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後的晚餐》:誰是告密者?一個動作揭示,深扒達芬奇畫中密碼找出誰是告密者?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繼承與獨創繪畫中透視法則的傳奇運用

作者:讀書悟道
《最後的晚餐》:誰是告密者?一個動作揭示,深扒達芬奇畫中密碼找出誰是告密者?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繼承與獨創繪畫中透視法則的傳奇運用

繪畫天才 達·芬奇

對于藝術,大部分人都感覺離自己的生活很遠,讀懂《最後的晚餐》,你就會發現其實藝術一直在我們身邊。我們來玩個心理學遊戲,下面這幅畫就是達·芬奇的著名作品《最後的晚餐》,我們都聽過,也看過,也知道它是一個關于告密者的故事。

《最後的晚餐》:誰是告密者?一個動作揭示,深扒達芬奇畫中密碼找出誰是告密者?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繼承與獨創繪畫中透視法則的傳奇運用

<h1 class="pgc-h-arrow-right">找出誰是告密者?</h1>

從心理學的角度通過分析人物的動作和表情,你能找出哪位是告密者嗎?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這幅畫,畫中共有十三個人,一個是耶稣,另外十二個是他的門徒。我們把這幅畫,除了正中間的耶稣,從左到右分成四組,三人一組。

《最後的晚餐》:誰是告密者?一個動作揭示,深扒達芬奇畫中密碼找出誰是告密者?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繼承與獨創繪畫中透視法則的傳奇運用

左起第一組人物都望向耶稣的方向,其中第一個人雙腳踮起,兩手撐着桌子,第二個人将手搭在第三人的肩上,第三個人兩手手心向外,擺出一個“NO”的姿勢,示意肯定不是我啊。他們三個人幾乎是依偎在一起的,可以了解為他們是同盟。

《最後的晚餐》:誰是告密者?一個動作揭示,深扒達芬奇畫中密碼找出誰是告密者?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繼承與獨創繪畫中透視法則的傳奇運用

第二組人物有點複雜,第一個人手裡拿着刀,刀把對着大胡子青年的後背,身體向前傾,腦袋與大胡子青年形成交叉形,并試圖在傾聽對面人的談話。大胡子青年手裡拿着錢袋子,身體略向後靠,身後長卷發的人一臉憂郁的表情。

中間的耶稣,知道自己要死了,垂頭喪氣中。

《最後的晚餐》:誰是告密者?一個動作揭示,深扒達芬奇畫中密碼找出誰是告密者?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繼承與獨創繪畫中透視法則的傳奇運用

第三組這三個人物手上動作都比較豐富,有個人豎起了食指,意思是如果讓我知道是哪個人幹的,我一定不會放過他。兩手張開的那個人一副驚訝的神情,他不能相信誰會幹這樣的事!紅衣者的雙手放在胸前,急于表忠心,肯定不是我。

《最後的晚餐》:誰是告密者?一個動作揭示,深扒達芬奇畫中密碼找出誰是告密者?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繼承與獨創繪畫中透視法則的傳奇運用

第四組的人物最有思想也最自信,他們根本沒有擔心被懷疑,相反他們正在讨論那個告密者可能是誰。

不難看出,四組畫面中,第二組的人物最具戲劇性,有人拿刀,有人拿錢,這兩種事物同時出現,已然示範出一種謀财害命的戲碼。那麼拿刀的和拿錢的誰是告密者,仔細看他們的身體傾向,拿刀者身體向前傾,是用刀把對着耶稣的方向,拿錢者身體向後傾,有點拿錢逃跑的意思,衆目睽睽之下,在正義面前做賊的人多少有點心虛,逃避是他自然的選擇。

這樣,我們便找到了那個告密者,手裡拿錢的猶大,你站出來!

《最後的晚餐》:誰是告密者?一個動作揭示,深扒達芬奇畫中密碼找出誰是告密者?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繼承與獨創繪畫中透視法則的傳奇運用

<h1 class="pgc-h-arrow-right">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繼承與獨創</h1>

《最後的晚餐》寓意深刻,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它是一幅壁畫,就畫在意大利米蘭格雷契修道院食堂的牆壁上。這段《聖經》中最著名的故事,從耶稣說出那句“你們之中有人出賣了我”開始,畫面上每個門徒馬上反射性的作出了各種反應,從人物表情到動作,傳遞出人物的心理活動。

《最後的晚餐》:誰是告密者?一個動作揭示,深扒達芬奇畫中密碼找出誰是告密者?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繼承與獨創繪畫中透視法則的傳奇運用

彼得·庫克·範·阿爾斯特的《最後的晚餐》

但這并不是這幅畫出名的真正原因,從題材上來講,《最後的晚餐》是個古老的傳統繪畫題材。在達·芬奇之前,已有無數個畫家畫過這個題材,吸引達·芬奇接受這個訂單的重要原因,很可能出于他的自信,他認為自己能創作出那一頓獨特而又難忘的晚餐。事實上也的确如此,在這幅壁畫上,他做了很多突破性的創作。

首先,在顔料選擇上,他擯棄了自中世紀以來廣泛運用的傳統濕壁畫的顔料,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油彩與蛋彩混合而成的新型顔料,據說裡面加了雞蛋和牛奶。但是這種自創的新型顔料有個緻命 的缺點,就是儲存時間有限,以緻于僅過了50年,修道院就要開始修補此畫。

《最後的晚餐》:誰是告密者?一個動作揭示,深扒達芬奇畫中密碼找出誰是告密者?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繼承與獨創繪畫中透視法則的傳奇運用

科西莫·羅塞利的《最後的晚餐》

其次,單純從構圖上來看,看不出什麼問題,但是如果結合現實生活,馬上就會發現問題,有誰家吃飯會空出餐桌的一側,全擠到另一側?如果按照正常的西方禮儀就餐,主、客應該分别坐長方形桌子的兩端,其餘人分别坐在桌子的兩側,這是一個正常的就餐秩序。

但是,我們看到在這幅畫中,就餐的座位被修改了,在構圖上呈現出獨特的安排。達·芬奇為了賦予每個門徒充分暴露内心的機會,他将生活中習以為常的合理性,進行了一次不合理的安排,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最後的晚餐》:誰是告密者?一個動作揭示,深扒達芬奇畫中密碼找出誰是告密者?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繼承與獨創繪畫中透視法則的傳奇運用

基爾蘭達約的《最後的晚餐》

那麼,這樣的構圖創意是達·芬奇的獨創嗎?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我們看下面這幅畫,這是15世紀的意大利畫家弗拉·安吉裡柯所畫的《最後的晚餐》,大約創作于1440-1441年。

《最後的晚餐》:誰是告密者?一個動作揭示,深扒達芬奇畫中密碼找出誰是告密者?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繼承與獨創繪畫中透視法則的傳奇運用

弗拉·安吉裡柯 《最後的晚餐》

在這幅畫中,長方形桌子是有拐角的,桌子後面排了八個人,還有三人跪在地上看不到其表情。桌子沒有擺放任何食物,目的在于更好的襯托八個人的表情。這樣的構圖在當時已具有創新意義。

1450年,意大利的另一位畫家安德列亞·德爾·卡斯坦諾,也創作了一幅《最後的晚餐》。在這幅畫中,我們已經看到了十一個門徒是一字排開的,他們保持了與觀衆正面對視的角度,以緻于觀衆對十一個門徒的表情一覽無餘,而背叛者猶大則被隔離在白色長方形餐桌的另一側,畫家似乎有意在向我們暗示,十一個門徒已與猶大劃清了界限。

《最後的晚餐》:誰是告密者?一個動作揭示,深扒達芬奇畫中密碼找出誰是告密者?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繼承與獨創繪畫中透視法則的傳奇運用

安德列亞·德爾·卡斯坦諾《最後的晚餐》

達芬奇的 這幅《最後的晚餐》創作時大約在1494-1498年之間,在時間上均晚于上面兩位前輩,也就是說,達·芬奇在《最後的晚餐》中的構圖創意上繼承了前輩們的風格,同時也有自身的獨創性。

他的獨創性最大的展現在于,将告密者與其他門徒混雜在一起,敵我不分最能反映真實生活中善惡不分的生活情形,這是極具現代意識的創作。

<h1 class="pgc-h-arrow-right">繪畫中透視法則的傳奇運用</h1>

透視與構圖緊密相連,透視法是構圖的基石。作為我們普通人去了解透視法有點抽象,從通俗的角度上來說,你可以将一幅畫用三維立體的眼光去看它。我們看到的畫摸上去它是平的,透視法的作用就是将一幅畫顯示出層次感,立體感,就像幾何圖形一樣。 但是畫面的立體感是一個整體,而且有它的重心,通過透視法則,将形體與色彩串聯起來,支配和調整人與物的關系,最終呈現出神奇的三維效果。

《最後的晚餐》:誰是告密者?一個動作揭示,深扒達芬奇畫中密碼找出誰是告密者?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繼承與獨創繪畫中透視法則的傳奇運用

以耶稣為中心

我們來看《最後的晚餐》是如何運用透視法則的。且看正中間的耶稣,一切以他為中心,人物的情緒都集中在他身上。他的背後有一扇門和兩個窗戶,他的頭正好居于門的中間,腦後透出亮光揭示出透視的焦點,也襯托出他的形象。

餐桌、牆壁門窗、天花闆采用的平行透視,房屋是一個抽象的架構,視覺消失處恰好在耶稣的頭上,也是畫面的正中央。牆面上平行排列的長方形,天花闆上平行的方格,餐桌上的食物、餐,具等每一個物件的大小、距離、擺放,都是經過幾何學精密計算而得出的位置。

《最後的晚餐》:誰是告密者?一個動作揭示,深扒達芬奇畫中密碼找出誰是告密者?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繼承與獨創繪畫中透視法則的傳奇運用

立體空間感

不止如此,我們還發現這幅畫中有五種顔色,分别是紅、黃、藍、綠和白,用顔色去強化形體動作,将畫面中色彩和每一個物件串聯起來,構成上下左右向中央集中的透視構圖。

在達·芬奇以前,繪畫透視法一直在運用,但是從來沒有畫家把數學透視法運用到如此精密和複雜的程度。所有構圖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描繪每個人物或動或靜的姿态,進而捕捉到人物的心理變化,最終呈現出這幅畫的寓意内涵。

這也是達·芬奇版的《最後的晚餐》被公認為空前之作的原因之一。

《最後的晚餐》:誰是告密者?一個動作揭示,深扒達芬奇畫中密碼找出誰是告密者?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繼承與獨創繪畫中透視法則的傳奇運用

蒙娜麗莎

寫在最後:

世人所熟知的達·芬奇名作,主要源于他的《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實際上,繪畫隻是達·芬奇研究世界的一種方式。他能夠在繪畫上取得如此偉大的成就,離不開他的博學多才。他一生涉獵了大量學科,數學、實體、生物、藝術等都在他的研究範圍之内,由于不斷追求自身靈感和作品的完美,才能誕生出像《最後的晚餐》這樣的傳世之作,而他本人也被稱為文藝複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被世人景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