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宋洪邁向金國屈服,紹興太學生作詞諷刺,罵得酣暢淋漓南鄉子

作者:小佛說史

每每讀南宋史,小佛就恨得牙癢癢,南宋王朝實在是太屈辱了,朝中主戰派總是難以得到重任,不少皇帝為了自己皇位穩定,都會選擇站在主和派一方,對主戰派進行打壓,主戰派有時候好不容易打了勝仗,反而得不到好的結果。

南宋洪邁向金國屈服,紹興太學生作詞諷刺,罵得酣暢淋漓南鄉子

最近小佛讀到了一首南宋太學生寫的詞,詞中刻畫的便是一個在帝國面前毫無民族氣節的官員洪邁。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南鄉子</h1>

洪邁被拘留,稽首垂哀告波酋。一日忍饑猶不耐,堪羞!蘇武争禁十九秋?厥父既無謀,厥子安能解國憂?萬裡歸來誇舌辯,村牛!好擺頭時便擺頭。

這首詞的作者是南宋初年紹興一太學生,太學生專門指古代在太學裡求學的士子,太學是古代國立最高等學府,宋朝時太學生從八品以下官員子弟和平民的優秀子弟中招收,他們中不少人成為了宋朝官員和學者,衣冠南渡後,一些曾上書言事,推動了朝廷的抗金鬥争,小佛相信,寫出《南鄉子》一詞的太學生一定是特别憎恨金國的人,有着強烈的民族氣節。

南宋洪邁向金國屈服,紹興太學生作詞諷刺,罵得酣暢淋漓南鄉子

初讀《南鄉子》,小佛便能從文字中讀出作者對出使金國喪失氣節的官員洪邁深深地諷刺。洪邁,生于北宋末年,其父洪皓是兩宋之交的名人,他在國家民族艱難之際,以天下為己任,在南宋任禮部尚書時,出使金國,被扣留在北方十五年,卻從未向金國屈服,曆經艱苦,全節而歸,被當時人譽為第二個蘇武,按理說,有其父便有其子,可是洪邁卻沒有繼承其父的風骨。

南宋高宗三十二年春,洪邁以翰林學士名義出使金國,一開始洪邁見金國國主以敵國禮(對等的禮節)相待,金國國主要求洪邁陪臣禮,洪邁一開始并不同意,遭到金國人虐待,“金鎖使館,自旦及暮,不給飲食”,同時派了一個号稱是昔日洪皓的下屬來勸說他,據說洪邁最後以陪臣禮對待金主。

南宋洪邁向金國屈服,紹興太學生作詞諷刺,罵得酣暢淋漓南鄉子

詞一開始便直接指名道姓說洪邁出使金國時喪失民族氣節,“洪邁被拘留,稽首垂哀告波酋。七日忍饑猶不耐,堪羞”。作者直言洪邁面對金人的折磨,被絕食一天就受不了了直接屈服,是一件讓人感到羞恥的事,尤其是與蘇武北方牧羊19年相比,更是如此,毫無一點氣節可言。

作者不僅簡單讓洪邁與蘇武相比,畢竟兩人相距千年,下片作者便将洪邁的父親洪皓請了出來。

南宋洪邁向金國屈服,紹興太學生作詞諷刺,罵得酣暢淋漓南鄉子

高宗趙構曾稱贊洪皓”雖蘇武不能過“,洪皓死後獲得谥号“忠宣”,不過在作者眼裡,洪皓也是有瑕疵的,那就是在金國被困十五年才得以回國,面對金國毫無對策。于是,作者由洪皓的束手無策聯系到洪邁的失節、不能為國分憂,不由得感慨“厥父既無謀,厥子安能解國憂?”

身為官員,不能為國分憂應該感到羞恥,可是洪邁絲毫不覺得丢臉,反而在失節歸國後在衆人面前講述自己在金國能言善辯,在作者看着,這樣的行為是極其不要臉的,就像村牛,隻會搖頭晃腦,“萬裡歸來誇舌辨,村牛!好擺頭時便擺頭”。

南宋洪邁向金國屈服,紹興太學生作詞諷刺,罵得酣暢淋漓南鄉子

全詞言語通俗潑辣,用了“堪羞”與“村牛”兩個方言罵人,小佛每次覺得用方言罵人都有一種酣暢淋漓之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