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盛宣懷花30萬兩銀子買了一個職位 一年後大清滅亡了

作者:海峽網絡

1911年5月,清朝攝政王載沣任命慶親王奕劻為内閣總理大臣,籌組新内閣。

籌組新内閣是清末新政的一部分。然而,奕劻卻将這當作一個發财的機會。

奕劻,滿洲鑲藍旗人,他是乾隆皇帝的曾孫,根正苗紅,雖然不學無術,但憑借一手好字,深得慈禧太後寵信,在官場上順風順水,擔任領班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内政外交一把抓,權傾一時。慈禧太後死後,奕劻又被攝政王載沣任命為内閣總理大臣,這就是首相了。

盛宣懷花30萬兩銀子買了一個職位 一年後大清滅亡了

然而,奕劻貪得無厭,公開賣官鬻爵,在晚清官場人盡皆知。這次奉命組閣,奕劻自然不會放過發财的機會。

新内閣除了内閣總理大臣外,還有内閣協理大臣、外務部外務大臣、民政部民政大臣等11個國務大臣,以及都察院、弼德院、典禮院等組成機構官職。這些官職裡面,大多數要提供給皇族成員,奕劻難以獲利;隻有一些不太重要的職位,皇族成員看不上,奕劻才能上下其手。

比如,郵傳部郵傳大臣。

郵傳部設定于1906年,主管交通行政事宜,分設船政、路政、電政、郵政、庶務5司。郵傳部的主管有尚書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從1906年至1911年,郵傳部尚書更換頻繁,短短5年,就更換了8名尚書,差不多半年時間就換了一名尚書。是以人們戲稱“郵傳部不利堂官”。

盛宣懷花30萬兩銀子買了一個職位 一年後大清滅亡了

對于郵傳大臣一職,皇族成員自然看不上,于是奕劻就公開放出話來,将這個官職标價30萬兩銀子售賣。30萬兩銀子是一筆不小的數字,畢竟,當年段芝貴獲得黑龍江巡撫一職也才花費了10萬兩銀子。是以,沒有多少人來買郵傳大臣一職。

過了一陣時間,著名的“紅頂商人”盛宣懷找上門來,掏出30萬兩銀子買郵傳大臣一職。奕劻見買家是盛宣懷,獅子大開口,坐地起價,将郵傳大臣的官職漲到60萬兩銀子。

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盛宣懷有錢。

盛宣懷,字杏荪,生于1844年,祖籍江蘇江陰,出生于江蘇常州。盛宣懷在1870年進入李鴻章幕府,成為李鴻章的一名得力幹将,幫他辦理洋務。盛宣懷在李鴻章手下,幹了不少事情,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一如胡雪岩之與左宗棠。1905年7月,盛宣懷獲得朝廷加恩,被允許在紫禁城騎馬上朝。

盛宣懷花30萬兩銀子買了一個職位 一年後大清滅亡了

清朝晚期,官商不分。盛宣懷在官場平步青雲的同時,也通過經商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堪稱富可敵國。盛宣懷到底多有錢?當他死後,李經方為他執行遺囑,經過兩年多的清理,統計出他家的遺産有1160餘萬兩銀子。

對于盛宣懷這麼有錢的一個人,奕劻當然要好好敲一筆“竹杠”。不過,盛宣懷不是傻子,他怎麼舍得白白多出30萬兩銀子呢?于是,盛宣懷找了關系,最終還是用30萬兩銀子,從奕劻手裡買來了郵傳大臣的職務。

于是,盛宣懷便成為清末新内閣的一員,擔任郵傳部郵傳大臣。

然而,此時的大清王朝,已經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了。盛宣懷擔任郵傳部郵傳大臣沒幾個月,10月10日,武昌起義就爆發了,敲響了大清王朝的喪鐘。第二年,清朝宣告壽終正寝。

盛宣懷花30萬兩銀子買了一個職位 一年後大清滅亡了

而且,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盛宣懷與武昌起義有很大的關系。

原來,盛宣懷擔任郵傳部郵傳大臣後,強行将各省自己建立的鐵路、郵政收歸國有,遭到地方士紳的激烈反對,在四川、廣東、湖南和湖北等地引發了“保路運動”。當清廷調動湖北軍隊進行四川彈壓“保路運動”時,湖北新軍趁機發起了“武昌起義”。

【參考資料:《清史稿》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