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很感动,安徒生伟大呀!用一颗火柴的温度温暖人心,后来又读了金庸的武侠,里面描写用火折子点油灯,很好奇啊!
现代人连火柴都不用了,更别说火折子了。
火折子到底是什么东东?有个老人告诉我,使用草纸搓成的,点燃后吹灭,隔绝空气,用时取出,轻吹即燃,很有意思吧!
还有专门点火的火折子,有三部分组成,火镰、火石、火绒。富贵人家和帝王将相家火折子制作工艺很复杂,是以白(红)薯蔓浸水中泡浓,取出捶扁,再泡加棉花、芦苇缨子再捶,晒干,加硝、硫磺、松香,樟脑等易燃物质和多种香料而制成的。最后折成长扁筒或拧为绳,晚间燃之似无火放在竹筒里,用时取出一晃即燃,很易燃。
最早的火柴出现在魏晋时期。后来有个洋人叫马可波罗,把中国的火柴传到欧洲,西方制作出了打火机和“洋火”。
我们先来看时针爷爷在火部目录中的描述。
水火所以养民,而民赖以生者也。本草医方,皆知辨水而不知辨火,诚缺文哉。火者,南方之行,其文横则为三卦,直则为火字,炎上之象也。其气行于天,藏于地,而用于人。太古燧人氏上观下察,钻木取火,教民熟食,使无腹疾。周官司氏以燧取明火于日,鉴取明水于月,以供祭祀。司氏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曲礼》云︰圣王用水火金木,饮食必时。则古先圣王之于火政,天人之间,用心亦切矣,而后世慢之何哉?今撰火之切于日用灸者凡一十一种,为火部云。

前文说过,李时珍认为水是万物的生化之源,李时珍以前的本草著作没有记录火,只记录了水。
李时珍在这里把火做为一类本草而记录辨析,真是独具慧眼,在李时珍心目中,不仅仅是草木、动物、矿石可为药,正如孙思邈所说:“天生万物,无一而不为药石”。
他认为火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保障,火的发现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人类使用了火,驱赶了猛兽野虫,烤熟了食物,带了光明驱走黑暗,用来取暖等等。
中国的象形文字,皆是对万物的观察而模拟出来的文字。
后来对宇宙万物做了象的归纳总结,用阴阳、五行的思维模型来思考宇宙万物。《黄帝内经》当中的文字是: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这段文字就是利用“火”的象来模拟人体的脏器“心”。我觉得这个发明非常伟大,鄙人才识学浅,还不能理解其奥妙。
李时珍把火做为第二大类排列,是有其目的地,他认为火是文明的开始。先有水,次有火,便可水火既济。人类离不开“火”呀,后面我还会用大段文字来阐述火的历史,以及火对人类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