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科王石:我的道路的選擇

作者:老闆悄悄話
萬科王石:我的道路的選擇

王石演講原文如下:

1995年開始評選大陸富豪100名,排第一的不時更換名字,但我從來不在100名的名單裡。其中原因是:1988年萬科股份化改造,4,100萬資産做股份,40%歸個人,60%歸政府,明确資産的當天我放棄了自己個人擁有的股權,一直到今天我在萬科擁有極少的股份。

之是以放棄資産,第一,我覺得這是我自信心的表示,我選擇了做一名職業經理人,不用通過股權控制這個公司,我仍然有能力管理好它;第二,在中國社會尤其在80年代,突然很有錢,是很危險的,中國傳統文化來講,不患寡,患不均,大家都可以窮,但是不能突然你很有錢。在名和利上隻能選一個。我的本事不大,我隻能選一頭,我就選擇了名。

這個主要是兩點原因,第一點,我們知道傳統來講對一個公司的管理,當然你擁有股份,你就擁有非常大的發言權。對我來講,第一我是非常有自信心。我認為沒有必要通過股份控制來管理公司,我是憑我的能力。這是我的自信心。換句話來講,如果董事會認為我不稱職,随時可以換。我沒有必要來通過公司股份來達到管理公司的目的。這是我第一個考慮。就是自信心。是以我們發現要做一番事業,這個自信心非常重要。

第二點,基于中國文化現實的環境。中國傳統文化有這樣一個說法,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我們大家都無所謂貧窮,大家一樣,我窮你也窮。我們都窮沒有問題,但是其中有一個人非常富有了,這不行,一定要把這個人拽下來,你一定有不正當行為。是以呢,如果突然文化改造,那是25年前,突然我很有錢了,我會處在一個非常危險的地位。中國的100富豪名單上就我所知道排在第一的有三位我很熟悉,這三位當中一位現在是長期流亡在海外,不敢回國。還有兩位锒铛入獄。當然在中國也有很多很有錢的也好好的。

但是對我來講,我覺得我必須選擇。就是在事業出名方面還是在有錢方面隻能選一個。如果你既很有錢,又很有名,這是在中國是不允許的。就像我現在,因為有了名氣,被社長請來演講。這是名聲。但是你突然非常非常有錢,那在中國是非常麻煩的事。可能有很多人很納悶,說你的錢放棄了給誰了?

放棄了成立了一個基金會,做公益。現在萬科的公益基金的種子基金就是我放棄的這份股權,目前主要在中國,第一,做自然環保。第二,做兒童的醫院。低收入家庭的孩子。這是第一。公司是誰的?不是我的。是以我把自己定位什麼呢?就是一個職業經理人。我憑我的能力來管理這個企業。這是我想介紹我個人這樣的身份。

第二個,萬科像中國很多企業80年代成立增長的非常非常快,很快就多元化經營,從照片上我們看到萬科不僅僅做房地産,還做手表制造、飲料、服裝、電器,有的是銷售,有的是自己制造。還拍電影、拍電視。還有廣告公司。如果說20年前介紹萬科可能我這樣介紹更簡單一些,就是我告訴你萬科什麼不做。

比如說我不做軍火、不販毒,不做酒店、不做餐館,基本其他全做。顯然這種情況這是萬科做的頭十年,就是1984年到1994年頭十年萬科就是這樣的發展情況,是以我們叫做多元化。

從1984年到了2004年萬科經曆了第二個階段,就是如何從多元化走向專業化。是以中國是改革開放開始有很多機會,要走多元化比較容易。你會情不自禁的。

但是如何做專業化在中國的企業中比較少。多元化雖然很容易賺錢,今年這個生意好做,你做這個。明年那個生意好做,你做那個。你比較容易存活下去。但是你發現你在哪個行業當中你都排不到前三名。

是以就從1994年開始決定走專業化道路,在專業化當中選擇了做房地産。其他行業怎麼辦呢?就關停并轉。能賣的賣,能送的送,也賣不出去、也送不出去的就關掉,當然這是最不願意的。關掉,原有的正資産一關掉就等于負資産了。更難處理安排的是公司關掉不做。按照這樣的設想,原來計劃5年從多元化走向專業化道路。

就是從1984年開始計劃到1994年開始,到1998年完成。實際上這條道路走了8年才完成了。現在萬科成為一個純粹的城市住宅開發商。随着中國房地産迅速增長,萬科業務也在增長。1997年萬科成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産企業。2001年成為全球最大的住宅開發商。過去一年2013年萬科的營業額是282億美金,銷售住宅是16萬套。

很快中國改革開放30年,在30年中國主流媒體選出了8個人作為标杆人物,我也很榮幸的作為企業家,作為8個标杆人物之一當選。有意思的是為什麼當選我為标杆人物?第一,我按照中國的标準是一個成功企業家。第二,我又在2003年登上珠穆朗瑪峰。又是一個所謂的探險家。第三,萬科的經營模式上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我公開宣傳萬科從來不行賄。

我們知道在中國改革開放當中,由于經濟發展、由于種種原因,變革當中很多人都往錢看。為了錢,不擇手段。是以這種A錢、腐化、行賄、不正之風是非常非常嚴重。但一家民營企業如何在經營當中保持着自己的道德底線,我非常明确我絕不行賄。顯然在中國這樣的經營環境當中就感覺很特别。

是以給我作為标杆來講點了三個,一個是成功企業家。第二個是著名登山家。第三個是叫做不行賄者。一般來講給你一個标志,标志太多了就不好描述了。是以評委會問我這三個标準你最喜歡哪個,你最喜歡著名企業家?成功登山家?還是不行賄者?我選擇了不行賄者。我認為在中國的轉型當中,我很自豪,就是把不行賄作為我的一個标簽。當然我覺得這是一個悲哀。

如果我們說在日本社會當中一個企業家如果你不行賄是作為你出名那就很滑稽了,因為不行賄是一個底線。有沒有行賄的?我想是有的,但是我想一定是不陽光的,一定是在社會上見不得人,出了問題會被處罰的。但是在中國成為一個潛規則,好像你不行賄,你怎麼做生意呢?尤其作為一個房地産發展商,你不行賄,你怎麼拿到土地呢?你不行賄,怎麼得到準許呢?

下面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在萬科可以講出20、30個,時間原因我就隻講一個。這個故事發生在上海,上海的1992年,我們知道在中國1992年是萬科進入上海,給的這張圖檔,這是上海機場附近的照片,那一年我們獲得土地在航線上,你要不要?你不要,好的地你拿不到,因為你不搞台下交易,你拿不到地。

我記得很清楚,當初這塊地沒人要,正沒有人要,你萬科要不要?是以我站在這個稻田上站了兩個小時,就看着上面的飛機一架一架過,平均7分鐘一架飛機,最密集的時候3分鐘一架。我不用任何手段我可以得到它。這是建好後小區和飛機的關系。很有意思是這塊地銷售的時候是非常非常火爆,火爆到我們銷售大廳玻璃門被擠碎了兩次,就是搶售。

可能很納悶怎麼這樣情況還搶購?實際當時來講我是有考慮,我為什麼拿這個地?我們發現不利點非常非常明顯,有利點也很明顯。什麼叫有利點呢?正因為他是在飛機航線下,他不适合人居住,他中間是稻田。不涉及拆遷。說你要決定蓋,會很快蓋起來。這是我們當時在上海開發出來最快的。就是你要不買房子,沒有辦法。

房子在航線下,噪音大,不買,我當然沒有辦法。但是你要買房子,隻有萬科這個。也就是買其他項目最快最快是在萬科推出樓盤之後三個月之後,也就是萬科的時間差就是三個月,這三個月有人買你房子,你成功。這三個月沒有人買,其他的環境很好的房子起來了。

我想說的是在當時來講當然成功了。但是之後怎麼辦呢?就是20年之後,怎麼樣呢?1992年的事情,20年後到2012年是什麼情況呢?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情況怎麼樣?這裡給的數字是十年之後的數字。就發現73%居民住在這裡認為噪音是有困擾,盡管他們感覺噪音困擾,但是還有84%受訪者表示仍然願意住在裡。隻有2%的居民表示希望要搬走。

今天就是再過十年,2012、2013年之後,現在是什麼情況呢?這個小區居住來自20多個國家2.7萬居民,入住率95%,就是飛機航線下的項目現在仍然是周邊社群的中心,也就是機會主義過去了,很多其他地方好項目都出來了,為什麼飛機航線下的項目還很受消費者歡迎?顯然你必須提供讓消費者滿意的條件是壓過了飛機場噪音,那就是社群的開放、服務、周到各個方面的原因。像類似這樣的項目,當然這是一個非常極端的項目。像這樣的項目,萬科在很多城市都有類似的。不一定都是在航線下的。

都是别人看不上的土地,萬科拿了。就是經過這樣,萬科堅守着不行賄的底線,在以城市中心區難以拿到優質土地情況下,萬科隻有到郊區、偏遠地方來開發,是以萬科有一個名稱叫做郊區開發商,盡管我們是城市開發商,但是我們隻能在郊區拿到土地。但是正是這個郊區開發商從1993年十個城市發展到2013年60個城市,今天萬科是為40萬個中國的家庭住戶提供着住宅,居住區人口超過100萬。

下面就講講我對管理企業我個人的一些體會。剛才提到了1998年萬科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産公司,也就是在第二年1999年我48歲的時候辭去總經理職務,在辭職的會我做了一個公開講演,就說我不當總經理了,但是我對公司運轉很放心。因為我給萬科留下了四個東西。

第一個,制度,現代企業制度。所謂我們講制度,就是剛才講不行賄是它的底線,當然是它的制度的一方面。還有透明、規範。

第二個,培養的團隊。

第三個,選擇的行業,選擇房地産。因為萬科在頭十年做了很多行業,決定選擇房地産。

萬科王石:我的道路的選擇

最後一個,樹立了品牌。剛才介紹的上海的這個項目為什麼到現在還是有人喜歡住在那裡?就是因為你的品牌赢得消費者信任,消費者選擇了和你萬科一塊既享受你萬科給他提供的服務,同時也願意和你萬科一塊來忍受你由于選擇土地沒有辦法這樣的惡劣的環境。

正因為有了四個東西我認為我沒有必要再天天待在公司裡親力親為,這樣顯然對萬科長期發展是不利的。這是我個人經營企業的一個考慮,就是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異。西方文化更多建立在制度上、法律上。像美國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你會發現換誰當總統,民主黨上去還是共和黨上去,好像政府都會正常運轉。但是中國要是發生上司人變換,就可能是一個大的政治風險。恰好這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作為現代企業我覺得應該是更靠近西方的制度文化,就是靠制度、靠團隊,不是靠人。這就是為什麼在48歲的時候辭去總經理職務。我不但辭職,而且遠離公司、疏遠公司,離開公司做我想做的事情。1999年辭職後,我就開始選擇了探險登山。1999年登上一座6000米的高山。第二年2000年登上7500米的山峰。我想在2001年的時候我50歲的時候我要送一個生日禮物是什麼呢?就是我再登上一座7500米山峰。什麼意思呢?在中國給你體育運動這樣一個标準上,如果你能兩年内登上兩座7500米山峰,就可以達到國家運動健将,是以我想我50歲再登上一座7500米山峰,我自己給我送的生日禮物就是達到國家的登山運動健将标準。

在那一年我又登上一座7500米山峰,這座山峰在中國的新疆,叫做慕士塔格。當然喜歡登山、喜歡探險,當然心目中你會有一些英雄,比如登山來講像1953年人類首登珠峰的紐西蘭人希拉立和他一塊登頂珠峰的夏爾巴人天京,這兩個人當然是我心目當中登山的英雄。60年代國中國登山隊從珠穆朗瑪峰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當時四個登頂隊員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是以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有心願我什麼時候也能像他們去登雪山。

萬科王石:我的道路的選擇

文 | 王石

版權聲明 | 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不作商業用途,如有異議請聯系删除,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