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憲宗朱見深:沒有那麼好,也沒有那麼糟,規避極端,方見本真功勞之外: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好昏庸背後: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糟規避極端:一個真實的皇帝

作者:四木讀史

明憲宗朱見深在曆史上是一個頗有争議的人物。奇怪的是,以往很多人都認為他是一個無德無能,甚至還患有嚴重"戀母癖"的昏君。但現在,又有很多人認為他功勞頗著,甚至超過了秦皇漢武。

如此極端的評價,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讓人感覺雲裡霧裡,不知所從。四木以為,曆史上真實的明憲宗,沒有很多人想象的那麼好,也沒有很多人想象的那麼糟,我們唯有規避對他的極端評價,才能看清他的廬山真面目。

<h1 class="pgc-h-arrow-right">功勞之外: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好</h1>

明憲宗朱見深在位一共二十三年,從時間上看,他大緻是功勞在先,過失在後,是以我們不妨按照先後順序,從他的功勞說起。

提到朱見深的功勞,有人就會說,他在即位之初,平定了廣西大藤峽的瑤民"起義"。殊不知,直到成化八年,這場以斷藤峽為中心的廣西瑤民"起義"事件才算基本平息。

明憲宗朱見深:沒有那麼好,也沒有那麼糟,規避極端,方見本真功勞之外: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好昏庸背後: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糟規避極端:一個真實的皇帝

明憲宗朱見深劇照

最終,朱見深是接受了操之過急的教訓,着手從制度上完善對這一地區的治理,采用"以夷馴夷"、土官管理、流官雜用的辦法,才使得這一地區得到安定。而這一政策,早有人提出過,但是明政府最初置之未理。

又有人說,朱見深設定了鄖陽知府,安置了荊襄地區的流民。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是在他兩次大規模的征剿之後,在耗時十一二年之後才做出的被動選擇。

另外,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成千上萬的流民是如何産生的?為什麼在他的統治之下,不少人放着好好的日子不過,而選擇去到這個地區争當流民?莫非······

還有人說,朱見深收複了河套。但是,很少有人清楚,朱見深即位時,整個蒙古部落的發展都處于低迷期,瓦剌内亂,鞑靼還未完全發展強盛起來。而所謂的"套虜"不過是,鞑靼部的一些到河套過冬的部落而已。

最後,又有人要拿"成化犁庭"來說事兒了。史載這件事發生在成化三年,朱見深下令進剿建州女真,下達的指令是"剿其巢穴、絕其種類"。經過一個月的圍剿,明軍斬首六百三十餘人,俘虜二百四十餘人。

這場戰役确實沉重打擊了建州女真,為大明江山的鞏固獲得了百年的安甯。但是,話又說回來,朱見深先是用陰招,将董山等首領騙到京城,又暗地組織軍隊前去剿殺,還派北韓支援。這仗還要打嗎?建州女真哪有還手的餘地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昏庸背後: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糟</h1>

談到朱見深的昏庸,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他和萬貴妃的那些事兒:他愛上了一個大他十來歲的女人。如果當時的人不能了解,也就算了,生活在現在,如果還不能了解,這智商可能就堪憂了。

明憲宗朱見深:沒有那麼好,也沒有那麼糟,規避極端,方見本真功勞之外: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好昏庸背後: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糟規避極端:一個真實的皇帝

萬貴妃劇照

在明朝皇帝中,朱見深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在他的太子之位被廢掉,無依無靠,甚至連生命都朝不保夕的時候,隻有萬貴妃一直陪在他身邊,不離不棄。那朱見深對她由感激之情發展到愛情,又有什麼過錯呢?

還有一點,就是很多人說萬貴妃的私德有問題,但是,這些懷疑隻是懷疑,似乎缺乏可靠的證據。而且,如果我們縱觀她的一生,她似乎并沒有做過太多明顯影響明朝安危的事情。

馬上就有人說西廠了,說西廠,我們不妨說說汪直。很多人以為他是一個名聲最壞的宦官之一。殊不知,西廠雖然前後存在近六年,但真正的活躍期其實還不到一年,打擊對象也主要是某些經濟上不甚幹淨的成員。

另外,成化十五年,汪直監軍,大敗建州女真。成化十六年,鞑靼再次派軍進入河套,汪直監軍,再次大獲全勝。成化十八年,虜寇入延綏,汪直王越分兵抵禦又獲大勝。

成化二十年,汪直因為誤事,被調到南京禦馬監,許甯等人消極抵禦,結果中了小王子的誘兵之計,明軍死傷數千人,差點丢掉了大同。看來,即使汪直這個人們心中的壞宦官,也有功有過,不能一言以蔽之的。

明憲宗朱見深:沒有那麼好,也沒有那麼糟,規避極端,方見本真功勞之外: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好昏庸背後: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糟規避極端:一個真實的皇帝

汪直劇照

最後還有人說,朱見深在執政後期,偏信僧道,沉湎方術,内批授官,但這些官員大多除李孜省外并未參與朝政,雖然擾亂了任官程式,對内政外交産生的影響有限。而開設皇莊,追求享受,在當時也不足以造成國家的動蕩。

<h1 class="pgc-h-arrow-right">規避極端:一個真實的皇帝</h1>

朱見深是有功勞的,在内亂方面,畢竟他平定了明朝内部爆發的接二連三的反叛,先是斷藤峽的瑤民叛亂,後是荊襄地區的流民叛亂,當然還有其他。

在對外的武功方面,他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績,對蒙古、對女真都進行過沉重的打擊。朱見深沉重打擊了建州女真,甚至可以說為大明江山的鞏固獲得了百年的安甯。

盡管如此,考慮到當時的具體情況,我們也不能是以就認為他的功勞超過了秦皇漢武。這是一種過譽。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隻能說,是他保證了大明王朝一段時期内的内外安穩而已。

朱見深是有過失的,他獨寵萬貴妃,她的父親和三個兄弟伺機斂财。同時,宮中太監也百般迎合,成化一朝的很多痹症,如中使采辦、苛斂民财等,恐怕不能說完全與她沒有關系。

朱見深晚年沉迷僧道,相信方術,追求長生不老,也為人诟病。盡管朱見深在私德上确實有虧,但是朱見深曾經為于謙平反,深得民心,而他以德報怨恢複了朱祁钰的尊号,如此胸懷,委實令人佩服。

是以,談遷作《國榷》時,一方面認為不能為朱見深掩蓋"失德"處,另一方面,則認為朱見深"于全照無大損也"。甚至說是"烏璧之瑕,烏足玷帝德哉!"

《明史》對朱見深的評價也是一分為二的,一方面說朱見深"恢恢有人君之度","笃于任人","蠲賦省刑"。一方面說朱見深"任用汪直,西廠橫恣","婦寺之禍固可畏哉"。

這樣看來,朱見深與曆史上的不少帝王一樣:他有優秀的一面,也有糟糕的一面。是以,我們沒有必要因為他有功勞就把他捧上了天,也沒有必要因為他有過失就把他打進十八層地獄。實際上,唯有規避這些極端評價,我們才能看到一個更加真實的朱見深。有人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知道大家心中的朱見深是什麼樣子?四木在此抛磚引玉,希望感興趣的朋友能夠各抒己見,多多交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