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亞當·斯密洞悉人性的30句經典名言

嗨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分享亞當·斯密的經濟+人生哲學。

亞當·斯密,英國經濟學家,現代經濟學之父,最有名的作品是《國富論(豆瓣評分9.5)》、《道德情操論(豆瓣評分8.8)》。

他以經濟現象與人性結合起來,神奇地形成了一種類似人生哲學的觀點。有點像一位披着經濟學外衣的人生哲學家。我想,這也許能為我們想要的人生提供更多的可能。

關于他人的自利心

“從來不向他人乞求憐憫,而是訴諸他們的自利之心;從來不向他人談自己的需要,而是隻談對他們的好處。”

關于愛和認同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辛苦勞作,來回奔波是為了什麼?所有這些貪婪和欲望,所有這些對财富、權力和名聲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歸根結底,是為了得到他人的愛和認同。”

關于等級和秩序

“等級差别和社會秩序的基礎就是建立在人們傾向于同情和附和富者、強者的感情之上。”

關于虛榮

“虛榮總是建立在我們相信自己是受人注意和被人贊許的基礎上。”

關于财富的增加

“要獲得内心平靜就必須做到‘身體健康、沒有負債、問心無愧’。如果這些條件能夠達到,那麼财富的增加會是多餘。”

關于被愛與利益的取舍

“意識到被人所愛,自有一種滿足感,對一個心思纖細與感覺敏銳的人來說,這種滿足感帶給他的幸福,比他或許會期待的那一切可能從被人所愛當中得到的實質利益更為重要。”

關于科學

“科學是解狂熱和迷信之毒的良藥。”

關于仁慈和正義

“仁慈猶如美化建築的裝飾品,而不是支撐建築物的地基。是以,呼籲人們實踐仁慈已經足夠,沒有必要強加于人。相反,正義好比支撐整個大廈的中心支柱。這根柱子一旦動搖,那麼人類社會這個宏大而雄偉的建築必定會在轉眼間土崩瓦解。是以,正義必須要靠強制來推行。”

關于财富與權力

“财富是用于交換勞動的權力。”

關于“純粹的正義”和“現實的善行”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純粹的正義隻是一種消極的美德,它隻是阻止我們去傷害鄰居。一個人僅僅克制自己,不去侵犯鄰居的人身、财産或名譽,确實隻有一丁點可取之處。因為正義是合宜的,是以它總是獲得我們的贊同。但是因為正義并非真正的和現實的善行,是以,它幾乎不值得感激。”

關于善行

“比惡毒更加可怕的是善行,因為善行過分,就不受良心的管制。”

關于共情

“我們贊同别人的情感,并不意味着我們和對方的情感一定要完全相同。”

關于愛他與自愛

“我們所需的食物不是出自屠宰業者、釀酒業者、面包業者的恩惠,而僅僅是出自他們自己的利益的顧慮,我們不要求于他們的愛他心,隻要求助于他們的自愛心。我們不要向他們說我們必需,隻說他們有利。”

關于節儉與勤勞

“誠然,未有節儉以前,須先有勤勞,節儉所積蓄的物,都是由勤勞得來。但是若隻有勤勞,無節儉,有所得而無所貯,資本決不能加大。”

關于剝奪與得到

“剝奪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比讓我們得不到該得到的東西要更嚴重。是以,侵犯财産,比僅僅撕毀契約罪惡更大。”

關于“偉大人性”和“自我控制”

“我們會經常發現,在世界上具有偉大人性但是卻缺乏自我控制的人,在追求最高榮譽時,一旦碰到困難和危險,就懶惰,猶豫,容易沮喪;相反,我們也常常發現能夠完善地進行自我控制的人,沒有任何困難可以吓到倒他們的勇氣,沒有任何危險能夠驚駭他們,但同時,他們對有關正義或人性的全部感覺似乎無動于衷。”

關于自利與分工

“交換傾向出于自利的動機,并且引發了分工。”

關于個人不受控制的追逐與消費行為

“每個人都不斷努力為自己所能支配的資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當然,他所考慮的是自身的利益。但是,他對自身利益的關注自然會(或者說,必然會)使他青睐最利于社會的用途。這就像“有一隻無形的手”在引導着他去盡力達到一個他并不想要達到的目的。”

關于對自我關注的節制

“我們談論關于自己的事情時必須有所節制。我們不能指望,我們的同伴對所有這些事物很感興趣就像我們自已一樣。人類交往中的一個重要障礙,就是很很多人缺乏這種節制。”

關于國家的富有

“一個國家的富有不在于貨币的多少,而在于生活必需品的豐富。”

關于好的經濟制度

“什麼是好的經濟制度,一個好的經濟制度就是鼓勵每個人去創造财富的制度。”

關于社會的經濟發展成果

“如果一個社會的發展成果不能充分流到大衆手中,那麼它在道義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風險的,因為它注定要威脅到社會的穩定。”

關于自私

“人天生,并且永遠,是自私的動物。”

關于如何對待自私

“多想别人,少想自己;節制自私,發揮仁愛,構築完美人性。”

希望本次的文章,給你思想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