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賞美文|青紗帳 作者:王統照 誦讀:王卉

作者:封面新聞

作者:王統照 誦讀:王卉

稍稍熟悉北方情形的人,當然知道這三個字——青紗帳,帳字上加青紗二字,很容易令人想到那幽幽的、沉沉的、如煙如霧的趣味。其中大約是小簟輕衾吧?有個詩人在帳中低吟着“手倦抛書午夢涼”的句子;或者更宜于有個雪膚花貌的“玉人”,從淡淡的燈光下透露出橫陳的豐腴的肉體美來,可是煞風景得很!現在在北方一提起青紗帳這個暗喻格的字眼,汗喘,氣力,光着身子的農夫,橫飛的子彈,槍,殺,劫擄,火光,這一大串的人物與光景,便即刻聯想得出來。

北方有的是遍野的高粱,亦即所謂秫稭,每到夏季,正是它們茂生的時季。身個兒高,葉子長大,不到曬米的日子,早已在其中可以藏住人,不比麥子豆類隐蔽不住東西。這些年來,北方,凡是有鄉村的地方,這個嚴重的青紗帳季,便是一年中頂難過而要戒嚴的時候。

當初給遍野的高粱贈予這個美妙的别号的,夠得上是位“幽雅”的詩人吧?本來如刀的長葉,連接配接起來恰像一個大的帳幔,微風過處,稈、葉搖拂,用青紗的色彩作比,誰能說是不對?然而高粱在北方的農産植物中是具有雄偉壯麗的姿态的。它不像黃雲般的麥穗那麼輕袅,也不是谷子穗垂頭委瑣的神氣,高高獨立,昂首在毒日的灼熱之下,周身碧綠,滿布着新鮮的生機。高粱米在東北幾省中是一般家庭的普通食物,東北人在别的地方住久了,仍然還很歡喜吃高粱米煮飯。除那幾省之外,在北方也是農民的主要食物,可以糊成餅子,攤作煎餅,而最大的用處是制造白幹酒的原料,是以白幹酒也叫做高粱酒。中國的酒類性烈易醉的莫過于高粱酒。可見這類農産物中所含精液之純,與北方的土壤氣候都有關系,但高粱的特性也由此可以看出。

為什麼北方農家有地不全種能産小米的谷類,非種高粱不可?據農人講起來自有他們的理由。不錯,高粱的價值不要說不及麥、豆,連小米也不如。然而每畝的産量多,而尤其需要的是燃料。我們的都會地方現在是用煤,也有用電與瓦斯的,可是在北方的鄉間因為交通不便與價值高貴的關系,主要的燃料是高粱稭。如果一年地裡不種高粱,那麼農民的燃料便自然發生恐慌。除去為作粗糙的食品外,這便是在北方夏季到處能看見一片片高稈紅穗的高粱地的緣故。

高粱的收獲期約在夏末秋初。從前有我的一位族侄,——他死去十幾年了,一位舊典型的詩人,——他曾有過一首舊詩,是極好的一段高粱贊:

“高粱高似竹,遍野參差綠。粒粒珊瑚珠,節節琅玕玉。”

農人對于高粱的紅米與長稈子的愛惜,的确也與珊瑚、琅玕相等。或者因為這等農産物品格過于低下的緣故,自來少見諸詩人的歌詠,不如稻、麥、豆類常在中國的田園詩人的句子中讀得到。

但這若幹年來,高粱地是特别的為人所憎惡畏懼!常常可以聽見說:“青紗帳起來,如何,如何?……”“今年的青紗帳季怎麼過法?”因為每年的這個時季,鄉村中到處遍布着恐怖,隐藏着殺機。通常在黃河以北的土匪頭目,叫做“稈子頭”,望文思義,便可知道與青紗帳是有關系的。高粱稈子在熱天中既遍地皆是,容易藏身,比起“占山為王”還要便利。

青紗帳,現今不複是詩人、色情狂者所想象的清幽與挑撥肉感的所在,而變成鄉村間所恐怖的“魔帳”了!

多少年來帝國主義的迫壓,與連年内戰,捐稅重重,官吏、地主的剝削,現在的農村已經成了一個待爆發的空殼。許多人想着回到純潔的鄉村,以及想盡方法要改造鄉村,不能不說他們的“用心良苦”,然而事實告訴我們,這樣枝枝節節、一手一足的辦法,何時才有成效!

青紗帳季的恐怖不過是一點表面上的情形,其是以有散布恐惶的原因多得很呢。

“青紗帳”這三個字徒然留下了極淡漠的、如煙如霧的一個表象在人人的心中,而内裡面卻藏有炸藥的引子!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