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杉資本計劃重組:拟成立常青基金

作者:母基金周刊

日前,紅杉資本通過公開信的形式透露了一則重磅消息。紅杉資本宣布:公司計劃通過紅杉基金重塑投資結構,圍繞一個單一的永久性結構重組紅杉資本,成立紅杉基金(TheSequoiaFund)。這隻基金将持有其在美國和歐洲的所有投資,包括上市公司的股份。

大膽的創新

紅杉資本提到,自1972年以來,我們一直站在時代的前沿,見證有遠見的商業和技術領袖不斷推動可能性的極限。而這僅僅是個開始。

風險資本的創新并沒有跟上我們服務的公司的步伐。我們的行業仍受制于始于上世紀70年代首創的僵化的10年基金周期。随着晶片的縮小和軟體飛向雲端,風險投資繼續在相當于軟碟的業務上運作。曾幾何時,10年基金周期是合理的。但它所基于的假設不再成立,過早地削弱了有意義的關系,并使公司及其投資夥伴産生錯位。

最優秀的創業者希望對世界産生持久的影響。他們的雄心并不局限于10年。耐心和長期的夥伴關系會産生非凡的結果。對紅杉資本來說,10年基金周期已經過時。

基于此,紅杉資本宣布,将進行迄今為止“最大膽的創新,以幫助創始人們共同建立在21世紀經久不衰的公司。”

接下來,紅杉資本的有限合夥人将投資于紅杉基金,這是一個開放式的流動性投資組合。紅杉基金将依次将資金配置設定給一系列封閉式子基金,用于從成立到首次公開募股的每個階段的風險投資。這些風險投資的收益将以一個持續的回報循環回流到紅杉基金。投資将不再有“到期日”。

紅杉資本表示:這種新結構徹底消除了基金與企業合作中所有人為設定的時限,“這使得我們能夠幫助他們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充分發掘和實作企業的價值潛力。紅杉可以在企業IPO後很長時間内持有公開股票,并為LP尋求最佳的長期回報,這些LP中的大多數都是非營利組織和捐贈基金。”未來,紅杉基金的唯一重點就是為成員企業和LP創造長期增量價值。

“無限的遊戲”

通常情況,常青基金沒有固定的存續期限或者存續期限很長。從這點來看,和存續期有限基金相比,競争優勢明顯。通常情況下基金一般10年投資和退出(國内一般存續期是7-9年甚至更短,國外是12-14年),由此取得的收益還給基金的投資者。常青基金希望投資項目一直持有到價值最大化,投項目不用擔心退出壓力,公司上市後,隻要業務發展前景可期,基金可以繼續持有,特别是網際網路公司在上市後繼續長期迅猛增長。

2010年巴菲特在股東大會提及PE投資對追求價值投資的人來說是糟糕的模式。他舉例說明:某投資機構投過一個企業,投了4-5年,賣掉後募第二個基金,三年之後把這個公司重新買回來,又持有4-5年又賣掉了,每一次持有大概都賺了5-6倍,但中間漏掉了那麼幾倍,是以實際上可能五十倍的收益,但隻實作了二十倍。沒有享受到長期複利帶來的這種超大回報。

常青基金也設計了改善LP流動性的機制。每過一段時間(通常是5-7年,4-5個周期,比如,今日資本基金是28年),LP可以要求退出。具體做法是評估項目公司的估值,作為向LP支付的依據,同時向普通合夥人(GP)發放分紅。這種設計讓LP更容易調整承諾資本,其開放性和靈活性使許多LP更加放心。退出需要評估當時投資組合的估值。項目公司的估值是常青基金的主要挑戰,但可以事先GP與LP商定,估值通過第三方出價、項目公司利潤、或由共同認可的第三方提供評估;但一般來說,常青基金的LP都是長期投資者,大部分投資常青基金的LP看重的是此類基金對項目公司的長期關注,而不是短期的DPI,是以往往不會在基金設立後的幾年内就馬上要求套現,但如果很多LP要求套現的話基金營運就會遇到很大挑戰。

在LP的投資成本方面,長青基金也具有一定優勢。市場圍繞基金标準2-20的費用如何演變進行了很多讨論。其中一種引起廣泛關注的政策是常青基金結構,對于LP而言,由于沒有存續期限,GP隻需設一個基金而不是連續設立幾期基金,隻收取單一的管理費,對連續投資的LP有利,減少成本的同時防止“資本尋租”和财務杠杆。

對于基金營運,常青基金相對于普通的基金,GP可以長期專注于價值創造。比如沒有不斷募資的壓力,當然也規避了募資過程中的諸多繁瑣的事務性工作,可以專注于投資本身。同時,沒有退出期限的壓力,特别出售資産(有時以折價出售)以滿足短期投資期限的的壓力。

對于創業者而言,資本更有耐心,理論上可以幫助創業團隊把陽光放的更遠,去追求更大的願景。GP沒有幾年投完一定金額的壓力,可以慢慢看,慢慢挑選,對于需要快速融資的項目和利用時間壓力當談判籌碼的團隊來說不利。

近年來,傳統的私募股權基金逐漸受到挑戰,高昂的管理費,LP投資的流動性匮乏,以及最好公司反被最早出售等情況使許多機構投資者對标準基金結構感到不滿。從長遠來看,基金結構和戰略正在變得更加多樣化,這讓創業公司能夠找到最能滿足其需求的資本來源,可以選擇最适合企業的增長目标和業務政策,讓機構LP有更多的配置選擇。

結語

在美國的監管架構下,紅杉資本的這一設想極具創新性,在統一機構品牌和募資通道的同時,很可能賦予缺乏流動性的一級市場投資以較高流動性的可能,但在國内的架構下,受限于資金池、嵌套等監管紅線,缺乏實踐的現實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