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最“暧昧”的江西城市,口音與湖南相同,吃飯的口味都和湖南一樣”餐餐不辣不歡“,甚至超過湖南,全國第一
萍鄉市是江西西部城市,與湖南長沙、株洲接壤,無論從地理還是人文上來說,萍鄉深受湖南文化的影響。
方言除蓮花縣講客家話之外,其他縣區都屬湘語系,進入彼此的轄區都能用當地口音進行溝通;經濟上萍鄉的特色産業也與湖南極為相似及互補;

長株潭+萍鄉經濟帶
曆史程序:
在秦朝時萍鄉大部就隸屬長沙郡。
萍鄉最大的河流萍水是湘江水系支流。在陸運不發達的古代,地域間的經商、交流,主要以水路為主。
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九州劃36郡,而萍鄉一大半都是隸屬長沙郡的,直到三國時期,萍鄉才劃分出來成縣,此後便是湖南、江西反複管轄,到元代十九年,才徹底歸屬江西。在湘潭的博物館也有很多關于萍鄉的記載
萍鄉有江南唯一的煤礦,被譽為“江南煤都”,在洋務運動和近代工業化時期的湖南主要用煤都來源于萍鄉。且萍鄉在近代率先進入工業化,湖南至江西務工也非常之多(鼎盛時期的安源煤礦1萬6千的員工中就有8000是湖南人),很多湖南老表都留在了萍鄉娶妻生子。加之萍浏醴起義(秋收起義)更是将湖南與萍鄉的關系進一步拉近,進一步擴大了湖南與湖南的交往。
萍鄉是江西的“西大門”,自古便有“吳楚咽喉”、“湘贛通衢”的美譽,再加之明末清初的6次移民中(江西填湖廣),湖南現居民的大部分都是來自于江西,在日常溝通交往中,萍鄉都為兩省交流必經之地。
在當今,萍鄉人如選擇就近發展和遊玩,都喜歡去臨近的長沙、株洲、浏陽、醴陵遊玩和發展。主要原因在于離得近、交通友善、經濟發達、教育醫療先進和就業機會多。在湖南的長沙、醴陵、株洲、浏陽的街頭,你能經常能看到萍鄉的贛J車牌。
甚有浏陽的小夥伴說;感覺浏陽人都在講萍鄉話。說明萍鄉融入湖南之高。
萍鄉-王林大師座駕
萍鄉武功山5A級風景名勝區每年都有大量來自湖南的遊客。由于萍鄉與湖南交通便利,通往長沙也隻需要半小時(不管是鐵路、高鐵、高速、都非常的便利),搭乘飛機也喜歡去湖南黃花國際機場。
萍鄉房價在江西省排名最低,成本效益最高,周邊有2座機場,高速、鐵路、高鐵等交通便利。西去長沙、南下珠三角、東去長三角和東南沿海都非常的友善,吸引了大量長沙、株洲人前來萍鄉置業,在大街上也經常能看到湖南的車牌及居住、經商來往與萍鄉的湖南人,而且萍鄉人對湖南人特别的熱情、不排斥,非常樂于與湖南老表打交道。在外省工作的萍鄉人見到湖南老表都能走到一起,互相團結互助。
湖南正大力打造長株潭經濟圈,區位輻射區域将會進一步擴大。
萍鄉電瓷産業占據全國中低端産品70%以上份額、占全國出口比重35%。醴陵的工業陶瓷方面也可以和萍鄉互補共融,浏陽的鞭炮産業也可以和萍鄉上栗共同進退,成立産業聯盟,加強區域品牌打造。萍鄉的水泥産業、鋼鐵、煤礦産業也非常具有區位優勢,非常有助于兩地經濟建設的發展。
萍鄉對于長株潭的經濟布局非常重要,對于湖南的經濟騰飛也有着很大的意義。
萍鄉也在積極融入長株潭經濟圈;湖南也在積極與萍鄉進行溝通交流,為納入經濟一體化打造經濟圈特色産業而努力。
湖南辣條,小編每天都能吃一大包
特别是小編最愛吃的辣條和零食。隻要一進超市,看到産品産地基本都是湖南。對地理無概念的小夥伴還會以為自己身處湖南,
是以萍鄉和湖南之間的關系非常奇妙,萍鄉人都對歸入湖南的呼聲也是非常高的。
脫贛入湘澄清
那麼,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的呢?你們有沒有去過萍鄉旅遊呢?覺得萍鄉這座城市怎麼樣呢?你們認為萍鄉“脫贛入湘”有沒有可能呢?有沒有好處呢?江西會讓你如願嗎?
您的點贊、評論、轉發将使小編創作的無限的動力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