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董延喜:飽蘸真情頌鄉賢——王殿舉《陳抟畫傳》序

作者:古稀老頑童

飽蘸真情頌鄉賢

——王殿舉《陳抟畫傳》序

董延喜

董延喜:飽蘸真情頌鄉賢——王殿舉《陳抟畫傳》序

東方道都,紫氣浮天。仙鄉鹿邑,千古道源。

穿越豫東平原的古老渦河,在幾千年的流淌中孕育了鹿邑燦爛的文化。中國道家學派創始人、偉大思想家老子,唐末宋初高道陳抟,就出生在這條人文長河的岸邊。老子和陳抟是鹿邑的兩位偉大鄉賢,每個鹿邑人都為擁有老子和陳抟這兩位偉大鄉賢而驕傲、而自豪。

然爾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不是僅僅沾沾自喜于古老文化的擁有,而是要把這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普世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和傳播出去。王殿舉就是這樣一位有着強烈文化擔當的當代文人。

有人說,如果一個人終其一生隻專注一件事,終有一天,他會做出連自己都吃驚的成就來。今年八十七歲的王殿舉就是一位飽蘸真情寫鄉賢,寫了老子寫陳抟的作家、畫家和史志學家。他用一生的心血去寫老子,畫老子;寫陳抟,畫陳抟。他像放大鏡一樣,把自已的能量聚焦于一點,于是便能産生了極高的溫度,在點燃自已的同時也照亮着他人。

董延喜:飽蘸真情頌鄉賢——王殿舉《陳抟畫傳》序

認識王殿舉的畫先于認識殿舉兄的人。

記得是2018年農曆三月三,鹿邑舉辦第二屆《仙台論道》,邀我去作主旨演講,明道宮管委主任王紅梅送給我一套由王殿舉先生編繪的《畫說老子》系列叢書,其中有《老子百年人生路》《老子百米畫卷》《詩詞書畫說老子》《丹青故事說老子》等一共八部專著。光是其中的一千多幅老子畫,看後就令我無比震撼。那時就想,有機會一定結識一下這位王殿舉先生。

2020年11日9号,在鹿邑老子學院9号樓,還是王紅梅主任安排,我終于見到了專程從鄭州趕回鹿邑的我渴慕已久的王殿舉先生。坐在對面的這位老者,聲如赤子,一派天真。從他的精神長相能洞見他内心的一片清明和恬淡,靜如止水,寂如太虛。他坐在我的對面,向我描述他心中的“大道藝術館”——他想把他的心血之作,一千多幅老子畫在這個藝術館裡長期展出,他想在這個藝木館裡完成他的“百年老子系列雕塑”,他還想在這個藝木館裡完成他的“睡仙陳抟系列畫”……他津津樂道,頭頭是道,娓娓道來,描述着他的一個弘道夢。他的這個夢如果實作,将是鹿邑文化産業的又一個大型文創項目,将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用藝術再現東方道都風彩的大型景觀園林叢集。他對老子文化、陳抟文化的自然流露,聽得我十分激動。也禁不住把自己的許多創意添加到這個文創園中。

董延喜:飽蘸真情頌鄉賢——王殿舉《陳抟畫傳》序

同道相見,分外親切。兩個道童,一個杖朝,一個古稀,互相認同,互相補充,興奮得時而會心微笑,時而合掌大笑。王老先生大我15歲,我稱他前輩,他說啥不認,非要與我以兄弟相稱。心靈相通,至交忘年,道者同于道,樂于道,我也不再拘泥,欣然認下這位道兄。 殿舉兄又名無無齋主。1935年10月出生于老子故裡河南省鹿邑縣,現為中國老子書畫院院長,東方藝術研究院客座教授。他是一位治學嚴謹的史志學家,曾參與過《鹿邑縣志》編寫。退休後一直從事老子文化、陳抟文化的研究,出版了50萬字的《老子》一書,寫出有關老子的詩詞、散文、論文等著作七十萬言。他的《老子畫傳》120米國畫長卷,被世界同道會在釣魚台國飯店首展後,在世界各國巡展。他的山水畫作曾被央視七台、國務院扶貧辦、國家博物館和河南省委辦公廳收藏懸挂。

就在那次會面時,殿舉兄向我透露了他創作《陳抟畫傳》的想法。沒想到僅僅幾個月的時間,他就完成了《陳抟畫傳》的寫作和一百多幅系列國畫的創作。今年5月9号,我收到殿舉兄發過來的書稿,并囑我為此書作序。殿舉兄說,在他有生之年能為鹿邑第二大先賢作傳,是他終生之幸!他願用盡心血,創作出吻合曆史,符合陳抟生平,合乎人情世理的作品來。殿舉兄用書稿展示了他的創作理念:大事不虛,小事不居。大事源于信史,避開神話傳說中違背曆史的信口開河。每件大事和事中人物都有史可查。在這本章回體的《陳抟畫傳》書稿中,一位有血有肉、情真意切、光華四射的先賢聖者被揭開神秘面紗,從史實中向我們走來。

董延喜:飽蘸真情頌鄉賢——王殿舉《陳抟畫傳》序

從《陳抟畫傳》中我們了解到,陳抟,字圖南,自号扶搖子。陳抟是我國唐末宋初著名高道,是一位令人肅然起敬的睡仙和奇人。陳抟生于唐懿宗鹹通十二年(871年),卒于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他活了118歲。《宋史》記載:陳抟,亳州真源人(鹿邑古稱真源縣,唐末宋初時隸屬亳州府,陳抟出生地為鹿邑縣太清宮鎮陳竹園村)。高道陳抟學識淵博,在道學、易學、内丹、養生、書法、詩詞等領域均有着十分突出的貢獻。他曾先後受到周世宗柴榮、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求教和召見,并分别賜号“白雲先生”、“希夷先生”。他還被後人尊為“陳抟老祖”、“睡仙陳抟”和“希夷祖師”。陳抟其人文才武功、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醫蔔星相、算數韬略,皆為絕頂。

董延喜:飽蘸真情頌鄉賢——王殿舉《陳抟畫傳》序

從《陳抟畫傳》中我們知道,高道陳抟不僅是一位道學大家,而且是一位易學大家。陳抟老祖與道祖老子是同鄉,出生地僅相距三華裡。他對老子的傳世名著《道德經》和莊子的《南華經》有着十分深厚的研究。陳抟的名、字、号均取自于《道德經》和莊子的《南華經》。陳抟名字中的抟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十章“抟氣緻柔,能嬰兒乎”,意思是聚合精氣以緻柔順,能如同嬰兒嗎?其自号“扶搖子”中的“扶搖”二字來自《莊子·逍遙遊》:“抟扶搖而上者九萬裡。”陳抟的字圖南,亦源自《莊子·逍遙遊》:“背負青天……而後乃今将圖南。” “圖南”謂之南飛,後人以“圖南”比喻人的志向遠大。宋太宗賜号“希夷先生”,則源自老子《道德經》第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希夷”二字,表明陳抟學識淵博,深不可測。高道陳抟是一位當之無愧的中國太極文化的創始人,宋代理學的創始者。他的先天易學,是宋代新“易”學始祖,他把道儒佛三家之學融合在一起,三學互補,融會貫通,形成中國古代完整的哲學體系。陳抟開創性地繪制出曆史上隻有文字記載,而無圖形的河圖洛書、太極圖、先天方圓圖、八卦生變圖等一系列《易》圖,并獨創出《太極陰陽說》《正易心法》《觀空篇》《心相篇》《批玄篇》《人倫風鑒》等專著20餘部。其思想理論深深影響了後世的程朱理學,被譽為宋代理學乃至陽明心學的思想源頭。

董延喜:飽蘸真情頌鄉賢——王殿舉《陳抟畫傳》序

從《陳抟畫傳》中我們知道,高道陳抟不僅是一位丹道大家,而且是一位預測大家。陳抟的内丹理論為宋元内丹術興起具有很大貢獻,其睡功更是聞名于世。陳抟獨創的“陳希夷胎息訣”、“陳抟蟄龍秘訣”、“陳抟睡功秘訣”、“陳抟二十四式坐功”等均成為丹道家的獨特功法。其睡功秘訣和118歲的高壽,被後世譽為世界最早的睡眠養生專家。陳抟睡功是于内丹修煉過程中進入一種深度靜定的狀态。是以,他的所謂睡并非真睡,而是一種修行的狀态。陳抟實在是中國内丹史上,第一個把注意力集中于睡夢的人,他的所謂睡功可以了解為将莊子等先秦道家哲學家闡揚的夢的哲學予以實踐化,并力圖通過這一辦法開拓出一條坦蕩的證道之途。根據有關文獻記載,希夷先生“有術通天地,無事不先知”之譽。《宋史陳抟傳》記載:端拱初年,陳抟忽然對弟子賈德升說:“你可以在張超谷鑿石為室,我将要在那裡休息。”端拱二年秋天七月,造室鑿成,陳抟親自寫下遺言曰:“我将在這個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蓮花峰下張超谷中。”後果然如期仙逝,當時有五種顔色的彩雲掩蓋堵塞洞口,經月不散。

董延喜:飽蘸真情頌鄉賢——王殿舉《陳抟畫傳》序

從《陳抟畫傳》中我們知道,高道陳抟不僅是一位文章大家,而且是一位詩詞書畫大家。他一生中著述頗豐。所著《指玄篇》八十一章,羅縷道妙,包括至真。其言簡而理深,使觀者有所自得。他一生作詩600餘首,有《三峰寓言》《高陽集》《釣潭集》等詩集。他的詩文境界高邁,迥脫塵寰,絕少煙火濁氣。流傳最廣的是《愛睡歌》《退官歌》《糊塗歌》等。他的畫作剛勁挺然,振古邁今,有雷霆萬鈞之勢,筆撼五嶽之氣。他的書法蒼古灑脫,自成法度,其作品“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被稱為傳世神品。 從《陳抟畫傳》中我們知道,高道陳抟還是一位對聯大家,鹿邑明道宮山門的“一片碧波飛白鹭,半空紫氣下青牛”,就是陳抟所作。高道陳抟還是一位象棋大家,陳抟老祖與宋太祖趙匡胤下棋“五步定華山”的故事流傳至今。高道陳抟懂酒、愛酒、惜酒、釀酒,還是一位酒中仙。對于修道者來說,酒是精神上性靈的甘泉。愛酒的人愛的是一種潇灑自如、超然物外的自在。陳抟故鄉鹿邑,是我國有名的酒鄉。陳抟不僅愛飲酒,而且精通釀酒。與此同時,他還是一位方圓百裡的名醫……

董延喜:飽蘸真情頌鄉賢——王殿舉《陳抟畫傳》序

我與殿舉兄一居鄭州,一居周口,非親非故。從彼此相識到互為知音,隻是結緣于同為老子和陳抟的粉絲。有人說,名字對一個人有着潛移默化的運籌力。如果是這樣,王殿舉三個字與他的事業相連,便有了一種全新的含義。王乃王者情懷,任何一個領域的佼佼者,都是具有王者情懷之人。殿乃藝術殿堂,此人注定将在藝術的殿堂裡耕耘一生。舉乃偉大創舉,《畫說老子》和《陳抟畫傳》都是他所完成的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在繪畫上,他既不跟風,也不媚俗,執着于自己的追求,癡迷于鄉賢文化的使命擔當,幾十年如一日初心不改,方才達到常人所無法到達之境。

畫可畫,非常畫。要畫出文化先賢的精神風貌,必須進入文化先賢的精神世界。殿舉兄在長期的大道文化研究中與鄉賢連根,與經典同化。在大道文化之中找到了一條通往大美之路,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大道畫風。作為畫家,他的作品本道根真,師法自然,超凡絕俗,以天合天,行雲流水,妙手天成。殿舉兄在繼承傳統水墨技法和筆墨語言的基礎上,執着探索,勇于創新,把雕塑、油畫、書法的技法融入中國畫,把五彩世界融入水墨天地,把立體的三維景象“化”入平面的二維空間,進而拓展出中國水墨人物畫的新境界。細看《陳抟畫傳》的系列畫作,他的作品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無法而法,大美不言。不僅掙脫了傳統筆墨的束縛,而且把西方寫實與東方意象融合在一起,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作有着蓬勃的生命形态,磅礴的畫風,帶給人強烈的震撼,相信一定可以在時間的星空上熠熠生輝。

“所貴者感,所畫者魂”,是殿舉兄六十多年丹青生涯所凝練出來的肺腑之言。感是真情實感之感,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藝術本身就是瘋狂的情感事業。魂乃靈魂躍動之魂,創意來自藝術家心靈聖火的迸發。人類的偉大與高貴,完全在于精神世界。老子和陳抟都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貴族。中國有老子和陳抟,是中國人的大幸。殿舉兄從少年癡迷到夢終能成,從出入中西到融通今古,從神馳八極到心遊大荒,最終形成了自己獨具一格的畫風畫品。《陳抟畫傳》用畫作和文章雙重載體展現陳抟傳奇的一生,殿舉兄以道展藝,以藝弘道,把一腔真情融入書中畫中,是一位當之無愧的當代行道人、布道人、傳道人!

董延喜:飽蘸真情頌鄉賢——王殿舉《陳抟畫傳》序

作者簡介:董延喜,河南廣播電視總台周口、商丘、三門峽記者站原站長。現任世界老子學會執行會長,全國多所老子學院特聘教授。他創辦《中國道學論壇》等道網傳媒,擁有會員粉絲超百萬;創作《〈道德經〉傳家版》,成為深受百姓歡迎的暢銷讀本;研發“生活道學”系列講座,被列為國家圖書館公開課;在全國各地黨政機關、大專院校和企事業機關講授老子文化600餘場,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董延喜:飽蘸真情頌鄉賢——王殿舉《陳抟畫傳》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