蘇聯。
當時的斯大林和列甯就是全世界共産主義運動的偶像,他們的思想不知道讓多少國家走上社會主義的道路,但是赫魯曉夫今天在蘇聯否定了一切,這是怎麼回事?
毛主席非常憤怒,他對赫魯曉夫直言不諱道:“你事先是不是應該和我商量,你想批就能批,但是你沒做好準備工作,一夜之間讓斯大林變成這樣,誰能接受!”
作為當時僅次于蘇聯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共緊急發表了兩篇文章分别是《論無産階級專政的曆史經驗》以及《再論無産階級專政的曆史經驗》兩篇雄文,為赫魯曉夫挽回了一些面子,赫魯曉夫這個粗人見這兩篇文章如此之好,竟然讓真理報進行轉載,還引發了百萬份在黨内學習。
當時世界上共産主義者都在學習毛主席的思想,甚至很多學校還需要進行考試,當時的主席已經成為了繼列甯斯大林後新的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領袖,有着極高的威望。
1957年,赫魯曉夫邀請毛主席前往蘇聯,這一次,是赫魯曉夫邀請毛主席去的,赫魯曉夫的主要目的就是需要主席幫忙統一國際共産主義者的思想,為了大局。
就這樣,主席前去了蘇聯,而且這次蘇聯給了他們所能給的最高待遇,最好的飛機、最精湛的王牌飛行員,最頂級尊貴的葉卡捷琳娜寝宮,比其他國家的上司人都要好,赫魯曉夫給予主席最高的重視。
而且赫魯曉夫還向所有人介紹毛主席,當時赫魯曉夫主張一個口号,叫做“以蘇聯和中國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但是毛主席堅持叫“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相持不下,好久之後赫魯曉夫才同意,可見赫魯曉夫對毛主席和中國的尊敬。
在與赫魯曉夫閑聊的時候,主席還對赫魯曉夫說,自己已經想好了接班人選,自己還有意辭去國家主席的職位。
赫魯曉夫忙問道誰是合适的人選?隻見毛主席一個個數道,政治立場堅定的劉少奇同志,很早就加入了黨派,原則性非常強,而且劉少奇還曾經數次在危急情況下,代理過毛主席中央主席的職位。
第二個人選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鄧小平同志了,毛主席為什麼提到鄧小平呢?因為鄧公當時雖然不是黨内最有資曆的同志,但是卻有非常強的政治性,而且和别人不一樣,做事靈活,粗中有細,而且還非常年輕,前途似海。
第三名就是上一次通路蘇聯時後來趕到的周總理,周總理不僅留過學,擅于處理國際事務,而且也曾經在做過諜報工作等無數複雜的事情,什麼事情交給周總理絕對放心。
最後一位就是朱德朱老總了,和毛主席一同打天下,是紅軍的建設者,多少次的危險是因為有朱老總坐鎮,才萬無一失。
就這樣,毛主席與赫魯曉夫吐露了心迹,這一次的通路蘇聯取得了圓滿成功,而且毛主席當時确實卸任了自己的主席職位,但是毛主席依舊每天為了中國做着工作,也仍舊是人民愛戴的領袖。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