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極陳正雷
第四十四回
陳正雷是國家國術進階教練,中國國術協會委員;中國當代“十大國術名師”之一,曾任河南省體委國術館副館長;是河南省國術協會副主席,河南省國術管理中心副主任;是河南省陳式太極拳協會主席,河南太極健身教育訓練中心總教練。他是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村人、陳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太極拳的代表性傳承人。
陳正雷,1949年 6月出生于太極拳世家,他是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
陳正雷從八歲起,就跟随伯父、著名太極拳家陳照丕習練家傳太極拳術以及刀、槍、劍、棍等器械和太極推手。後又承堂叔、著名太極拳家陳照奎深造。平日練功刻苦勤奮,功夫深厚純正,理論研究頗具造詣,人稱“太極金剛”。
20 世紀 70年代以來,多次榮獲河南省國術運動會太極拳、劍、推手比賽冠軍。蟬聯兩屆全國太極拳大賽冠軍,獲得兩次全國國術比賽特邀表演獎和觀摩交流“金獅獎”。
陳正雷常說:“我熱愛太極拳,因為它是我的九世祖王廷老創編的,也是我們陳氏家族代代相傳必須繼承的家學。”
陳正雷-1
從 1981年起,陳正雷開始積極參與國際國術文化交流活動。1983年 7月,時任河南省體委國術館教練兼溫縣體委陳家溝體校教練的陳正雷應日本友人三浦英夫的邀請,作為陳家溝曆史上第一次出訪的太極拳師,東渡日本通路,進行太極拳交流。在20 多天的時間裡,他們先後通路了東京、大阪等八個城市,所到之處皆驚呼:“中國功夫來了!”
在國外傳拳和國内一樣,交流切磋是避免不了的。陳正雷清楚地記得,1992年,他在日本大阪市中心國術館講拳時,一名國術館的練武者提出要和他比摔跤。說着,那人上前一把抓住陳正雷的胳膊就拼命往下摔,當時隻聽“啪”的一聲巨響,人們定眼再看時,那名日本人早已倒在地上,但是卻沒有人看清楚挑戰者是如何倒地的。也難怪,因為陳正雷出拳太快了。
緊接着,又有一位日本青年提出要用散打方式與陳正雷較量。隻見那名日本青年像猴子似的跳來跳去,輪番向陳正雷進攻,陳正雷不慌不忙,讓了幾個回合,突然輕輕出掌,對方轟然倒地。
這時,國術館的老闆臉上挂不住了,他二話沒說,大步沖上去,照着陳正雷當胸就是一拳。隻聽“咚”的又是一聲巨響,國術館老闆已飛出一丈開外,栽倒在地,而陳正雷卻紋絲不動。“借力打人”這一太極拳絕技被陳正雷演繹得淋漓盡緻,觀衆先是一陣沉默,繼而是掌聲大作。
陳正雷-2
不僅是在日本,歐美國家也一樣,他們大多不相信這種像慢鏡頭似的陳式太極拳能起到強大的搏擊作用。于是在陳正雷每次講拳之後,總有人不服氣,提出和他當場過招。
一次,一位“重量”級人物來到陳正雷面前,提出要與陳正雷比試。陳正雷一看,來人膀大腰圓,像鐵塔一般,整個一個大塊頭。那人上場,先給陳正雷來了個下馬威,他從地上撿起一塊磚頭,以手指擊之,磚沫橫飛,赫然一個指洞,可見指力不凡。陳正雷不動聲色,問他比什麼,對方說比力氣。陳正雷說:“好。我站在這裡,你隻管過招推我,如我雙腳移動便算我輸。”
“大塊頭”暗自高興,他運足了力氣,猛地向陳正雷推來。然而他很快便知道自己錯了,他怎麼也使不上力氣,好像觸到一堆棉花似的。觀衆們看得仔細,隻見陳正雷的腰像軸承一樣來回轉動,将對方的萬鈞之力一一化解,而雙腳紋絲不動。“大塊頭”雖然感覺奇怪,但還是不服,他也馬步站立,運氣發功,讓陳正雷來推他。隻見陳正雷輕輕一出掌,“大塊頭”便一個趔趄,連連後退。
“了不起,真乃太極神功!”這時的“大塊頭”隻有豎起大拇指了。
陳正雷-3
就這樣,陳正雷先後出訪了日本、美國、馬來西亞、波利尼西亞、法國、瑞士、意大利等國家和中國台灣、香港等地區,講學授藝,陳正雷聲名如“雷”,美名遠播,慕名求學者紛至沓來。經他親手教授過的學生逾萬人,真可謂桃李滿天下。
在陳正雷的弟子中,國内比較著名的有王二平、丁傑、王海軍、張東武等。其中王二平曾連獲六屆全國冠軍,後起之秀王海軍、張東武也數次獲得全國冠軍。
他的國外弟子也較多,著名的有南韓李東初、英國嶽黎明、意大利卡羅、美國傑夫等,其中以美國青年傑夫和陳正雷的師徒情誼最深。
傑夫身高193cm,來自NBA的故鄉美國芝加哥,按說他适合打籃球,可他卻迷上了中國的太極拳。他學拳十分的用功,教他打拳的美國老師訂有許多有關中國國術的雜志,一天,老師指着其中的一篇文章對傑夫說:“你要學真正的太極拳,就跟他學。”而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陳正雷。
于是,傑夫立即就跟陳正雷聯系。2000年 7月,當陳正雷去美國講學時,傑夫終于如願以償地拜見了他,并很快于同年9 月來到中國鄭州,開始了他的學藝生涯。
陳正雷說:“傑夫很熱愛太極拳,他向很多人都積極宣傳說太極拳可以鍛煉身體,可以修身養性。”是的,隻要一有機會,傑夫就向人這樣宣傳。一次在去香港的火車上,傑夫遇到了兩位來中國旅遊的英國人,便喋喋不休地向他們宣傳太極拳,而兩位英國人竟然也真的聽得入了迷,竟然半道在鄭州提前下車,就是為了看一看太極拳的傳人陳正雷。
陳正雷先後被國内外50 多家太極拳組織聘為太極拳顧問、名譽主席和名譽會長等職。
在練功授拳之餘,陳正雷還緻力于挖掘整理太極拳文化。1982年,當國家提出“搶救中華國術,抓緊搞好挖掘整理”的工作要求時,作為陳式太極拳傳人的陳正雷義不容辭地挑起了這副擔子。
陳正雷知道,在陳家溝,像陳鑫、陳子明、陳照丕等先輩相繼著書立說,但均為拳術方面的論述,理論深奧,初學者不易看懂。
太極拳作為中華國術中的一枝奇葩,在健身、養生、防身、搏擊方面有它的獨到之處,如何使初學者能夠盡快地看懂、學會,陳正雷決定另辟蹊徑。
然而太極拳源遠流長,理論著作精深浩瀚,想對先輩的論述做出取舍,系統通俗地整理出書,确非易事!
于是,每天在練拳、教拳的閑暇,陳正雷鬥室的燈光總是亮到深夜。他博取廣涉,系統整理各種太極拳資料。對陳式太極拳論、拳術套路、器械套路等進行了系統的梳理。
功夫不負有心人。《陳氏太極拳械彙宗》《陳氏太極拳養生功》《中國陳家溝陳氏太極拳術》《十段功法論》等洋洋數百萬言的著作終于問世,其中的一些著作還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出版發行到美國、
日本、西班牙、南韓、法國等國家,深受各種膚色的太極拳愛好者所喜愛。
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錄制了由陳正雷講解示範的《世傳陳氏太極拳術》教學片;1996年,人民體育出版社錄制了由陳正雷講授的陳式太極拳、劍、推手、養生功等系列教學片,并被譯成日、英、韓等外文,發行世界各國;2000年,又錄制了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二路、單劍、太極拳推手、拳械欣賞修訂版和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養生功教學片,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和黃河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
現在,陳正雷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太極拳名家,為傳播太極拳嘔心瀝血。談到太極拳的繼承發展,陳正雷很有信心地說:“要讓孩子們都練習太極拳。不僅讓他們學習太極拳,還要讓他們上大學,有了文化知識,才能更好地繼承太極拳文化。”
太極朱天才
第四十五回
朱天才,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村人、陳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太極拳的代表性傳承人。他曾連續四屆擔任溫縣政協副主席,曾任焦作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委員,是溫縣太極拳專修院院長,焦作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國家進階國術教練,國家一級裁判。他就是人們傳說中的太極拳“四大金剛”之一,享譽海内外的“新加坡陳式太極拳開山人”。
1945年7月朱天才出生于陝西省西安市。父親朱明玉,當時在西安市工作。1950年,朱天才随母親陳富英回到溫縣陳家溝。因其外祖父、陳家溝陳氏第十七世陳廣祿無子,朱天才就随母親落戶外祖父家。
朱天才從小生活在國術之鄉,又是太極拳世家,耳濡目染,自幼對陳式太極拳情有獨鐘,10歲時開始拜族舅、太極拳名家陳照丕為師學習太極拳。因其悟性過人,德才兼備,勤學苦練,觸類旁通,深得陳照丕厚愛。其14歲時就榮獲太極拳比賽第一名,後經常随陳照丕老師多次參加國術表演比賽。
在陳照丕老師寒霜驕陽14年精心培養下,全面繼承和掌握了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二路、太極拳推手、器械和技術理論。
從 1966年開始,朱天才任陳家溝學校民辦國文教師13年,他不僅向學生教授文化課,同時還利用工作之便教學生練習陳式太極拳。由于朱天才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對太極拳的原理了解較深,是以在教授太極拳時能夠深入淺出地講解太極拳理論和技術,先後培養學生近千人。
1972 年,全國恢複國術運動,陳家溝組隊代表地區參加省級比賽,陳照丕任教練,朱天才任助教。
1972年,陳照丕老師去世後,朱天才又拜族舅陳照奎為師,系統學習了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二路、太極拳推手和擒拿。
在省、國家的國術比賽中,朱天才曾二次獲省金牌,二次獲全國金牌,一次全國太極拳冠軍。1978年被河南省選拔到由國家體委主辦的四川省成都體院首屆全國教練員進修班深造,1979年調入溫縣體委工作。1983年,被河南省體委吸收為國術專業運動員,多次接待了來自國内外的國術團體和新聞媒體的參觀通路。
朱天才-1
1983年,新加坡内務部部長李炯才先生帶太極拳代表團來中國溫縣參觀,當時中國和新加坡還未建交,當他們看到陳家溝的太極拳後,大為贊賞,特邀中國派陳式太極拳教練到新加坡傳授陳式太極拳。為了增進中新文化交流,國家選派朱天才到新加坡執教,朱天才也由此成為陳家溝有史以來第一個正式到國外傳拳的太極拳師。
當時新加坡人從未見過陳式太極拳,朱天才在新加坡“繁華世界體育館”舉行首場表演,新加坡國家官員和國術愛好者前往觀看,可容納六千人的體育館座無虛席。朱天才的陳式太極拳和太極劍表演,剛柔相濟,圓活自然,快慢相間,蓄發相變,時而似風響雷動,陣陣狂飙,時而如碧波蕩舟,潺潺流水,纏綿不斷。他的太極功夫給人以震撼,他的形體動作給人以美的享受,令所有在場觀衆都贊歎不已,大開眼界,掌聲久久不息。
一時間,新加坡各大媒體競相報道,稱“終于看到了太極拳的真谛”。朱天才在新加坡授拳七個月,培養學員近400人,并與新加坡各階層人士進行了廣泛交流,增進了友誼,陳家溝太極拳轟動整個獅城。
朱天才作為太極拳文化使者,“太極外交”在中、新之間架起了友誼的橋梁,朱天才被譽為“新加坡陳式太極拳開山人”。1985年,朱天才擔任了河南省體委國術館教練,又多次到新加坡傳授太極拳。朱天才說:“太極拳在新加坡很受當地人們歡迎,我現在每年都要去那裡傳拳。”
朱天才在師父的精心培養下,不僅成為陳式太極拳第十一代太極拳名家,而且在國際上也是一位太極文化使者,為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目前,陳式太極拳在新加坡已經有了第三代傳播者,陳式太極拳已經普及了整個新加坡,并形成了陳式太極拳熱。朱天才被新加坡國術總會聘為海外教練,陳氏太極拳協會永久顧問,并被新加坡接納為永久居民。
朱天才-2
在拳傳新加坡之後,朱天才的足迹又踏遍了世界上許多的國家和地區。他八次出訪日本,傳授弟子數千人。20世紀 90年代,他又出訪南韓、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幾乎每年都要繞地球一周,把陳式太極拳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在傳播陳式太極拳時,他不僅傳授拳術,同時還傳授中國的太極拳文化。他認為太極拳不僅僅是健身、防身的技術,還是一門科學,集醫學、力學、理學、美學、哲學為一體,有着豐富的中國古代文化和高雅文明的内涵。在和外國友人交流太極拳技藝時,朱天才總是虛懷若谷,表現得非常謙遜,即使技藝高超,也從不恃技欺人。
一次在美國,朱天才和一個外國人切磋拳藝,朱天才隻用了一個彈抖,就把對方“嗖”的一下彈了出去,撞倒身邊兩個人後,又在一丈開外倒地。圍觀者一片驚呼,看不出是何招數,問倒地者,他也是莫名其妙。
面對衆人的驚異,朱天才總是這樣告訴他們:“不是我功夫好,隻是得機得勢,用對了太極勁,你們練好了,也能做得到。”在一片稱贊聲中,朱天才能保持這種謙虛的态度,使他深受國外太極拳
愛好者的好評。
在悉心傳拳育人,弘揚陳式太極拳文化的同時,朱天才還深入研究太極拳理論,挖掘整理陳式太極拳理論文獻,結合自己的心得體會,在海内外出版發行了《正宗陳家溝太極拳》《二路炮捶》《秘傳陳家溝太極拳歌訣》等太極拳專著,還發表了《關于陳家溝太極拳套路的辨析》、《太極拳的纏絲與抽絲》等論文。最近還出版發行了《陳氏太極拳教學》光碟,整理了《陳氏太極拳入門》《陳氏太極拳新架一、二路》等著作。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藝無止境,學無止境。現在,朱天才長期在新加坡和其他國家、地區傳授太極拳,同時他仍在刻苦修煉自己,在誨人不倦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太極拳技藝。為弘揚中國的太極文化,為太極之花開遍世界,朱天才在辛勤地耕耘着。
太極八法技
第四十六回
太極拳以掤、捋、擠、捺、采、挒、肘、靠為中心内容,在沾、粘、連、随的基礎上将抓、拿、摔、滑、打、跌、熔為一爐,内外兼修,成為武林中最優秀的拳種之一。
太極八法,指的是太極拳技擊中的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八種基本手法和勁别,分别與八卦和八方一一對應。其中,掤、捋、擠、按為正法,稱四正法或四正手,簡稱四正;采、挒、肘、靠為奇法,稱四隅法或四隅手,簡稱四隅。八法以掤為首,四正為主,四隅為輔。
一是掤:太極拳技擊中,向上向外之力為掤,用于化解或合力發人。
雙方搭手,對方進身做攻勢,以手前進,我則逆敵方向,以向上向外勁力承應,使對方勁力既不能到達我胸部,又不能随其意而下降,即掤勁。太極拳技擊中,掤勁極為重要。
掤,八卦為坎,方位正北。
二是捋:太極拳技擊中,向旁側橫力為捋,用于借力向後引動。
對方進攻,我沾其腕肘,順其前進之勢而領向我身左或右側,即在對方勁力之上再略加向旁側的小力,使對方身體受到更大的旁側方向的合力,即捋勁。
太極拳十三勢雕塑
捋,八卦為離,方位正南。
三是擠:太極拳技擊中,擠住對方,使其失去運化的外推之力為擠,用于對下盤的外推。
對敵進攻,以手、臂、肩、背粘住對方,進而向前推擲,使對方失去平衡而離開原來位置,即擠勁。擠,八卦為震,方位正東。
四是按:太極拳技擊中,将勁力向下運動為按,用于抑制對方前進的攻擊。
雙方搭手,我以手向下,貫以全身之力,同時向自身牽引,使對方足跟離地,或向一側牽引,使對方身體傾斜,即按勁。
按,八卦為兌,方位正西。
五是采:太極拳技擊中,我或一松即緊,或一落即拔,或先沉後提,或先順後逆,意同采花摘葉,采制敵人,為采。用于迎戰對方上托的勁力。
雙方手肘相持,或腕腕相接時,我方下沉,使對方反抗而上托,我則順勢提帶使其足跟離地,即采勁采,八卦為乾,方位西北。
六是挒:太極拳技擊中,轉移敵方勁力還制敵身為挒,用于破壞對方平衡。
對方進擊,無論單手雙手,我承受對方勁力同時将勁力轉移對方,承受從人,順應對方勁力方向;轉移從己,改變其方向,使動作成弧狀。此即挒勁。
挒,八卦為坤,方位西南。
七是肘:太極拳技擊中,以肘尖擊人,稱為肘。肘法極多,亦極為靈活多變。
雙方接近,以肘擊敵,十分銳利,極易擊中肋部或其他重要部位,緻敵受傷。用肘尖沉帶敵方,形成牽引的勁力,也是肘法。
肘,八卦為艮,方位東北。
八是靠:太極拳技擊中,以肩背胯外側抖、彈、撞寸勁對敵進攻為靠,雙方近身時用。
雙方貼近,得勢得機時,肩擊胯打以制敵,即靠勁。時機不得而用靠,對方輕易轉化,反遭敵害,故用靠切記謹慎。
靠,八卦為巽,方位東南。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