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忘情
1935年6月,红军翻越夹金山。夹金山一年四季冰雪覆盖,山谷间悬有巨大冰柱,道路艰险,空气稀薄。越往上爬,呼吸就越困难。甚至指战员们呼出的气,都会凝成霜。山上的气候更是神鬼莫测,冰雹往往毫无征兆,说来就来。鸡蛋大的冰雹打得指战员们鼻青脸肿,行进更为困难。经常有指战员们一脚踏空,摔进了雪崖里。全靠战友们用绑腿结绳放下去,才有可能将他们拉上来。

在夹金山上,不知有多少熬过了血战湘江,经历了四渡赤水,跨过了金沙江的红军指战员,因体力衰竭而牺牲。幸存的人们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几乎是一步一喘,相互搀扶着,才翻过了夹金山,来到卓克基,在这里进行休整。
卓克基地势较平,当地居民以羌族为主。红3军团所驻的刷金寺,有条约500米长的街,街边尽是木头房子,其中有不少小店铺,这在当地就算异常繁华之所了。但离开这条街不远,就是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了。
红军来到之前,蒋军在当地进行了长期宣传,并对群众进行了恐吓。因此,红军在此休整筹粮,准备过草地,工作进行得很不顺利。经过反复宣传,当地群众见红军指战员虽然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说话和气,秋毫无犯,便试着将坚壁清野起来的粮食拿出一些,卖给红军。而红军为了不让群众吃亏,不仅坚持公买公卖,而且用从江西千辛万苦一路挑来的银元付款,不用在当地百姓中信用差的各类杂钞,这极大赢得了群众好感。于是,愿意卖给红军粮食的人越来越多了。
不过,当地种植的主粮是青稞,这让以江西、福建、湖南人为主的红军指战员很不适应。刚开始,大伙拿青稞当大米煮,闹出了不少笑话。后来在当地群众的指点下,人们借来群众的石磨,将青稞磨成粉状,加工成糍粑作为军粮。
不过,糍粑这种食品对吃惯大米的人来说,不太好消化,必须在食用时配以茶水才能勉强下咽。可是,红军能找到的茶叶,都是经过发酵后压成的茶砖。这东西虽然便于储存及长途运输,但茶砖里的茶梗很多,普通的茶砖质量也一般,因此入口的口感对于红军指战员们来说,一时很难适应。故此很多人食欲大减。为此,上级还专门就此开展思想工作,将吃难咽的糍粑、喝苦涩的劣茶,当成任务来完成。
当然,光吃这个是不行的。更何况卓克基及其周边地广人稀,物产算不上丰饶,一下子涌来这么多部队,青稞的存量不可能支撑太长时间,要另想办法才行。于是,各部队纷纷派出身体情况相对好的一些指战员,到周边搜寻一下可以果腹的东西,为接下来的长途行军准备军粮。
那段艰苦的日子里,筹粮分队搜索范围扩展到离驻地几十里之外了,但很多时候仍然要靠碰运气。
有一天,红3军团一支筹粮队前出到刷金寺西北方向约30里远的地方寻找食物,一无所获,众人正沮丧时,突然遇到了一群野牦牛。牦牛这种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区才有的特殊物种,性情及体格比南方常见的水牛要强悍得多。饶是红军指战员大多是农家子弟出身,打小没少放牛,第一次见到成群奔跑的凶悍牦牛群,也不免为之震撼。更让人惊叹的是,这群野生牦牛居然视红军战士为擅入其领地的“入侵者”,成群结队直冲过来,将这些一路从江西打到四川,从未惧怕过任何对手的红军指战员撵得“落荒而逃”。
有腿脚稍慢的战士,眼瞅着要被这些野牦牛追上,迫不得已鸣枪示警,想把它们吓跑。没想到,这群没怎么见过世面的牦牛竟然被枪声激怒了,变得更加疯狂。为了自卫,有红军战士不得不开枪自卫。结果这些天不怕、地不怕、野惯了的生物皮糙肉厚,挨了好几枪仍然还发蛮,待鲜血流尽才嗷嗷倒地,翻滚挣扎了一番才气竭而亡。直到这会儿,其他牦牛才害怕,四散奔逃。
事后检查,红军这边以几人轻伤的代价,击毙了3头野牦牛。受伤的战士并无大碍,但如何善后却给大伙儿出了个难题。红军初到此地,对当地的地理、民情、风俗一概不熟。被击毙的牦牛究竟是无主之物,还是当地人饲养的,人们心里没谱。大伙儿商量后兵分几路,一路就地守着牦牛尸体,其他人四处搜寻,看看能不能找到住家或牧民。结果天快黑了,外出的人空手而归,什么线索都没能寻见。
按说,在这种情况下,基本可以确定这些牦牛是野生的了。但是,红军经过开会讨论,为保险起见,还是决定在当地竖起一面颇为显眼的红旗。在红旗下方,用石块压上一张纸条,纸条留一半在外面,好让人发现。上面写明因为受到攻击,红军迫不得已才开枪打死了3头牦牛,希望老乡见谅。另外,因为军粮紧张,这些牦牛连皮带骨都必须带回驻地,因此留下一些银元作为对老乡的赔偿。为防银元散失,留下的银元用布包好,压在石头下面的中央位置。
等做完这些,大伙才将3头野牦牛分了,一人扛上一块往回走。等回到驻地,向当地老乡一打听,人们这才知道自己多虑了。红军猎杀野牦牛,还在原地留银元和字条的轶事传开后,让当地百姓颇为动容。连头人、地主和奴隶主这样顽固势力,也闭上了嘴巴,红军在当地筹粮容易了许多。
至于带回来的那3头野牦牛,红军一点也没浪费。牛骨头用来熬汤,牛皮没条件硝制,就用刀裁剪成小块,做成皮带和鞋底。这么做的好处是,在必要时,这些未硝制的皮制品仍然可以用来充饥。至于牛肉,大伙儿当时没舍得打牙祭,而是将其晒成肉干,切成小块或碾成肉末,每人分上一点。鉴于牛肉热量高,又得来不易,这都是应急救命粮。没有命令,不许擅自食用。
在以后的征途中,缺粮一直困扰着红军。在那艰难的日子,动用一块牛肉干或一把牛肉粉,将其撒进锅里煮成糊糊,都要经过批准。这3头野生牦牛,不知挽救了多少指战员的性命,也算做出了贡献。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