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岸校園超連結-艋舺驚魂記

作者:中時電子報

「我隻聽過義氣,沒聽過意義啦!」白猴的話超酷,簡直是無敵真理。這一切,都像迷幻藥,令蚊子上瘾。而最終,和尚哭着拿槍指着蚊子,鮮血已經染透襯衣的蚊子嘴唇蒼白,向和尚伸出雙臂,在和尚放下槍擁抱他的那一刻,狠狠地把刀捅進了他的後背。電影《艋舺》裡,黑道友情的建立、抉擇與毀滅,就這樣,都結束在了血泊裡。

艋舺,閩南語發音「Monga」,比較準确的發音是「Mang-ga」,原指小船,後引申為小船聚集的地方。在台灣,艋舺是個古老的城區,位于台北市西區,是台北市發展的起點。艋舺的繁華、生猛,以及它背後所代表的龐大利益,與這個地方到處角頭林立有着很深厚的倫理規範關聯。

華人傳統日治遺風

這裡既有華人傳統的寺廟,又有日治時代的遺風。1980年代,台灣解除了施行長達38年之久的戒嚴令、外省幫派興起、槍枝開始泛濫,艋舺各方勢力重新洗牌,倫理與規範開始崩解。昔日一小塊的艋舺,經過閩南人的移民、與當地原住民的融合再到日本殖民統治,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今日台北的萬華區。

在台灣當交換生的期間,我去了台北七次,最後一次獨行,決定把青旅預訂在萬華區,也許是去追尋電影裡的一些印記,也許隻是去尋找一點點歷史與古舊的氣息。看着地圖上「艋舺」二字,就不知不覺地行到了捷運龍山寺這一站。

一出捷運站,就聽見附近公園裡的音樂聲,廣場上有許多跟宗教有關的小攤位,人們急匆匆地來來往往,說話的聲音響亮帶着點兇煞的味道。其實,我是感到有些害怕的,覺得同前幾次來台北的感受不一樣,少了點都市文明的感覺,也少了已經習慣的台灣人的溫和與熱情,這裡的環境和街道也相對略顯髒亂些。

出站不遠即是龍山寺,據說是知名的二級古蹟,原本打算進去看一看。還未走進龍山寺,已經看到寺外缭繞的煙霧。我被一群拿着香前來參拜及前來觀光遊覽的人群擠着擠着就進去了,心裡總有一種說不出的莫名與畏懼,看了看内部建築,便慌忙走了出來。

走出龍山寺,有些饑餓,突然發現一家「85度C」,就像是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在這個氣氛有些亂糟糟的地方終于有點了都市的味道。而走進麵包房卻還是一樣的焦躁與推擠,當下真是對這個陌生的地方產生了一種不祥的預感,這對還未找到所訂青旅的我,真是一種打擊。

見流浪漢心生害怕

夜色降臨,我循着地圖上的訓示和街道上的路标一路尋找住處,道路兩旁都是一些破舊而有些髒亂的店鋪,隔幾個店鋪門口就躺着一些穿着破爛棉衣的流浪漢。我鼓着勇氣向幾個店家問了問路,雖然他們還是給了我指了指路,但表情和聲音裡還是帶有兇煞的意味,作為一個獨自出行的女孩子,我幾近崩潰!

天色越來越暗,幾番尋覓,我終于走過好幾條街道,找到了偏僻的青旅所在之處。一進門,溫馨而明亮的氛圍讓我多少安心了下來,可是休息了沒多久,我就發現自己的學生證掉了,而此時夜色已深,我實在不敢自己出門尋找,幸好同是大陸旅客的兩位大哥主動提出陪我出門,我們一行三人便再次出門。

醉漢怪人占據路旁

往龍山寺方向沿途返還找尋的路上,我看見道路兩旁已經睡滿了流浪漢,路邊座椅上還坐着拿着酒瓶的醉漢,夜風時不時地襲來,我們一句話也不敢說,隻是一路專注看着地上有沒有我的學生證。走到華西街夜市口的時候,一個中年女人站在十字路口,不間斷地對行人喊着「阿彌陀佛」,擺攤的商家和過路的行人跟沒聽到一樣,我們看了不禁脊背發涼。

找尋了一路未果,我們便打算回住處,回去的路上,看見一個奇怪的長髮女人坐在一輛機車上,濃妝豔抹臉上卻看不出一點美麗,反而顯得有些老氣,大哥告訴我那是特種行業的「站街女」。我打了個寒顫,作為一個大三學生,我确實未曾見過這些場景,趕緊跟着大哥回到青旅,期盼早早結束這噩夢的一天。

在青旅訂了兩天的住房,第二天早上醒來有一種重生的感覺,雖然有些誇張,但是這裡的環境确實讓人有些膽戰心驚,不知道等待着自己的又是怎樣的一天。上午去台北101附近辦完事情,重新回到龍山寺捷運站,走回住處的路上竟然發現了一處别緻的建築,看了門口的牌子介紹,發現竟就是傳說中的剝皮寮!

剝皮寮是《艋舺》的主要拍攝場地,從清代形成街市以來,至今已經超過200年,最難得的是,它的形制幾乎完整保留了當年歷經清代、日治時期的樣貌,是台北市規模最大、區域最廣、保留最完整的清代古街區!我在街區之内散步、遊覽、拍照,探索着萬華歲月流動的痕迹,完全忘記了前一天晚上帶來過的恐懼和擔憂,算是給前一日的遭遇帶來了一些安慰。

黑幫風情市井味道

第二晚不敢再出門,早早地就睡覺了,等到天亮離開這個區域,才真正地長籲了一口氣。再見了,艋舺!

不過,雖然并不同于台灣其他地方的美好與清新,相比而言,在艋舺的兩天卻也是一段特别的、難得的記憶,而且也的确有了點黑幫和市井的味道,想起來還是很有趣、很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