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資料顯示,2020年全國城鎮犬貓數量超過1億隻,比2019年增長1.7%。在養寵人群裡,80後、90後占比分别為36.2%、38.1%,年輕人依舊是目前和未來消費市場的主力人群。作為養寵人群的主力軍,年輕人帶動了寵物經濟的蓬勃發展:一沾“寵”字,什麼都貴。
當萌寵大規模“占領”人類精神世界,似乎要做一個合格的現代人,必須要在“鏟屎圈”擁有姓名。也是以,年輕人成了“萌寵”的“主力軍”,帶動了寵物經濟蓬勃發展,“一沾‘寵’字,什麼都貴”之下,許多年輕人“近一半工資花在寵物上”。這也催生了一個“千億市場”,圍繞萌寵的生老病死搭起了一條巨大的産業鍊。
年輕人萌寵,據稱是因為,“空巢青年”“單身主義”“丁克一族”……越來越多的青年情感缺口開始由萌寵來彌合。但這也并不盡然,比如不少年輕人喜愛飼養“另類”寵物,而且越是具有攻擊性,不易馴養、容易傷人的“另類”寵物,越“萌寵”。這種冷血的攻擊性的寵物,如何“寄托”感情?實際上,如此萌寵,隻是作為凸顯自己所謂“個性”的标志。
萌寵也可以說是動物保護意識的“覺醒”。但如果說這是善待乃至關愛動物,那麼帶動寵物經濟“蓬勃發展”到了“一沾‘寵’字,什麼都貴”的程度,顯然并不正常。其實,除非處于瀕危之中,無論哪種動物,都具有自己的生存能力,并不需要人們特殊的嬌寵和感情投入,這本來就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也是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之道,另一方面,動物有自己的生老病死規律,也非人的意志所能改變。
現在,人們與寵物的過于親密,乃至當成全部感情的寄托,其實并不能全部了解成關愛動物。
如今不少年輕人與貓狗等寵物之間的關系,已然到了畸形的地步,乃至把寵物置于自己生活中不恰當的位置,這值得引起關注。“一沾‘寵’字,什麼都貴”的“萌寵”,不僅過分,也不應該,比如,一個年輕人,如此“萌寵”開銷,自己又該如何生活。
且不說年輕人應該有自己遠大的追求,而精力時間總是有限的,實際上,即便“萌寵”,其終極意義也在于對人類自身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現在“一沾‘寵’字,什麼都貴”的“萌寵”,顯然已是病态,也尤其讓人擔憂。
作者 錢夙偉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