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嘉靖皇帝得知兒子去世,不僅沒有悲傷,反而說他終于死了結語:

公元1565年正月,59歲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得知自己兒子突然去世。令人意外的是,嘉靖對兒子的死非但沒有悲傷,反倒說“這個兒子一直都想着奪嫡當太子,如今終于死了!”

嘉靖為何在兒子死後說出這樣的話呢?這個兒子究竟犯了什麼錯才會讓嘉靖如此冷漠?

嘉靖皇帝得知兒子去世,不僅沒有悲傷,反而說他終于死了結語:

嘉靖畫像

景王朱載圳是嘉靖皇帝的第四個兒子,出生于嘉靖十六年二月,比三哥裕王朱載坖隻小一個月。

在裕王、景王兄弟出生之前,嘉靖已經有了兩個兒子,其中長子出生兩個月夭折,次子朱載壡三歲被嘉靖立為太子。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那麼老三裕王、老四景王日後隻會去封地當個閑散王爺,與皇位無緣。

然而對兒子們來說,嘉靖皇帝實在不算一個好父親,且不說他對景王和裕王很冷淡,就是對太子也不上心。

太子14歲都沒出閣讀書,嘉靖也不着急,最終在群臣一再催促之下,才同意在太子行冠禮後出閣讀書。對太子都這樣,可想而知,他對裕王、景王兄弟就更加冷漠了。

嘉靖皇帝得知兒子去世,不僅沒有悲傷,反而說他終于死了結語:

其實在嘉靖看來,自己這樣對兒子完全是為了“保護”他們。當初嘉靖長子夭折時,道士陶仲文就說“二龍不相見”,皇帝是真龍,太子是潛龍,二龍相見必有禍事。

一向迷信的嘉靖也相信了這個說法。是以他極力避免與太子相見,就連出閣讀書都被嘉靖一推再推。

似乎上天也要印證“二龍不相見”的正确,在冠禮第二天,一向體弱的皇太子朱載壡突然病重,僅過一天就去世了。

太子突然去世,嘉靖即震驚又悲痛,他更加強執地相信是因為“二龍相見”才導緻太子暴斃。是以他更加不願意見裕王、景王。

按照明朝皇室的宗法制度,在太子死後,應循序立裕王朱載坖為太子,然而嘉靖卻将此事擱置下來,裕王、景王兄弟更是常年都見不到父皇一面。

嘉靖皇帝得知兒子去世,不僅沒有悲傷,反而說他終于死了結語:

嘉靖遲遲不立太子,讓景王的心思活絡了起來。畢竟他比三哥裕王隻小了一個月,從小到大他與三哥裕王的衣食起居都是一模一樣的。

即使在太子死後,嘉靖對裕王也沒有特别關照,再加上景王的生母盧靖妃很得寵,而裕王的生母杜康妃失寵多年。

在景王看來,父皇遲遲不立三哥為太子不就是對三哥不滿意嗎?那自己隻要得到父皇的認可,沒準就能取代三哥。

然而景王忘了一件事,嘉靖雖然不怎麼喜歡裕王,可景王自已也沒有優秀到可以讓嘉靖廢長立幼。

恰恰相反,嘉靖對景王這樣上蹿下跳、急切想當太子的表現非常不滿。景王甚至鼓動生母盧靖妃在嘉靖面前給自己說好話,這讓疑心很重的嘉靖更加猜忌景王。

嘉靖皇帝得知兒子去世,不僅沒有悲傷,反而說他終于死了結語:

景王想當太子的野心不僅嘉靖知道,就連滿朝文武也知道。

嘉靖三十九年,一位叫郭希顔的失意文官向嘉靖上奏,勸皇帝應當早立太子,還影射當朝首輔嚴嵩幹涉立太子一事,還企圖謀害裕王。

嘉靖勃然大怒,認為郭希顔大逆不道,直接把他砍了。

不過郭希顔的上書還是有了一些效果。半年後,嘉靖催促嚴嵩操辦景王就藩一事,讓景王斷了當太子的念想,隻留裕王在京城,确立了裕王的皇儲地位。

嘉靖四十年二月,景王朱載圳垂頭喪氣地帶着家眷前往湖廣德安就藩。

到了封地以後,景王也沒有就此安分下來,他向父皇索要了大量的莊田,還與當地官員發生沖突,因為他的親王身份,最後都不了了之。景王竟前前後後侵占了四萬頃良田。

嘉靖皇帝得知兒子去世,不僅沒有悲傷,反而說他終于死了結語:

然而景王的命實在是太不好了,不僅當不了太子,連王爺都當不了多久。嘉靖四十四年正月,景王朱載圳在封地去世,年僅29歲,無子國除。景王府的龐大遺産,後來都賜給裕王的兒子潞王。

在得知景王去世後,嘉靖并沒有多少哀痛,反而極為冷淡地說道:“此子素謀奪嫡,今死矣。”

嘉靖說歸說,兒子該有的喪儀倒是一點不少,追谥為“景恭王”,歸葬北京西山,家眷遷至北京居住。

在景王去世的第二年,嘉靖皇帝駕崩,裕王朱載圳登基,改元隆慶,即明穆宗。景王府的龐大遺産,都賜給了明穆宗第三子潞王。

嘉靖皇帝得知兒子去世,不僅沒有悲傷,反而說他終于死了結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結語:</h1>

嘉靖皇帝迷信“二龍不相見”,遲遲不立太子,這讓景王産生了自己有機會當太子的妄想。而裕王面對弟弟的虎視眈眈,恐怕也是如坐針氈。

郭希顔的上書讓嘉靖意識到再不确立儲君,會引起朝局不穩,甚至是兄弟反目、同室操戈。是以嘉靖果斷地讓景王就藩,斷了景王這個念想。

景王機關算盡,最終落得一個英年早逝的結局,看來他是命中注定當不上皇帝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