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瓶菊花茶讓95後的她多次落淚,背後的原因令人動容

作者:南方都市報
一瓶菊花茶讓95後的她多次落淚,背後的原因令人動容

“每次看到這瓶菊花茶,一天的勞累都消除了。”在馬秀明的手機裡,珍藏着一張菊花茶特寫照,每當累到想趴下時,她都會把這張圖翻出來看看。這瓶菊花茶是她最近在忙社群防疫工作期間,一位居民送給她的。

一瓶菊花茶讓95後的她多次落淚,背後的原因令人動容
一瓶菊花茶讓95後的她多次落淚,背後的原因令人動容
一瓶菊花茶讓95後的她多次落淚,背後的原因令人動容

“每當看到照片,都會想起那位居民說的‘你們這幾天很辛苦,喝瓶菊花茶吧’。我一直把菊花茶放在冰箱,但無意中被别人喝掉了,我就看手機裡的圖檔繼續給自己打氣。”聊到這,她眼眶微紅,說話聲音不禁哽咽,“這種雙向的了解與溫暖很讓人感動,更覺得在社群服務居民是值得的。”

馬秀明是羅湖區南湖街道嘉北社群一名95後社群工作者,大學就讀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她,2017年畢業後曾在深圳一家企業工作。出于對社群工作的興趣,2018年她便來到嘉北社群工作,為居民組織民生微實事服務、調解家庭鄰裡糾紛等工作,一幹就是3年。

疫情期間,她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礎上,紮進社群防疫一線工作中,每天奔波于核酸檢測點和疫苗接種點維持秩序、一戶戶走訪開展防疫大資料排查和動員居民下樓做核酸,常常忙到晚上12點多,才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家。“從521以來,社群的從業人員每天都在連軸轉,如果說疫情過去可以有一兩天假期休息的話,我隻想每天在家補覺,門都不出。”

雖然每天都睡不飽,但她卻充滿了能量。而這種能量,則是社群工作者和居民“雙向奔赴”産生的化學反應。讓她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有一次在“掃樓”動員居民做核酸檢測過程中,發現一位行動不便的老人家,老人年紀較大,憑借個人之力無法去到醫院。她便和城管執勤人員借用了一輛電瓶車,慢慢攙扶老人挪到樓下後,又用電瓶車接送老人到醫院,在院内推着輪椅協助老人完成核酸檢測。

接近淩晨一點,馬秀明帶着老人一起回到社群,因為時間過晚,她一心想着趕緊送老人回家。而此時,突然出現在眼前的一瓶菊花茶“打亂”了她的腳步。“我擡頭一看,一個和我年紀差不多大的小姑娘,遞了一罐還帶着涼氣的菊花茶到我前面,說了一句‘你們這幾天很辛苦,喝瓶菊花茶吧’。”馬秀明接過飲料時,眼眶“刷”地一下紅了。“一下就被擊中了的感覺,其實整個工作過程中,大部分居民都很配合,但也有不配合的情況,自己心裡也有些委屈的情緒在消化。但聽到居民對着我說辛苦了,還給我喝的,有一種自己受到肯定,我們的工作居民都看得到的感動,一切都值了!”說完後,馬秀明默默拿起了一張紙巾,擦了擦眼角,雖然流着淚,但臉上挂着沉浸在感動中的笑容。

這種雙向奔赴的愛,成為她繼續紮根一線服務居民的新動力。馬秀明認為,隻要自己用心地為居民服務,大家也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作為一名95後職場新人,她很慶幸自己畢業後選擇來到深圳,并在3年前來到嘉北社群成為一名社群工作者,近期也計劃着抽空填寫入黨申請書,争取用黨員的身份繼續為社群居民服務。

“我是95後,我們愛玩也愛拼,雖然不一定會對未來有多少大計劃,但會很認真地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在小事情裡彙集大能量。”馬秀明認為,在深圳這座奮鬥氛圍濃厚的城市打拼,是一件很踏實的事,尤其是在嘉北社群,每一張熟悉的面孔都讓她感覺安心,也令自己更願意腳踏實地為做好居民工作而努力。

說罷,時間已臨近16時,又快到新一批居民做核酸檢測的時間了。她趕忙穿上紅馬甲,快步來到海燕廣場。這裡是人民南商圈的核心地帶之一,金光華廣場等衆多商超林立,核酸檢測任務并不輕松。馬秀明一來到現場便立刻忙碌起來,拿到分派的号碼牌後,馬秀明站在一條有序的“長龍”隊伍前,扯高音量喊,“請大家把‘深i您健康碼’打開,手機螢幕調到最亮,友善加快檢測速度。”随後認真檢查每一個居民的二維碼,時不時還要解答居民的疑惑。

聽到居民的一句“謝謝、辛苦了”,她又低頭腼腆地笑了。

記者:張一鎏 通訊員:陳杏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