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很感動,安徒生偉大呀!用一顆火柴的溫度溫暖人心,後來又讀了金庸的武俠,裡面描寫用火折子點油燈,很好奇啊!
現代人連火柴都不用了,更别說火折子了。
火折子到底是什麼東東?有個老人告訴我,使用草紙搓成的,點燃後吹滅,隔絕空氣,用時取出,輕吹即燃,很有意思吧!
還有專門點火的火折子,有三部分組成,火鐮、火石、火絨。富貴人家和帝王将相家火折子制作工藝很複雜,是以白(紅)薯蔓浸水中泡濃,取出捶扁,再泡加棉花、蘆葦纓子再捶,曬幹,加硝、硫磺、松香,樟腦等易燃物質和多種香料而制成的。最後折成長扁筒或擰為繩,晚間燃之似無火放在竹筒裡,用時取出一晃即燃,很易燃。
最早的火柴出現在魏晉時期。後來有個洋人叫馬可波羅,把中國的火柴傳到歐洲,西方制作出了打火機和“洋火”。
我們先來看時針爺爺在火部目錄中的描述。
水火是以養民,而民賴以生者也。本草醫方,皆知辨水而不知辨火,誠缺文哉。火者,南方之行,其文橫則為三卦,直則為火字,炎上之象也。其氣行于天,藏于地,而用于人。太古燧人氏上觀下察,鑽木取火,教民熟食,使無腹疾。周官司氏以燧取明火于日,鑒取明水于月,以供祭祀。司氏掌火之政令,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曲禮》雲︰聖王用水火金木,飲食必時。則古先聖王之于火政,天人之間,用心亦切矣,而後世慢之何哉?今撰火之切于日用灸者凡一十一種,為火部雲。

前文說過,李時珍認為水是萬物的生化之源,李時珍以前的本草著作沒有記錄火,隻記錄了水。
李時珍在這裡把火做為一類本草而記錄辨析,真是獨具慧眼,在李時珍心目中,不僅僅是草木、動物、礦石可為藥,正如孫思邈所說:“天生萬物,無一而不為藥石”。
他認為火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保障,火的發現是人類文明的開始,人類使用了火,驅趕了猛獸野蟲,烤熟了食物,帶了光明驅走黑暗,用來取暖等等。
中國的象形文字,皆是對萬物的觀察而模拟出來的文字。
後來對宇宙萬物做了象的歸納總結,用陰陽、五行的思維模型來思考宇宙萬物。《黃帝内經》當中的文字是: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髒為心,在色為赤,在音為征,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苦。
這段文字就是利用“火”的象來模拟人體的髒器“心”。我覺得這個發明非常偉大,鄙人才識學淺,還不能了解其奧妙。
李時珍把火做為第二大類排列,是有其目的地,他認為火是文明的開始。先有水,次有火,便可水火既濟。人類離不開“火”呀,後面我還會用大段文字來闡述火的曆史,以及火對人類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