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到企業走訪了解企業融資訴求。 林其欣 攝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兩者共生共榮。
在統籌推進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莆田市紮實做好穩金融等“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在落實中央、省裡有關政策的同時,結合實際出實招、解難題,推動銀行業積極扶持實體企業發展,為經濟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如今,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否得到有效解決?銀行業扶持實體企業發展還存在哪些不足?近日,按照市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安排,結合開展“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對莆田市銀行業扶持實體企業發展情況進行跟蹤調研,并提出建議交由市政府研究處理。
▲ 聚焦重點全力扶持
“在‘金服雲’平台自主注冊、釋出融資需求,就有銀行人員主動上門對接。”位于北岸經開區山亭鎮的一家公司負責人昨告訴記者,前不久因營運需要,急需一筆資金周轉,公司通過“金服雲”平台釋出融資需求後,莆田農商銀行客戶經理第一時間聯系企業,開展實地走訪調查。很快,該銀行向公司投放了990萬元“戰疫小微貸”流動資金貸款,解決了公司燃眉之急。
同樣,仙遊某食品公司去年受疫情影響銷售額下降,企業主鄭某為了擴大經營,今年新簽訂了幾個調味料品牌的區域代理,但因周轉資金不足,給他造成不小的困擾。郵儲銀行仙遊縣支行客戶經理了解到這一情況後,主動指導該企業申報纾困企業名單,在短短10天内幫助企業獲得800萬元低利率“纾困貸”。與普通貸款相比,一年可節省利息支出約16萬元。
急企業之所急,解企業之所困。莆田市銀行業服務實體企業融資的案例還很多。
“莆田市貫徹金融惠企政策,建立金融服務平台,強化政銀企深度合作,有效緩解了部分實體企業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的問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能力和環境有較大提升。”此次專題調研中,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對莆田市銀行業扶持實體企業發展的成效予以了充分肯定。
據介紹,莆田市相關部門及各金融機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充分重視、聚焦重點,全力扶持實體企業發展。市上司還根據工作分工,分别挂鈎一個行業“白名單”企業工作,指導助企服務活動,牽頭協調解決挂鈎行業反映的問題;各行業主管部門牽頭做好本行業“白名單”企業服務工作。各方形成工作合力,金融、發改、工信、人社、稅務、人行、銀保監等多部門組成聯席會議,重點研究銀行業扶持實體企業工作,協同發力,提升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
▲ 創新舉措優化服務
建行莆田分行等3家機構支援17個直播新業态基地建設,超2000家紅木、珠寶、工藝美術等行業銷售商開播帶貨。農行莆田分行等機構支援3家第三方市場化會展經營公司,協助成功舉辦購物節、啤酒節等活動,助力拓銷路,促消費。浦發銀行莆田分行與三棵樹公司合作,為其下遊經銷商提供“供應鍊快貸”金融服務,累計辦理436筆6922萬元……
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莆田市銀行業聚焦實施強産業、興城市“雙輪”驅動和全方位推進高品質發展超越,發揮職能作用,主動對接服務實體企業,實作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各大銀行在推出各類信貸幫扶産品的同時,多措并舉靠前優化服務,積極主動扶持企業發展。
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指出,莆田市銀行業創新機制、綜合施策,創新産品、有效拓展,創新平台、對接融資,真切幫扶實體企業發展。
制圖:劉智豪
據了解,莆田市建立“白名單”企業機制,2020年以來,共認定1340家“白名單”企業,建構“1+N”政策體系,出台激勵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政策措施,用足用好各項金融惠企政策,全面賦能推動“白名單”企業發展,目前已有392家“白名單”企業獲得融資擔保總額度16.57億元。
莆田市金融機構主動用力,在全省率先推出“信易貸”抗疫專屬産品,創新多款金融産品,為425戶企業融資58.27億元。積極推動小微金融服務增量擴面,2020年以來,已給納稅評級B級以上的514戶小微企業授信40.6億元,發放貸款28.33億元。
同時,莆田市着力推動莆惠金服平台建設,從源頭上解決政銀企資訊不對稱等問題,目前該平台累計注冊使用者1.91萬戶,為全市811家企業發放銀行貸款64.55億元。
調研組發現,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莆田市金融生态逐漸趨于良好。開展了“百行進萬企,抗疫助企在行動”融資對接,推出信貸融資收費“十嚴禁”,推進金融服務減費讓利,提升金融服務供給水準,全市金融機構共向企業讓利超過20億元。優化服務實體經濟質效考評體系,提升制造業信貸投放考核權重。加強風險排查、有效化解,對逃廢債犯罪活動行為保持嚴打态勢,全市不良貸款實作“雙降”,營造了良好金融生态環境。
▲ 精準把脈提出建議
一線調研摸實情,精準把脈謀思路。為深入了解莆田市銀行業扶持實體企業情況,收集企業融資等方面的心聲,調研組還聽取市金融辦、市發改委、莆田銀保監分局等部門彙報,召開實體企業代表座談會,并實地走訪荔城區、北岸管委會等地部分重點項目和企業。
▲農行莆田涵江支行組織人員到正源飼料公司走訪,對接企業融資需求。 鄭靜靜 攝
信貸資金仍難以流入實體企業,協同關聯機制有待健全,“白名單”企業融資受惠面還不夠大……這些問題制約着銀行業服務實體企業發展的實效。
找準症結,提出對策。調研組認為,要增進共識、真心幫扶。實體企業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堅定發展信心。政銀企要同心協力,把幫扶實體企業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科技創新驅動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主動摸清狀況、梳理政策、盤點不足,從源頭上為中小微企業融資賦能增信,幫助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等問題。要兌現政策,讓企業應享盡享,應享快享。
機制還需進一步健全,實作精準幫扶。比如,完善評估篩選機制,健全完善“白名單”企業評估篩選導則,完善分行業“白名單”企業服務流程,嚴格名單準入管理,建立健全“白名單”企業名錄庫。健全增信擔保機制,建立政府、銀行風險共擔的風險補償機制,發揮市資産運管公司資産代持代償和市金控公司、市中小企業再擔保公司增信擔保作用,同時探索供應鍊融資和訂單融資等模式,積極為實體企業增信賦能。完善滾動管理機制,對“白名單”企業貸後營運及貢獻情況實行定期通報、滾動管理,確定幫扶實效不走偏。完善監管考核評價機制,加強貸款資金流向監管,嚴控不良貸款反彈。
“整合資源、合力幫扶。”調研組建議,整合資訊資源,提高資訊歸集的及時性、資料的準确性,促進金融機構精準對接企業。整合财政資金,統籌使用好财政性資金,充分發揮産業發展引導基金、穩崗就業基金等各類專項基金作用以及資産運管公司收儲代持增信功能,綜合運用貸款貼息、設立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和财政資金以獎代補的方式,大力支援符合産業發展方向、有發展潛力的實體企業發展壯大。建立雙向激勵機制,用财政性存款增量激勵幫扶實體企業融資較突出的商業銀行。同時,抓好考核促落實,行業主管部門要強化對工作落實情況的考核通報,切實以考核促落實,確定惠企政策精準精細、具體措施落地落實。
(來源:湄洲日報 記者:周淩瀚 編輯:蔡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