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軍斃殺3頭野牦牛,是否有主人?豎起紅旗留紙條,放上銀元

作者:兵說

作者:忘情

1935年6月,紅軍翻越夾金山。夾金山一年四季冰雪覆寫,山谷間懸有巨大冰柱,道路艱險,空氣稀薄。越往上爬,呼吸就越困難。甚至指戰員們呼出的氣,都會凝成霜。山上的氣候更是神鬼莫測,冰雹往往毫無征兆,說來就來。雞蛋大的冰雹打得指戰員們鼻青臉腫,行進更為困難。經常有指戰員們一腳踏空,摔進了雪崖裡。全靠戰友們用綁腿結繩放下去,才有可能将他們拉上來。

紅軍斃殺3頭野牦牛,是否有主人?豎起紅旗留紙條,放上銀元

在夾金山上,不知有多少熬過了血戰湘江,經曆了四渡赤水,跨過了金沙江的紅軍指戰員,因體力衰竭而犧牲。幸存的人們情況也好不到哪去,幾乎是一步一喘,互相攙扶着,才翻過了夾金山,來到卓克基,在這裡進行休整。

卓克基地勢較平,當地居民以羌族為主。紅3軍團所駐的刷金寺,有條約500米長的街,街邊盡是木頭房子,其中有不少小店鋪,這在當地就算異常繁華之所了。但離開這條街不遠,就是古木參天的原始森林了。

紅軍斃殺3頭野牦牛,是否有主人?豎起紅旗留紙條,放上銀元

紅軍來到之前,蔣軍在當地進行了長期宣傳,并對群衆進行了恐吓。是以,紅軍在此休整籌糧,準備過草地,工作進行得很不順利。經過反複宣傳,當地群衆見紅軍指戰員雖然個個衣衫褴褛,面黃肌瘦,但說話和氣,秋毫無犯,便試着将堅壁清野起來的糧食拿出一些,賣給紅軍。而紅軍為了不讓群衆吃虧,不僅堅持公買公賣,而且用從江西千辛萬苦一路挑來的銀元付款,不用在當地百姓中信用差的各類雜鈔,這極大赢得了群衆好感。于是,願意賣給紅軍糧食的人越來越多了。

不過,當地種植的主糧是青稞,這讓以江西、福建、湖南人為主的紅軍指戰員很不适應。剛開始,大夥拿青稞當大米煮,鬧出了不少笑話。後來在當地群衆的指點下,人們借來群衆的石磨,将青稞磨成粉狀,加工成糍粑作為軍糧。

紅軍斃殺3頭野牦牛,是否有主人?豎起紅旗留紙條,放上銀元

不過,糍粑這種食品對吃慣大米的人來說,不太好消化,必須在食用時配以茶水才能勉強下咽。可是,紅軍能找到的茶葉,都是經過發酵後壓成的茶磚。這東西雖然便于儲存及長途運輸,但茶磚裡的茶梗很多,普通的茶磚品質也一般,是以入口的口感對于紅軍指戰員們來說,一時很難适應。故此很多人食欲大減。為此,上級還專門就此開展說服,将吃難咽的糍粑、喝苦澀的劣茶,當成任務來完成。

當然,光吃這個是不行的。更何況卓克基及其周邊地廣人稀,物産算不上豐饒,一下子湧來這麼多部隊,青稞的存量不可能支撐太長時間,要另想辦法才行。于是,各部隊紛紛派出身體情況相對好的一些指戰員,到周邊搜尋一下可以果腹的東西,為接下來的長途行軍準備軍糧。

紅軍斃殺3頭野牦牛,是否有主人?豎起紅旗留紙條,放上銀元

那段艱苦的日子裡,籌糧分隊搜尋範圍擴充到離駐地幾十裡之外了,但很多時候仍然要靠碰運氣。

有一天,紅3軍團一支籌糧隊前出到刷金寺西北方向約30裡遠的地方尋找食物,一無所獲,衆人正沮喪時,突然遇到了一群野牦牛。牦牛這種青藏高原及其毗鄰區才有的特殊物種,性情及體格比南方常見的水牛要強悍得多。饒是紅軍指戰員大多是農家子弟出身,打小沒少放牛,第一次見到成群奔跑的兇悍牦牛群,也不免為之震撼。更讓人驚歎的是,這群野生牦牛居然視紅軍戰士為擅入其領地的“入侵者”,成群結隊直沖過來,将這些一路從江西打到四川,從未懼怕過任何對手的紅軍指戰員攆得“落荒而逃”。

紅軍斃殺3頭野牦牛,是否有主人?豎起紅旗留紙條,放上銀元

有腿腳稍慢的戰士,眼瞅着要被這些野牦牛追上,迫不得已鳴槍示警,想把它們吓跑。沒想到,這群沒怎麼見過世面的牦牛竟然被槍聲激怒了,變得更加瘋狂。為了自衛,有紅軍戰士不得不開槍自衛。結果這些天不怕、地不怕、野慣了的生物皮糙肉厚,挨了好幾槍仍然還發蠻,待鮮血流盡才嗷嗷倒地,翻滾掙紮了一番才氣竭而亡。直到這會兒,其他牦牛才害怕,四散奔逃。

事後檢查,紅軍這邊以幾人輕傷的代價,擊斃了3頭野牦牛。受傷的戰士并無大礙,但如何善後卻給大夥兒出了個難題。紅軍初到此地,對當地的地理、民情、風俗一概不熟。被擊斃的牦牛究竟是無主之物,還是當地人飼養的,人們心裡沒譜。大夥兒商量後兵分幾路,一路就地守着牦牛屍體,其他人四處搜尋,看看能不能找到住家或牧民。結果天快黑了,外出的人空手而歸,什麼線索都沒能尋見。

紅軍斃殺3頭野牦牛,是否有主人?豎起紅旗留紙條,放上銀元

按說,在這種情況下,基本可以确定這些牦牛是野生的了。但是,紅軍經過開會讨論,為保險起見,還是決定在當地豎起一面頗為顯眼的紅旗。在紅旗下方,用石塊壓上一張紙條,紙條留一半在外面,好讓人發現。上面寫明因為受到攻擊,紅軍迫不得已才開槍打死了3頭牦牛,希望老鄉見諒。另外,因為軍糧緊張,這些牦牛連皮帶骨都必須帶回駐地,是以留下一些銀元作為對老鄉的賠償。為防銀元散失,留下的銀元用布包好,壓在石頭下面的中央位置。

等做完這些,大夥才将3頭野牦牛分了,一人扛上一塊往回走。等回到駐地,向當地老鄉一打聽,人們這才知道自己多慮了。紅軍獵殺野牦牛,還在原地留銀元和字條的轶事傳開後,讓當地百姓頗為動容。連頭人、地主和奴隸主這樣頑固勢力,也閉上了嘴巴,紅軍在當地籌糧容易了許多。

紅軍斃殺3頭野牦牛,是否有主人?豎起紅旗留紙條,放上銀元

至于帶回來的那3頭野牦牛,紅軍一點也沒浪費。牛骨頭用來熬湯,牛皮沒條件硝制,就用刀裁剪成小塊,做成皮帶和鞋底。這麼做的好處是,在必要時,這些未硝制的皮制品仍然可以用來充饑。至于牛肉,大夥兒當時沒舍得打牙祭,而是将其曬成肉幹,切成小塊或碾成肉末,每人分上一點。鑒于牛肉熱量高,又得來不易,這都是應急救命糧。沒有指令,不許擅自食用。

在以後的征途中,缺糧一直困擾着紅軍。在那艱難的日子,動用一塊牛肉幹或一把牛肉粉,将其撒進鍋裡煮成糊糊,都要經過準許。這3頭野生牦牛,不知挽救了多少指戰員的性命,也算做出了貢獻。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