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匈牙利羊毛豬
Mangaritsutsa豬是一種罕見的原産于匈牙利的披着綿羊皮的“羊毛豬”。隻看毛被跟綿羊一樣,毛被讓人乍看之下會誤以為是綿羊,但它的嘴和蹄是跟豬一樣,這就是歐洲瀕危地方品種——曼加利察豬(Mangalitsa,或稱Mangalica, 或稱Mangalitza])。這種豬原産于匈牙利、奧地利和巴爾幹半島一帶。

塞爾維亞語言學家Vuk Stefanovi命名為Mangalitsa,意即”油花豬“。特色是全身瘦肉少,全身的脂肪比一般豬多上一兩倍,就像神戶牛排一樣,烹調後入口即化,是做火腿、香腸的上等豬肉、西班牙還發現該品種豬的後腿可用來加工生産著名的Serrano火腿,它的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膽固醇的含量也比現代品種低 。
Mangalitsa豬的羊毛讓它們非常耐寒,可以順利地度過奧地利和匈牙利零下(-30度)的極冷冬季。到了夏天,又可以讓它們免受陽光灼傷。Mangalitsa豬是舉世聞名的脂肪型豬。
這種豬在這階段之前是采用放牧的手段進行飼養。因而生長到50-70公斤時具備強壯的骨骼,能夠承重以後的最終出肥體重。豐富的紅色,如大理石般的美妙花紋,肉多汁飽非常美味,它擁有同神戶牛肉一樣美妙絕倫的口感。
Mangalitsa豬肉的較深,不僅好吃,而且非常容易消化,是最進階豬肉健康食材。同時,Mangalitsa豬卓越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構成其營養豐富而獨特。此外,還含有豐富的抗氧化酶物質,可有效防止人體各器官老化。
2、鹿兒島黑豬
據說鹿兒島黑豬在大約400年前從琉球傳入,之後黑豬漸漸融入鹿兒島本土風情,長期廣泛被飼養。從明治時代起,和英國巴克夏豬進行混種,改良後的新品種全身黑色,四肢、鼻子、尾巴有白斑,憨态可掬,又稱“六白”。肉質細嫩,肉汁豐富,“薩摩”系列黑豬享譽日本。
黑豬的體毛呈黑色,四肢、鼻梁和尾端有六處白斑叫做六白。黑豬的脂肪融點(脂肪融化的溫度)要比其它的豬肉高,具有筋纖維較細的特點,吃起來有咬頭,肉嫩味美,評價很高。鹿兒島以味美的黑豬而聞名全國。
日本的豬肉料理中,以沖繩和鹿兒島最為著名,鹿兒島黑豬富含油脂,料理後豬肉甘醇滑嫩、肉汁四溢、肉香遠傳。歡迎加入廚影進階吃貨群,暢談美味,享受人生!更多精彩内容請關注微信公衆号:廚影美食。被稱為日本第一的鹿兒島黑豬肉料理是将豬排放到燒酒裡去其異味,和蘿蔔、鬼芋一起放入大鍋裡用黑砂糖、酒、大醬調味經過長時間小火慢煮、将豬肉煮爛而成的。它柔軟的口感及帶有甜味是其特點,味道和燒酒非常相融,它是鹿兒島具有代表性的鄉土料理。
喜歡吃日本涮涮鍋的朋友也許了解日本鹿兒島黑豬肉,這種肉切成薄片,入湯中涮一下沾着調料即可食用,細嫩的豬肉纖維緊密,入口毫無豬肉的腥味并伴有微微的香甜,實在是美味至極!最後再用肉味鮮美的高湯煮稀飯,是鹿兒島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到鹿兒島一定要品嘗一次的極品美味。
據資料顯示,鹿兒島黑豬聞名全球,它是在日本鹿兒島縣内飼養的純粹巴克夏豬種。由于繁殖率低,鹿兒島黑豬尤顯珍貴稀奇,并成為全球食客追捧的頂級食材。
鹿兒島六白黑豬放牧薩摩,每公斤售價為10000日元,約等于613人民币。
鹿兒島黑豬除了做日本涮涮鍋之外,還可以用來碳烤,也是非常美味。
3、西班牙伊比利亞黑豬
西班牙伊比利亞豬生活在廣闊、純生态的地中海叢林地帶或原始森林,幷吃橡子果長大。燦爛的陽光下,黑豬們自由奔跑在廣闊的綠草地上,餓了吃橡果,渴了喝山泉,盡吸天地之精華。幼豬在放養之前都是喂養的精心配比的谷物(大豆、小麥、大麥碾碎混合橄榄油、水一起調配),當長到10個月的時候進入放養階段,每天會吃7KG橡果和3KG牧草,長到18~24個月才被終結此生。所吃食物皆純天然,無添加,更不會有瘦肉精,激素等問題。由于其從小就被放養與西班牙西部的橡樹果林中,以橡果為主食,因而使其豬肉帶有橡果香味;并且其脂肪成份為單一不飽和脂肪酸(有利于心髒健康),與橄榄油類似,因而伊比利亞黑蹄豬也被稱為“行走的橄榄樹”。
毫無疑問,每一隻伊比利亞黑豬都是含着金湯匙出生的,一種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豬。伊比利亞黑豬至少有4個月的放山無籠走動時間,可以在山林中任意奔跑,食用野生牧草和橡樹果,飲用山間無污染的清泉。
西班牙火腿簡單的區分方法:1.喂養食物的不同----全橡果喂養,半橡果半飼料喂養,全飼料喂養。2.豬的品種不同----最頂級的是黑毛黑蹄豬,另一種是白蹄豬。3.豬的部位不同----後腿肉質明顯優于前腿,後腿肉有種入口即化的感覺。4.腌制時間也影響豬的價格及口感----火腿研制時間最少16個月,然後28個月,有的更長達36個月。腌制時間越長,火腿的口感更優,價格也越昂貴。
西班牙火腿被公認為“西班牙烹饪的奇葩”并将其作為奢侈品引入中國:“火腿裡蘊藏的所有美味,會在22攝氏度時全部盡情釋放。當火腿融化在口中,随之而來的是一陣味覺的沖擊,仿佛把人帶到了西班牙西南的鄉村。
西班牙伊比利亞火腿的正确吃法就是切薄片生吃,現切現吃。亦或是火腿薄片配上一口紅酒或雪利酒,是西班牙最典型的小酒館味道。當然,也可以一片火腿配一塊面包、餅幹,這是南部安達盧西亞流行的吃法。
伊比利亞黑豬體内的肌肉和脂肪之中儲存着大量濃度的不飽和油酸,維生素B和抗氧化物質,是以被戲稱為長了腳的橄榄,也被譽為“世界上最好吃的豬肉”。
4、美國極黑豬
在美國公認為肉質最佳的蛇河極黑豬,百分百的巴克夏豬血統。肉味甘甜,毫無肥膩之感。
美國極黑豬擁有神戶牛排般極佳大理石油花紋路,其特點是鮮甜柔軟,脂肪香、肉汁甜、肉質富彈性。據稱,這種黑豬肉也是采用全天然的生産方式,以大麥及小麥等天然谷物喂養。
5、法國加斯科涅黑豬
加斯科涅,又稱斯科涅(奧克語:Gasconha gas?kunj?)指法國西南部的一個地區,位于今阿基坦大區及南部-比利牛斯大區。加斯科涅黑豬是當地100%純天然飼養的品種,所食用的飼料都必須是非轉基因食品。所有的加斯科涅黑豬都有純種種豬協會頒發的原産地證明書。
在這個證書中會提到動物的身份,血統,生産性能(生長,背膘厚,……)以及繁殖性能等。正是因為這樣嚴格的要求,加斯科涅黑豬肉質滑潤可口,所制成的黑毛豬火腿入口即溶,被譽為是難得的美味。
法國加斯科涅黑豬大部分都被制作成進階火腿。
6、意大利帕爾瑪火腿
生産帕爾馬火腿必不可少的四種成分是:意大利豬,空氣,鹽,和時間。根據帕爾馬火腿協會的嚴格規定,在制作火腿時絕對禁止諸如色素、防腐劑和亞硝酸鹽之類的添加劑,是以帕爾馬火腿是百分百純天然的火腿,火腿成分隻有豬肉和鹽。
法律規定隻能在帕爾馬附近的山區裡腌制帕爾馬火腿。所有的帕爾馬火腿授權生産商都座落在帕爾馬生産區内,這一區域從Emilia大街以南5公裡起,東起Enza河,西達Stirone河,往上直至海拔不超過900米的地方。歡迎加入廚影進階吃貨群,暢談美味,享受人生!更多精彩内容請關注微信公衆号:廚影美食。正因為帕爾馬地區獨特的自然條件,才能生産出最高品質的火腿。在同一地區腌制但達不到帕爾馬火腿協會要求的火腿,即使它們是産自帕爾馬地區,也不能被印上官方認證标志——帕爾馬皇冠,也就不能被授權命名為帕爾馬火腿。
吃奶酪長大的意大利大白豬則賦予帕爾瑪火腿獨一無二的芝士味道。帕爾瑪火腿的成熟期一般分為9個月、12個月和24個月,成熟期越長口味越好,肉也更紅潤。意大利人用鹽将火腿腌制後,喜歡在腿肉外露的部分塗上用 豬油、米粉和胡椒混成的脂肪泥。公會的檢驗師會在火腿制作的一年後進行檢測,隻有品質最佳的帕爾瑪火腿才會被烙上帶Parma字樣的“公爵皇冠”。
帕爾馬火腿的秘密起始于對豬仔細而精準的挑選。帕爾馬火腿必須取自專門飼養的長白豬、大白豬以及杜洛克品種豬,豬的飲食也受到特别控制,隻能吃混合了谷物、雜糧和生産Parmigiano-Reggiano奶酪所剩乳清的飼料。確定了每一隻豬在健康的狀态下适量成長。這些豬在屠宰時必須至少9個月大,擁有140千克的重量,而一般火腿多取材比較廉價的進口豬,這些豬6個月大時就被屠宰。
7、沖繩黑毛豬
看過日本綜藝節目《料理東西軍》的人都知道,沖繩有三寶:苦瓜、玻璃、豬阿古。沖繩的豬肉是日本聞名的,其中又以阿古(AGU)為最好。AGU豬是沖繩本地的黑毛豬,是十分珍貴的品種。其肉質微甜。常見的吃法有:涮涮鍋、燒烤、叉燒拉面等。也可以切成薄片做日式火鍋,肉質非常細膩,入口即溶。再配上豆腐,湯,無比滿足。
黑毛豬會比普通的豬多養殖兩個月,每胎的産量較低,是以豬的肉質鮮美,價格也比普通的豬昂貴。沖繩黑毛豬的單價為12000日元/公斤,約等于736.8元人民币。
關于AGU豬到底是由古中國傳來還是古琉球的自有品種,衆說紛纭,但是其品質絕對是一流的。它有着非常濃郁的豬肉香味,脂肪含量也很高,膽固醇的含量隻有外來豬的四分之一,大吃特吃也沒關系,是肉食者的恩物。
說沖繩人長壽的秘訣,就是因為他們愛吃黑豬肉,經常将豬肉煮成肉湯來吃。在烹饪豬肉時,沖繩人會先将其中的肥肉剔去,然後再用小火慢慢炖煮。這樣烹饪的豬肉所含的脂肪更少,易于消化。
8、金華兩頭烏
金華豬又稱 金華兩頭烏和 義烏兩頭烏 ,是我國著名的優良豬種之一。金華豬尾巴較長,比較直,頭部和尾部的毛發一般是黑色,體部為白色。因其頭頸部和臀尾部毛為黑色,其餘各處為白色,故又稱'兩頭烏'。中國“四大名豬”之一,有“中華熊貓豬”的美譽,被農業部列入《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
據金華縣古方出土的西晉(公元265-316年)陶豬和陶豬圈考證,早在1600年前這一帶的養豬業已相當發達。相傳在古代就有“家鄉肉”的腌制品,爾後演變成火腿。唐開元年間(713-742)陳藏器撰寫的《本草拾遺》載:“火腿,産金華者佳”。相傳,宋代義烏籍抗金名将宗澤,曾把家鄉“腌腿”獻給朝廷,康王趙構見其肉色鮮紅似火,贊不絕口,賜名“火腿”,故又稱“貢腿”。随着火腿遠銷,金華豬也随之揚名。
金華火腿是由兩頭烏制作而成.像琵琶一樣的外形,剖開後像火一樣紅潤的色澤,還有那撲鼻而來的濃郁香氣。兩頭烏豬肌肉脂肪含量高,肌肉纖維細,味道香,口感好,是最适合加工火腿的。但是這種豬有個特點,就是生長速度慢。一般普通的豬六個月就能出欄,兩頭烏豬卻需要10個月才能出欄,是以當地老百姓養殖的積極性并不高,并且由于養殖方法不規範,導緻豬肉品質下降,市場上真正的兩頭烏豬越來越少。
香糯、細滑,色澤均勻,肉質酥爛,入口即化,并且,絲毫感覺不到油膩。咬在嘴裡,口齒生香……這就是金華兩頭烏豬肉。其後腿是腌制火腿的最佳原料。意大利的パルマハム,與西班牙西班牙新鮮火腿齊名,是世界三大火腿之一數錢煙火腿(金華火腿)。這種火腿即是采用脂肪少,瘦肉多,肉質鮮甜的金華豬後腿制作。
令人可笑的是,金華火腿産自中國,但是作為普通的中國人,要想在國内買到一隻正宗的金華火腿絕非一件簡單的事情。而隻有在國外(比如在日本)才可以買到真正的金華火腿。
在金華,傳統的火腿制作一般是從立冬開始的。一整套金華火腿在長達9至10個月的時間裡精工細作。用鹽的間隔時間和數量,需要視溫度、濕度和風速而定,一般分6次用鹽。火腿經過一個月時間的腌制,然後風幹9個月便能生熟。
經典菜式:紅焖金華兩頭烏
9、德國豬肘
德國豬腳堪稱一道享譽世界的名菜,也是德國人的傳統美食之一,在巴伐利亞尤受歡迎。德國豬腳通常要選用脂肪較厚的豬後小腿,經腌制後水煮或火烤,并佐以德國酸菜等進食。歡迎加入廚影進階吃貨群,暢談美味,享受人生!更多精彩内容請關注微信公衆号:廚影美食。火烤德國豬腳的特色就在于豬腳皮脆而不幹,嚼起來非常有勁,豬肉也飽滿入味。在食用德國豬腳的時候,必上正宗德國黑啤。
德國是歐洲食用豬肉的大國,在巴伐利亞等地盛産德國黑毛豬,這個品種的肉質細嫩而且香甜适口,是絕頂美味。
豬肘子在德國南、北部也有着本質上的差別。北部的柏林地區的豬肘子是煮熟的,肘子肉呈粉紅色,近似于我們國内的白煮肉。
而在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地區則是運用燒烤的方式烤豬肘,外皮金黃色,外酥裡嫩。
與北德的豬肘子相比,巴伐利亞的烤豬肘更具盛名,屬于德國啤酒館的必備菜肴之一。每年僅在慕尼黑啤酒節上就會吃掉近7萬個烤豬肘。一般來說,烤豬肘會先在蔬菜高湯中煮熟,再放入烤箱或燒烤爐中煎烤。為了讓外皮酥脆,最後要把烤箱調到高溫,再烤個十幾分鐘,才會有德國烤豬肘的香脆。
真正的德國老饕,豬腳不可煮,隻能烤,設定烤爐200°,豬腳切幾刀,塗上豬油,放入烤爐,烤至金黃。然後用丁香、肉桂、葛縷子摻草莓醬塗之,太幹淋啤酒,一小時完成。取焗爐的汁,加黃芥末,拌酸菜,正宗!
慕尼黑啤酒節又稱“十月節”,起源于1810年10月12日,因在這個節日期間主要的飲料是啤酒,是以人們習慣性地稱其為啤酒節。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在德國的慕尼黑舉行,持續兩周,到十月的第一個星期天為止,是慕尼黑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動。慕尼黑啤酒節與英國倫敦啤酒節、美國丹佛啤酒節并稱世界最具盛名的三大啤酒節。慕尼黑啤酒節在一個叫做“Theresienwiese”的地方,巴伐利亞方言簡稱為“Wiesen”,意為牧場。每年大約有六百萬人參與其中。
在食用德國豬肘的時候,必上正宗德國啤酒。總而言之,一切都與肉有關。
10、南韓黑豬
南韓黑豬的産地有2個。一個是濟州島,另外一個則是智異山。
濟州島、智異山是南韓黑豬的名産地。由于黑豬比普通的豬體型小、産量低,價錢也稍稍偏高一些。但同時,黑豬比普通的豬肉質好、滋味佳,因而吃過一次黑豬便不想吃普通豬肉的遊客也大有人在。
南韓濟州島一直是很多遊客向往的地方,無敵海景加上新鮮的空氣,最重要的是濟州島的特色美食!黑豬是濟州最出名的特産之一,這裡的黑豬自然散養,不食飼料與催長劑,生長周期長。因為是天然生長,沒有人工因素,是以肉質非常鮮美。
對于南韓黑豬的料理方式,南韓人最多的就是烤肉了。
食材好,食才好。有了上好的食材,無論怎麼做,都會是美味。
11、菲律賓烤乳豬
烤乳豬是菲律賓宴席上的主菜,當然也是馬尼拉地區的美食之一,被當地人成為“勒瓊”(Lechon),逢年過節的時候,當地人就會當作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菲律賓的烤乳豬是用一整隻豬來做的。先把豬剝好洗淨,肚子裡塞進香蕉葉、鹽和其他香料或調味品,用一根大竹竿把“乳豬”從中心直着串起來,架在兩個竹叉上,然後用椰子殼做燃料慢慢熏烤。烤的時候豬皮上刷上油,油裡面加入了一種叫做atsuwete 的調料,這樣豬皮就呈現出暗紅色。“要是在野外的椰林中熏烤,随着袅袅的炊煙升起,肉香、香蕉香、椰子香混合着在椰林中飄蕩,能讓人心曠神怡,胃口大開。”
烤乳豬最好的是年紀比較小的豬,這種豬的皮比較嫩,油脂少。一般分為兩次上席。第一次先吃最香酥的豬背皮,将豬皮片切成24件或36件,拼回原形上席,展現全豬的形美;第二次把剩下的其他部位的皮和肉切成小樣,仍砌成豬形再上席。第一次上席要配白糖、千層餅;第二次上席則配酸菜、蔥末。
12、藏香豬
藏香豬,又名“人參豬”,生長在海拔3000米至4000米的地區,是川西高原、雲南、西藏、甘肅甘南和岷縣特有的一種古老畜種資源,其全身烏黑,鬃毛倒豎,成年豬平均體重不足50公斤
藏香豬以天然野生可食性植物及果實為主食,被稱為是“喝泉水、吃山珍”長大的。正宗的藏香豬常年被放養在山林之中,甚至以野生的蟲草、松茸、人參等珍貴藥材為食,是以不僅肉質鮮美,經常食用,甚至會對身體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關于藏香豬,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當年文成公主到西藏的時候,在西藏林芝地區太沼(公布江達縣太沼古城)留駐,享用藏豬後感覺味道十分鮮美,大為贊賞。
藏香豬在品質上有“六個最”,即肉品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微量元素最高,脂肪含量最低,豬腸最長,豬皮最薄,鬃毛最長。
藏香豬體小皮薄,脂肪少,瘦肉多,肉質細嫩,口感爽滑,味道鮮美,并對人體機能有一定的養護功效。尤其是豬皮,口味Q彈爽嫩,遠勝于一般生豬,素有“高原之珍”的美名。早在明朝何宇度所著《益部談資》中就将其贊為“香豬”,深受食客喜愛。
13、五指山豬
五指山豬,又稱老鼠豬,主産于海南省五指山區,是中國著名的小型豬種之一。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多情豬”,據說這種豬是五指山農民放養的家豬與野豬偷情産生的後代。
五指山人對本地原種豬稱“五腳豬”,亦名香豬。我們常見的豬有四隻腳,可是五指山區的豬為什麼叫“五腳豬”呢?歡迎加入廚影進階吃貨群,暢談美味,享受人生!更多精彩内容請關注微信公衆号:廚影美食。據說是這種豬的腳非常短小,個體不大,重量輕,養一年也隻有百來斤,嘴尖且長,平時用嘴拱土覓食,嘴不離土,黎家人就認為它的嘴也是一隻腳,故稱““五腳豬””。
真正的五腳豬是四腳短小,嘴巴尖長,而且走起路來嘴巴貼着地,尾巴跟耳朵都是偏小呢,并且尾巴很短哦,不是人為的剪短的,這個大家要注意區分呢。再者就是真正的五腳豬是攻擊性極強的,平時你都沒辦法靠近它的呢,見到你就跑,你要是抓住它了,那要小心了,一個不留神,可能會被它咬呢,是以海南廚房的從業人員在抓五腳豬的時候,都會把抓到的五腳豬嘴巴綁住。
五指山豬雖是家養,但一般黎家人在飼養過程中并不加以圈禁,而是任其在外自由活動覓食。因而它皮厚油少,瘦肉率高,肉質結實,鮮嫩爽口,味道芳香,多吃不膩。不管是白切、燒烤或火鍋都味道具佳,風味獨特。
又香又脆的五腳豬,真的是非常好吃。
紅燒五腳豬肉
孜然香烤五腳豬
14、可樂豬
可樂豬産于黔西北夜郎古都赫章縣可樂鄉,是貴州有名的名優豬品種。由于該豬種資源珍貴,地處烏蒙山區金沙江畔,是以又稱烏金豬。
貴州省威甯、赫章縣是可樂豬的中心産區,此外還分布于七星關、水城、納雍、盤縣等地區。可樂豬屬放牧型豬種,适應高寒氣候和粗放飼養,飼料多以玉米、馬鈴薯、野生牧草為主。當地人戲稱:“這可樂豬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長的是健美肉。”這一度成為了對畢節可樂豬綠色無公害、肉質鮮美的高度評價。
放養長大的可樂豬體質結實,後腿發達,肉質優良,味道鮮美,口感細嫩,既适合鮮用,又是制成臘肉、火腿的優質材料。聞名全國的雲南宣威火腿就是以可樂豬為主要加工原料制作而成,故民間亦素有“宣威火腿可樂豬”之說。
15、巴馬香豬
巴馬香豬産自廣西河池市巴馬縣,屬于當地的特産。廣西巴馬特産豐富,有巴馬火麻、巴馬白泥、巴馬地磁、巴馬香米等等,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巴馬香豬了。
巴馬香豬與其他豬相比,具有蛋白質、氨基酸、鈣、磷含量高,脂肪含量及熱量低等諸多優良品質。巴馬香豬豬肉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熱量、谷氨酸、膽固醇等營養成分總體優于普通家豬。
臘香豬是傳統的高檔美食食品。由于巴馬位處廣西瑤族自治區,區内的瑤族人食用香豬不便儲存,是以采用民族獨特傳統制作工藝臘制香豬肉。目前,巴馬香豬的加工産品幾乎全是臘制品,。而今人們結合現代科學配方和傳統民族手工技藝秘制,别具民族風味。
品嘗巴馬香豬,也許會勾起人們對過往豬肉的渴求。在以往生活物質條件欠缺的年代,小小的一塊豬肉已經能讓人垂涎三尺,人們少有機會能夠嘗到真正的美味。是以,人們對于當時豬肉的記憶就會停留主觀的認識上,盡管那些肉并不是真正的美味,但由于鮮沾葷腥,那份關于豬肉味道的回憶就會潛藏心中,以緻現在難以找到能跟“記憶中”的豬肉味道“匹敵”的肉香。
巴馬臘豬肉卻其以色澤鮮亮,肉質柔嫩,香醇爽口,葷而不膩,不腥不膩,不滑不膻,鮮嫩芳香的獨特風格,勾起人們對過去美味的回憶,也是以深受美食者喜愛。
16、野豬
野豬又稱山豬,分為歐洲野豬和亞洲野豬。野豬在全世界有27個亞種,它們廣為分布在世界上,不過由于人類獵殺與生存環境空間急劇減縮等因素,數量已急劇減少,并已經被許多國家列為瀕危物種。
在中國,野豬是國家保護動物,不可以捕殺的。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釋出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野豬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但是在中國很多山區,依然存在嚴重的捕殺野豬的現象。
世界上最強悍的野豬叫做巨林豬,主要分布在東非至西喀麥隆的中非剛果盆地(有3個亞種);晝行,出沒于赤道密林地域。巨林豬十分兇猛,可以打敗花豹和河馬。野豬是雜食性的,隻要能吃的東西都吃。現今人類肉品食物主要來源之一的家豬,也是于8000年前由野豬所馴化而成。野豬不僅與家豬外貌極為不同,成長速度也遠比家豬慢得多,體重亦較重。
野豬肉質鮮嫩香醇、野味濃郁、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僅為家豬的50%),營養豐富,含有17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亞油酸含量比家豬高2.5倍。
據民間老中醫和《本草綱目》記載:野豬肚對各種胃病有特殊療效,野豬肚是野豬身上最有藥用價值的東西。野豬常年居住深山老林。風餐露宿,體魄強壯,野豬肚對人體有暖脾健胃、養胃作用。野豬肚即豬胃,據《本草綱目》記載,性微溫、味甘,有中止胃炎、健胃補虛的功效。毛硬皮厚的野豬食性雜,竹筍草藥鳥蛋蘑菇、野兔山鼠毒蛇蜈蚣,隻要能吃的東西都要下肚。雖然現在科學家對野豬是否具有毒素免疫力還沒有一緻的定論,但從野豬沒有因為吃有毒食物而立即死亡的情形看,野豬的胃可以說百毒不侵。
經典菜式:紅燒野豬肉
據民間傳說,野豬在吞食毒蛇後,毒蛇的毒牙将咬住野豬肚内壁,而在長期各種中草藥浸泡下的野豬肚,自有一套療毒愈合傷口的高招,會在傷口基底生出肉芽組織,進而形成纖維組織和瘢痕組織在胃表面胃粘膜上留下一個“疔”,“疔”越多,藥用價值就就相對越高。而且現代醫學實驗也表明野豬肚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對胃出血、胃潰瘍、胃炎、腸潰瘍和胃下垂等有顯著療效。據說野豬肚是一種非常好的治療胃病的藥膳。野豬肚對胃出血、胃炎等有特殊療效,如果加上紅棗、西洋參、桂圓、杞子等配料用文火炖爛,治胃病相當靈驗。這一道菜就是典型的藥膳,以野豬肚為主料,輔以枸杞和山藥,炖出的湯汁呈乳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