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武的特殊使命(之二 )
從北京到加爾各答
撰稿:張華川
圖檔:楊靜雅、孫立衆、樂邁、徐樂天
本文是周軍所寫《張經武的特殊使命》續篇,過去出版的史書依據的是《西藏文史資料選輯》中樂于泓《日記摘抄》,而此摘抄未仔細核對日記的原版,部分内容偏離了史實。本文是參照樂于泓家屬提供的日記原版内容、1951年《人民日報》的原始報道、最新披露的中央檔案館所存若幹頁張經武日記原文寫成。
1951年6月13日,張經武一行二十餘人登上南下的火車。随後的《人民日報》在第一版顯著位置釋出詳細報道。中央赴藏代表前往亞東的消息,受到社會各界和世界媒體熱切關注。

1951年6月15日《人民日報》第一版刊登消息
1951年6月13日,北京前門火車站,左起:凱墨·索安旺堆、土丹旦達、桑頗·登增頓珠、張經武。
張經武6月13日至27日日記原文
6月17日,張經武一行到達廣州火車站,兩廣縱隊司令員、華南軍區第一副參謀長曾生、方副市長迎接(原記錄有誤,應該是廣東省政府第一副主席方方),入住位于沙面附近太平路(現人民南路17号)省府交際處第一招待所,1930年開業、集中西建築風格于一體白宮酒店。
大智門車站
通湘門車站
華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張難先
湖北省政府副主席熊晉槐
歡迎場景五人合影、有一人似為華南分局統戰部秘書長
曾生(少将)1910-1995.
白宮酒店的圖檔
因為機票等問題,要在廣州逗留一段時間,張經武陪同西藏地方政府的三位代表參觀了工廠和風景名勝。并先後見到了華南軍區副司令員黃永勝、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孔石泉、華南分局辦公廳副主任林西、廣州市總工會主席廖似光(女紅軍)、華南分局職工委員會第二書記林锵雲、南方大學(華南師大前身)第一副校長陳唯實。
黃永勝(上将)1910-1983
孔石泉(中将)1909-2002
林西副主任 1916-1993
廖似光主席,參加中央紅軍長征的三十名女戰士1911-2004
林锵雲1894-1970
陳唯實副校長 1913-1974
6月21日,張經武得知香港飛新加坡好買,新加坡飛加爾各答每周僅一班,護照上的簽證在新加坡隻能停留24小時,最早的一班是6月30日飛新加坡,飛加爾各答隻有10張票。乘船票好買。
張經武決定:6月30日,第一批人員先行,他們中有:帶着密碼的機要秘書兼譯電員郝廣福、内勤警衛人員李永珂、藏文翻譯彭哲;噶廈派出的三名代表凱墨·索安旺堆、土丹旦達、桑頗·登增頓珠及漢文翻譯堯西·彭措紮西;還有中國駐印度政務參贊申健和一名英文翻譯。樂于泓為第二批。為統戰工作準備的70餘箱禮品,隻能船運,時間較長,由軍委聯絡部的劉雨平(黃彬)科長、軍委辦公廳的警衛副官李天柱科長,帶其餘七人乘船經緬甸到加爾各答。
《張經武與西藏解放事業》頁51地圖
乘船的另七人是:軍委聯絡部派出的機要員和報務員三人:楊樹榮、張昌鼎、李作勳;從西北軍區調到中央軍委辦公廳任電報整理科科長郝創興、,總後派遣的醫療組三人:外科醫生徐樂天、司藥魏曉峰、護士馮冠森。其中楊樹榮和郝廣福仍健在。
左起:黃彬、司藥魏小峰、外交官、外交官、李天柱、郝創興、報務員張昌鼎、護士馮冠森、李作勳、楊樹榮
徐樂天醫生在拉薩
作為張經武的助手、公開身份為18軍聯絡部長的樂于泓隻定到7月7日的聯程機票,約定和張代表7月10日在印度北部邊境小城噶倫堡會合。
樂于泓和張經武在噶倫堡
6月25日,劉雨平科長先期抵港購票并安排住宿。
6月27日,張經武一行在廣九站登上開往香港的火車,車到香港地界就遇到了美國合衆社、英國泰晤士報記者要求采訪的請求,到香港紅磡站後,由新華社安排住到了中國銀行購置在港島西側摩星嶺的福利别墅(Felix Villas9号),外國記者又跟蹤到此要求采訪再次被拒。
廣九車站(已拆除)
香港福利别墅位置圖
香港摩星嶺道上福利别墅,1922年由商人 Felix Alexander Joseph 建 。享有南丫島、大嶼山,以及南中國海的景色。
6月28日,美國合衆社在香港發了新聞:“中共人員顯然攜帶手槍保護着西藏代表,代表稱未授權答複記者……”
6月29日,張代表一行乘車遊覽了港島的前山、後山潛水灣浴場,晚間中國銀行上司舉行了設宴招待了他們。
6月29日,樂于泓日記,張主任即軍委辦公廳主任張經武。
6月30日,張代表一行十人從住地出發,乘機前往新加坡。樂于泓日記對張經武離開後的具體行程沒有記載,對他本人在香港的行程有記錄。中央檔案館的日記目前也隻能看到6月27日。
7月1日,張代表一行由新加坡飛抵印度第二大城加爾各答,中國駐印度大使袁仲賢、駐加爾各答領事館總領事姚仲康前去迎接。
1951年7月4日,《人民日報》第一版報道。
7月1日,加爾各答總領事館,左起:戴平、土丹旦達、張經武、凱墨、袁仲賢、總領事姚仲康和夫人副總領事孔筱
7月2日,張代表一行在申健陪同下到加爾各答一處公園遊覽(地點不詳)。
7月2日,張經武一行在加爾各答一處公園中。
7月4日,張代表一行從加爾各答飛抵西裡古裡(又譯作:錫裡格)。
1951年7月8日,《人民日報》第一版報道,7月4日到達錫裡格、噶倫堡(譯為“加鄰旁”)。
7月6日,決定7月7日樂于泓、噶廈的英文翻譯桑都·任青、外交部信使王箅三人飛新加坡,7月8日,轉機飛抵加爾各答。
7月4-6日,樂于泓日記
7月8日,樂于泓早上乘9:00起飛的飛機,經過六個半小時,下午15:30 (印度時間13:30)到達加爾各答,領事館的張健前去迎接樂于泓三人。
樂于泓1951年日記,記錄他7月7日飛抵新加坡。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