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第一條鐵路拆除後,沈葆桢為何将鐵路送到台灣?

作者:海峽網絡

雖然早在1825年,英國就産生了世界上第一條商業營運的鐵路,鐵路随即在歐洲大陸如火如荼地鋪開建設,但半個世紀後的19世紀70年代,中國全境都沒有一條用作商業營運的鐵路。

1874年,英國吳淞鐵路公司以哄騙的方式,在上海修建了中國第一條投入商業營運的鐵路——吳淞鐵路。1876年7月3日,吳淞鐵路竣工并正式營業。吳淞鐵路全長14.5公裡,共有上海站、江灣站、吳淞站3個站點。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免費試乘後,吳淞鐵路開始售票運作。

中國第一條鐵路拆除後,沈葆桢為何将鐵路送到台灣?

吳淞鐵路

根據《申報》記載,吳淞鐵路的火車票分上、中、下三等,票價分别為730文、360文、200文。當時上海豬肉價格約為一斤50文。這就是說,一張上等火車票能夠買到差不多15斤的豬肉。這說明,火車票是比較昂貴的。

但是,出于好奇心理,乘坐火車的人非常多,導緻車廂座無虛席:“車輛往返每日六次,而客車皆擁擠無空處。”有的“宅男”“宅女”,可能幾年不到城外,聽說吳淞鐵路開通後,也帶着家眷買一張火車票嘗鮮:“城内終年幾不出門外半步者,聞有此事亦必攜家眷一遊。”

中國第一條鐵路拆除後,沈葆桢為何将鐵路送到台灣?

吳淞鐵路通車典禮

與民間的踴躍相比,清朝官方始終對吳淞鐵路持懷疑和反對态度。隻不過,由于這條鐵路是洋人修建,官方不敢随意找它的麻煩。直到8月3日火車碾死了一個行人,才讓官方找到了幹涉的借口。上海道台馮焌光出面找到英國領事,要求吳淞鐵路立即停止運作,并賠償行人,甚至“以命償命”。英國公使威妥瑪為防止事态擴大,同意吳淞鐵路暫時停止營運。

這時候,離吳淞鐵路正式開通營業才1個多月。

接下來,清朝官方與英國方面進行談判。10月24日,雙方達成《收贖吳淞鐵路條款》,規定清朝花費28.5萬兩白銀買斷14.5公裡吳淞鐵路,包括鐵軌、機車車輛、配套設施和土地。

清朝将如何處理吳淞鐵路?有的人提出将它拆除,有的人則認為應該由中國人繼續開辦。對于這件事,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的意見非常重要。

中國第一條鐵路拆除後,沈葆桢為何将鐵路送到台灣?

沈葆桢

沈葆桢是清朝名臣林則徐的外甥和女婿,是晚清朝廷裡一名較為開明的官員。他受左宗棠的委托,擔任福建船政大臣,主持福州船政局和福建船政學堂各項工作,制造了一批輪船,培養了一批海軍人才。沈葆桢最初确實有将吳淞鐵路接過來開辦的意思,可是後來改變了主意,決定幹脆将它全部拆除。

許多上海士紳對吳淞鐵路的命運感到可惜,投書給沈葆桢,希望将吳淞鐵路營運下去,或者由他們出錢來買下這條鐵路的所有權。沈葆桢無動于衷,一律拒絕。1877年10月21日,當清朝支付了最後一個贖回費用後,沈葆桢立即派人将吳淞鐵路拆除。

中國第一條鐵路拆除後,沈葆桢為何将鐵路送到台灣?

吳淞鐵路機車

沈葆桢為什麼會一意孤行地拆掉吳淞鐵路?據柴小梵的《梵天廬叢錄》記載,沈葆桢事後曾經對别人說:“鐵路雖是将來中國必辦之業,但斷斷不可使後人有什麼借口,說是在沈某人任兩江總督所創。”意思是,沈葆桢不願意背負“愛好奇技淫巧”的名聲。

對于拆除下來的鐵軌、機車車輛、配套設施,沈葆桢也找到了處理辦法。當時,沈葆桢的好友丁日昌出任福建船政大臣兼署福建巡撫,積極籌措在台灣修建鐵路。于是,沈葆桢将吳淞鐵路上的鐵軌、機車車輛、配套設施通過海運的方式,運到了台灣。可惜的是,台灣鐵路的上馬困難重重,吳淞鐵路的鐵軌、機車車輛、配套設施并沒有派上用場,堆放在打狗港(高雄)的海灘上,任憑海水沖刷,很快就鏽迹斑斑,變成廢鐵一堆。

李鴻章知道沈葆桢将吳淞鐵路的鐵軌、機車車輛、配套設施運到台灣後,寫信給郭嵩焘,痛心疾首地說:“幼丹(沈葆桢)識見不廣,又甚偏愎。吳淞鐵路拆送台灣,已成廢物。不受谏阻,徒邀取時俗稱譽。”在李鴻章看來,沈葆桢沒有見識,又剛愎自用,終于将吳淞鐵路變成了一堆廢鐵。

中國第一條鐵路拆除後,沈葆桢為何将鐵路送到台灣?

李鴻章

1879年,沈葆桢病逝于兩江總督任上。他萬萬沒有想到,僅僅兩年後,在李鴻章全力推動下,中國自建的第一條标準軌運貨鐵路唐胥鐵路就竣工并投入運作。再以後,鐵路如雨後春筍一般在中國的大地上出現了。沈葆桢錯過了将自己名字寫進中國鐵路曆史的絕佳機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