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作者:艾波濤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

  ——環台灣騎行紀事及随想錄(61)續二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後殿門面寬敞,由媽祖廟、文昌祠、武聖廟等三殿并立而成,聚佛、道、儒三教仙佛神聖于一堂;其規模或凋工,均為寺廟建築不可多得之傑作,遐迩聞名,為國際觀光勝地。後殿屋頂為歇山重檐,兩翼為硬山單檐,屋嵴财子壽泥塑剪粘,為典型儒、道教諸神佛供奉之處,左右護龍屋頂為硬山單檐,左配有鐘樓,右配有鼓樓,晨鐘暮鼓,鐘鼓樓屋頂采攢尖盔頂式,呈扁六角形,造形獨特。全寺屋頂嵴帶和飛檐由龍、鳳、麒麟等吉祥動物造形,裝飾以彩色玻璃瓷片剪粘和交趾陶,色彩瑰麗,堪稱台灣特有剪粘藝術之精華。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龍山寺後殿供奉道、儒教諸神明,媽祖廳神明擺設男左女右,後殿神明擺設左文右武,完全合乎禮制,各神明司掌不同,分工合作,香火鼎盛;後殿壁堵石雕壁面刻有雕工生動的“紅毛番吹法螺”,後殿人物柱亦刻有“郊遊紀趣圖”,其間人物百态千樣,騎馬、系鞋、脫下鬥笠、張口長嘯,動作逼真而輕松有趣,是極具特色的石柱,慢慢尋找,人生四暢也在裡面;後殿屋頂正背裝飾除雙龍外,中間系财子壽剪粘,多屬廟内供奉道教神明。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後殿虎門右石雕窗——香爐裡的故事是“李白解表”,李白識得番文,被唐玄宗召見解讀番邦呈書,并手草番文回答;李白見昔日羞辱虎門左石凋窗他的太監高力士、太師楊國忠在旁,便奏令兩人托靴磨墨,然後自己酩酊大醉解番表,自得其樂; 虎門左石雕窗香爐裡的故事是“三娘教子”,薛家第三夫人王春娥丈夫從軍,遂靠織布與子度日;其子背書不成,被訓後出言頂撞,三娘氣将織機割斷,義仆在旁勸解,其子從此發憤讀書。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暮鼓晨鐘”即指寺廟在早晚誦經時,敲鐘打鼓以收攝心神;後殿鐘鼓樓的屋頂為六角形、三重檐,屋坡成反曲線,形如頭盔或轎子頂,是以稱“盔頂”或“轎頂”式,是台灣首次出現的作法,後來蔚為風行,中正紀念堂即為一例;龍山寺建有地下廁所,地下共分三層,最底一層為化糞池,第二層為維修室,第三層為廁所,男女分開;地面設定殘障廁所,通往廁所的階梯是大理石做的,牆壁貼上暗紅色壁磚,外表與古迹頗為配稱,内有空調裝置及臨時發電機,連自來水龍頭都是自動偵測分段式沖水,且有專人管理,龍山寺地下廁所,率先做到了将現代化裝置溶入古迹文化場所。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正殿主祀觀世音菩薩觀音佛祖,俗稱“觀音媽”,以普救世人的大慈大悲菩薩,關懷一切衆生悲慘的聲音,故又稱“觀世音”,簡稱“觀音”,據傳能化身三十二種形象,造型特征通常是寶冠上飾坐佛,手持淨水瓶或蓮花,龍山寺的觀世音菩薩神像是由泉州晉江安海龍山寺恭請來台,二次大戰期間,正殿遭炮彈擊中,殿堂全毀,唯有此尊神像安然屹立于蓮花座上,信徒皆稱“佛祖顯靈”更加虔敬崇拜信仰。地藏王菩薩——又稱幽冥教主,據佛經記載,其為釋迦滅後、彌勒未生前衆生賴以救苦,地藏王為了救度六道輪回中受苦的衆生,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釋迦牟尼佛塑像-表情慈悲莊嚴(是出身艋舺的雕刻名家黃土水的作品,二次大戰時也遭炸毀,現物是1989年由行政院文建會以原模翻制五尊,其中一尊贈送龍山寺永遠儲存)。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文殊菩薩——為我國佛教四個菩薩之一,是佛門中最博學廣聞、多才善辯,象征智慧銳利與威勐的菩薩,地位僅次于釋迦牟尼佛,為其左脅侍,尊号為“大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次于文殊菩薩,代表德行,尊号為“大行普賢”,為釋迦牟尼佛右脅侍;據傳十八羅漢是我國曆代對“佛法”深有研究、武藝高超的和尚,十八羅漢十八羅漢拳法出神入化,本着慈悲胸懷、雲遊天下、行俠仗義,死後為衆人奉祀于觀世音菩薩兩旁;韋馱護法高大威武,又名韋天将軍,面如童子、心地善良、手持金剛杵,佛寺中尊之為“韋馱菩薩”,亦是佛教中的護法神;形貌威猛、手持利斧的伽藍護法,亦為佛教中的護法神、佛寺的守護之神。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後殿主祀媽祖,并供奉其他大小神明,以滿足民間各種需求。神明衆多,是龍山寺的特色之一;很多神祀還都有名有姓——

  諸神祀中既有能讓士子名利福祿齊備,主文運之神明“文昌帝君”;也有據說能庇護參加考試的士子榜上有名的大魁星君——又稱“魁星爺”;也有被奉為書院主神,曾因曾設學于福建“紫陽書室”而得名的紫陽夫子——宋代大儒朱熹;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民間俗語諺雲:“魁星拈筆點雙魁,文昌留眼送祿來”,“仕祿加身、獨占鳌頭”,“魁”乃北鬥七星之首也,而殿試高中亦是大魁天下士,讀書人侍奉其為守護神,宋代大儒朱熹則是因其整理的四書五經奉為科舉考試範本、亦曾設學于福建“紫陽書室”,故被封為書院主神;祀神中還一個“文昌帝君”坐騎叫“祿馬”——據說有“祿馬得得跑,官位步步升”,是以就也有人将它作為“祿馬神”拜祀,這一切其實都是由于人們的的欲念在作怪啊。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諸神中還有一生忠義勇武,集“仁、義、禮、智、信”之大成者,曆代君王均加以封号,祭祀最高榮譽尊稱是“武聖”的關聖帝君;還有通曉經絡、養性之術,尤精于方藥、針灸術,擅治諸難症的一代“神醫”華陀仙師。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還有掌管善惡賞罰之神,主司因果報應之輪回,導引人們行為之是非分辨,以吓阻惡人為非作歹、勸人積善,隸屬于陰界,常駐陽間的地方官城隍爺;還有管理土地的神明福德正神,民間老百姓最親切、可人的“土地公公”。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還有往生娘娘和分别掌管注生、注胎、監生、抱送、守胎、轉生、護産、注男女、送子、安胎、養生、抱子等事務,協助往生娘娘的十二婆者(亦稱“十二婆姐”)——這些都是人世間祈求正義、渴望健康、賞善罰惡、分辨是非,人類繁衍、環境保護等等,諸多善良願景所期盼和敬仰的神明啊。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諸神中更有掌管天地水界之事務的“三界公”,即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大帝;天官一品系紫薇大帝,管神界,賜人福,堯帝至仁感天,封為天官;地官二品系清虛大帝,管凡界,可赦人罪,舜帝開墾土地,封為地官;水官三品為洞陰大帝,管陰界,可解人災厄,禹帝善于治水,封為水官,龍山寺三官大帝祭典在農曆十月十五日舉行,推算應是三官大帝之水官;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更有傳說中龍頭造型的龍爺——即海龍王,不僅是船夫祭祀的海神,而且也是農民祈雨的雨神,;水仙尊王為航海業與貿易商所祭拜的海神或海王——“水仙王”以“大禹”為祭祀的主神,配祀于水仙廟的四位是曆史上皆與水有關的名人──伍子胥、屈原、李白、王勃;更有被稱幽冥教主的地藏王菩薩,為了救度六道輪回中受苦的衆生,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參觀寺内設施及神靈時正好趕上寺廟裡的例行法事開始,一時間寺内香煙缭繞、鐘鼓齊鳴、梵唱響起,執事人員各司其職,前來拜佛者人潮湧動,很多信衆都冒雨參禅拜佛,很多進香者敬上高香後都打着雨傘站到了殿外,垂手敬立,當殿内的誦經聲起時,頓感佛的氣場籠罩了整個寺廟的殿堂和寺廟的空間;夾雜在其中的騎行者,身臨其境地感受了一把敬神拜佛的莊嚴和肅穆;16:40分觀摩龍山寺法會,又一次地見識到了台灣群眾對神佛的虔誠和笃信,又一次地見識到了信衆們虔誠和信仰、愚昧和迷信并存的宗教氛圍——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聽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正殿全毀,惟觀世音菩薩仍端坐蓮台、寶相莊嚴;空襲中當時附近大多數居民均避難于觀世音菩薩蓮台座下,因為他們相信在菩薩的庇護下絕對安全;但這次中殿遭受嚴重之摧毀的空隙,當日竟無一人避難于觀世音菩薩蓮台座下,居民們奔相走告,相信是觀世音菩薩的庇護而幸免于難,這個說法亦更增加了信徒們對觀世音菩薩之崇敬,虔誠到如此地步真是令後人唏噓不已啊。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據說這個位于台北艋舺,初創時就規模雄偉、雕塑精緻之龍山寺, 艋舺龍山寺由于地震(嘉慶十九年-1814年六月五日,龍山寺建築毀于一場地震)、風災(同治六年-1867年八月二十日又遭到台風肆虐)、戰争(正殿在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不幸中了盟機所投下的燃燒彈,全都毀損)的毀壞,或年久失修(大正八年-1919年,即民國八年,棟梁皆遭蟲蝕之害,而且壁柱丹青剝落)、或因受黴菌腐蝕及白蟻蛀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曾經先後進行過多次重建或重修;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龍山寺從清乾隆三年初創以後,經過了嘉慶年大修、同治年小修、日據大正年間的大改修,以及台灣光複後的數度修築(當然其間還有數十次的小修理,例如屋嵴的裝飾,梁架彩繪、鐘鼓樓換屋頂及後殿文昌祠因祝融之災而重建)才奠定了今日龍山寺之規模;參觀龍山寺時,如果很仔細的觀察,将會發覺這是座既宏偉又精美的寺廟,到處都仍保有曆次修建的遺留物。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曾聽人說“龍山寺是衆神的集結所”——有此一說則旨在表示其所供奉的神祀很多,由此看來龍山寺寺廟與台灣其他寺廟一樣,極為相似的就是所供神像甚多;參觀浏覽一圈後,所見所聞都證明了龍山寺所供的神祀确實要比其他寺廟更多一些、更雜一些;艋舺龍山寺主祀觀世音菩薩,配祀天上聖母(媽祖)、文昌帝君、關聖帝君四海龍王,十八羅漢,城隍爺、注生娘娘,山神、土地公等等諸神佛,是典型神佛合一;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龍山寺和故宮博物院、忠烈祠、中山紀念堂、中正紀念堂并列為觀光客來台灣旅遊的幾大勝地,已列為政府列管的國家級保護文物古迹;近年除加強維護古迹外,還增設圖書館、地下公廁、文物館、庭園瀑布景觀及夜間照明等設施;還舉辦一些諸如:青少年獎助學金、成年禮、社教活動、急難救助、冬令救濟、醫學佛學講座、心理輔導等活動,以期弘揚佛學、普濟衆生,提倡社教、移風易俗,使人民生活更幸福安康。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離開龍山寺後,于17:00時許在龍山寺後,與龍山寺僅一牆之隔的民宿住下;飯後出來逛街—— 龍山寺附近周邊街道諸如:古董店、佛具店、香火店比比皆是,可謂是香火滿世界,令人目不暇接;逛了一會兒,再欣龍山賞夜景,可真是感慨萬千啊!如果說龍山寺内神祀混雜是——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那麼龍山寺附近周邊街道香火滿世界就可以說是——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了。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這種現象在台灣和在台灣其他地方或許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對于一個來自大陸由無神論主導下的社會形态下成長起來的人來說,可真是大開眼界了;還有位于龍山寺的右側的西昌街224巷巷内的青草巷(以青草茶店聚集而得名,形成了當地的特色),店内皆陳列各式各樣的藥材,也令慕名而來的遊客們在此流連忘返,青草巷也讓騎行者難以忘懷、耳目一新。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當我們進入龍山寺周邊,馬上就開始覺得這裡有着龍蹯虎踞氛圍,當我們順着艋舺日漸繁華的走勢和今天的輝煌,來理一下思緒和頭緒——突然會發現龍山寺彷佛就是龍體上的神眼,它始終不隻是一座廟宇而已;早期它帶動艋舺的發展,成為市民最好的消遣去處,現在還在引領着周邊的群眾和主導着他們的生活方式。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龍山寺雖被視為佛寺,但其祀神衆多且繁雜,大多都與近百年來台灣開發初期的地方信仰混雜在一起,但這種混雜的優勢卻使得人們的各種信仰和祈求都能在這裡有所期盼或得到滿足;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由于這些錯綜複雜層關系,凝聚成了更大範圍内的依存關系,如富有傳統中國風味的夜市,亦在這裡大行其道,逐漸與龍山寺周圍攤販、與龍山夜市形成了某種互動關系,或許我們從這種居民生活形态上所産的特殊信仰方式還可以探索出當今台灣宗教的發展脈絡。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龍山寺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神誕)都有盛大祭典,每到民俗節慶都有盛大花燈、廟今引未洶湧人潮,寺俨然成為一座觀光廟宇,周邊的正常風味市街,具有民俗氣息;每逢初一、十五,都有固定香客來此進香元;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而每年元宵節,廟方更有舉行盛大的花燈大會,當然在在觀音、媽祖誕辰時也有盛大祭典,近年來寺廟的管理與發展都朝着吸引觀光客的目标,使得很多活動也已不再保有濃厚的地方色彩,雖是如此香火卻依然旺盛;當然平時也有接踵而來的國内外遊客,是以龍山寺,已經成為一座觀光廟宇。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萬華區(昔稱艋舺)作為台北市開發最早的地方,清道光年間,與台南、鹿港并稱「一府、二鹿、三艋舺」,曾盛極一時,龍山寺現以名聞中外,但周圍信衆與寺廟的依存關系卻更密切、更複雜、更微妙,時代在劇變,街市景觀也在不斷地更新、進展、現代化,但龍山寺周邊卻依舊保有昔時繁華的樣态,此地居民以他們的虔誠信仰,一直還認知、認同着他們一直所熟悉的那種生活方式。

艋舺龍山寺衆神彙集 台北香火街佛界聖地——環台行紀事(61)續

當時代動蕩,人心在兵荒馬亂的時空中,人們卻突然發現了宗教才是他們心靈最安全的皈依場所,于是寺廟裡的香火更盛了,善男信女們不管是虔誠和愚昧、正信與迷信,都同歸于寺廟裡的佛主前來尋找解脫煩惱、洗滌心靈塵垢的方法,如此這般進香禱告、祈福求安就有了人生的意義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