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到企业走访了解企业融资诉求。 林其欣 摄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两者共生共荣。
在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莆田市扎实做好稳金融等“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落实中央、省里有关政策的同时,结合实际出实招、解难题,推动银行业积极扶持实体企业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如今,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银行业扶持实体企业发展还存在哪些不足?近日,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结合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对莆田市银行业扶持实体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并提出建议交由市政府研究处理。
▲ 聚焦重点全力扶持
“在‘金服云’平台自主注册、发布融资需求,就有银行人员主动上门对接。”位于北岸经开区山亭镇的一家公司负责人昨告诉记者,前不久因运营需要,急需一笔资金周转,公司通过“金服云”平台发布融资需求后,莆田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第一时间联系企业,开展实地走访调查。很快,该银行向公司投放了990万元“战疫小微贷”流动资金贷款,解决了公司燃眉之急。
同样,仙游某食品公司去年受疫情影响销售额下降,企业主郑某为了扩大经营,今年新签订了几个调味料品牌的区域代理,但因周转资金不足,给他造成不小的困扰。邮储银行仙游县支行客户经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指导该企业申报纾困企业名单,在短短10天内帮助企业获得800万元低利率“纾困贷”。与普通贷款相比,一年可节省利息支出约16万元。
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困。莆田市银行业服务实体企业融资的案例还很多。
“莆田市贯彻金融惠企政策,建立金融服务平台,强化政银企深度合作,有效缓解了部分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的问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和环境有较大提升。”此次专题调研中,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对莆田市银行业扶持实体企业发展的成效予以了充分肯定。
据介绍,莆田市相关部门及各金融机构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充分重视、聚焦重点,全力扶持实体企业发展。市领导还根据工作分工,分别挂钩一个行业“白名单”企业工作,指导助企服务活动,牵头协调解决挂钩行业反映的问题;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做好本行业“白名单”企业服务工作。各方形成工作合力,金融、发改、工信、人社、税务、人行、银保监等多部门组成联席会议,重点研究银行业扶持实体企业工作,协同发力,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 创新举措优化服务
建行莆田分行等3家机构支持17个直播新业态基地建设,超2000家红木、珠宝、工艺美术等行业销售商开播带货。农行莆田分行等机构支持3家第三方市场化会展经营公司,协助成功举办购物节、啤酒节等活动,助力拓销路,促消费。浦发银行莆田分行与三棵树公司合作,为其下游经销商提供“供应链快贷”金融服务,累计办理436笔6922万元……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莆田市银行业聚焦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和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对接服务实体企业,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各大银行在推出各类信贷帮扶产品的同时,多措并举靠前优化服务,积极主动扶持企业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指出,莆田市银行业创新机制、综合施策,创新产品、有效拓展,创新平台、对接融资,真切帮扶实体企业发展。
制图:刘智豪
据了解,莆田市建立“白名单”企业机制,2020年以来,共认定1340家“白名单”企业,构建“1+N”政策体系,出台激励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用足用好各项金融惠企政策,全面赋能推动“白名单”企业发展,目前已有392家“白名单”企业获得融资担保总额度16.57亿元。
莆田市金融机构主动用力,在全省率先推出“信易贷”抗疫专属产品,创新多款金融产品,为425户企业融资58.27亿元。积极推动小微金融服务增量扩面,2020年以来,已给纳税评级B级以上的514户小微企业授信40.6亿元,发放贷款28.33亿元。
同时,莆田市着力推动莆惠金服平台建设,从源头上解决政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目前该平台累计注册用户1.91万户,为全市811家企业发放银行贷款64.55亿元。
调研组发现,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莆田市金融生态逐渐趋于良好。开展了“百行进万企,抗疫助企在行动”融资对接,推出信贷融资收费“十严禁”,推进金融服务减费让利,提升金融服务供给水平,全市金融机构共向企业让利超过20亿元。优化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考评体系,提升制造业信贷投放考核权重。加强风险排查、有效化解,对逃废债犯罪活动行为保持严打态势,全市不良贷款实现“双降”,营造了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 精准把脉提出建议
一线调研摸实情,精准把脉谋思路。为深入了解莆田市银行业扶持实体企业情况,收集企业融资等方面的心声,调研组还听取市金融办、市发改委、莆田银保监分局等部门汇报,召开实体企业代表座谈会,并实地走访荔城区、北岸管委会等地部分重点项目和企业。
▲农行莆田涵江支行组织人员到正源饲料公司走访,对接企业融资需求。 郑静静 摄
信贷资金仍难以流入实体企业,协同联动机制有待健全,“白名单”企业融资受惠面还不够大……这些问题制约着银行业服务实体企业发展的实效。
找准症结,提出对策。调研组认为,要增进共识、真心帮扶。实体企业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坚定发展信心。政银企要同心协力,把帮扶实体企业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主动摸清状况、梳理政策、盘点不足,从源头上为中小微企业融资赋能增信,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等问题。要兑现政策,让企业应享尽享,应享快享。
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实现精准帮扶。比如,完善评估筛选机制,健全完善“白名单”企业评估筛选导则,完善分行业“白名单”企业服务流程,严格名单准入管理,建立健全“白名单”企业名录库。健全增信担保机制,建立政府、银行风险共担的风险补偿机制,发挥市资产运管公司资产代持代偿和市金控公司、市中小企业再担保公司增信担保作用,同时探索供应链融资和订单融资等模式,积极为实体企业增信赋能。完善滚动管理机制,对“白名单”企业贷后运营及贡献情况实行定期通报、滚动管理,确保帮扶实效不走偏。完善监管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贷款资金流向监管,严控不良贷款反弹。
“整合资源、合力帮扶。”调研组建议,整合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归集的及时性、数据的准确性,促进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企业。整合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好财政性资金,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稳岗就业基金等各类专项基金作用以及资产运管公司收储代持增信功能,综合运用贷款贴息、设立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和财政资金以奖代补的方式,大力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有发展潜力的实体企业发展壮大。建立双向激励机制,用财政性存款增量激励帮扶实体企业融资较突出的商业银行。同时,抓好考核促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要强化对工作落实情况的考核通报,切实以考核促落实,确保惠企政策精准精细、具体措施落地落实。
(来源:湄洲日报 记者:周凌瀚 编辑: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