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衛青死後,全族也随之覆滅,到底是何原因讓漢武帝翻臉無情?

說起漢朝風雲,除了有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也少不了衛青大将軍的意氣風發:奪龍城、收河套、襲高阙、破匈奴、平北疆,七戰七捷,護江山萬裡,守大漢平安。

衛青死後,全族也随之覆滅,到底是何原因讓漢武帝翻臉無情?

他改變了漢朝對匈奴隻能用和親換和平的局面,使漢朝開始揚眉吐氣,并為北疆開拓做出重大貢獻。有人說,衛青被漢武帝賞識是因為衛子夫。然而,衛青雖剛開始的确是因姐姐衛子夫而被發掘才能,但他後來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在戰場上以實力、謀略和熱血拼來的。他連續出征,收複了大量的失地,使漢朝國威遠揚,因而受封受賞官至司馬大将軍,甚至比當時的宰相的地位要高。

衛青死後,全族也随之覆滅,到底是何原因讓漢武帝翻臉無情?

更難能可貴的是,衛青并不居功自傲,反而随着地位越來越高而越發謹小慎微,他或許是怕功高震主,或許怕漢武帝的猜忌,更怕被有心人污蔑。

縱然如此,這"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權勢,依然讓他如履薄冰。不過,衛青在世時漢武帝并沒有動他分毫。甚至在他去世後還親賜谥号、親選墓地,表現得無比悲痛。然而,在衛青死後,衛氏一族卻幾乎都被漢武帝屠戮殆盡,甚至衛青的妻子即便身為漢武帝的姐姐也沒有逃過劫難,還有衛青的姐姐衛皇後包括太子劉據,也都死于非命。

可歎一代大将,勞苦功高,死後卻落個滿門零落!那麼,為什麼衛青死後,漢武帝就急着誅殺衛氏家族,真相到底是什麼?

一、漢武帝的心病:外戚之痛

漢朝自建國就與外戚糾纏不休。劉邦開國平天下時,呂後一家始終都是他賴以支撐的重要力量。後來為了遏制外戚的勢頭,劉邦曾立誓:"非劉氏不王,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他把劉氏子弟全部封王,封到各地為劉家看守天下。

可惜的是,他的壽命比呂後短。劉邦死後,呂雉臨朝稱制,行皇帝職權,肆意封呂姓人為王,大有取代劉氏的勢頭。

衛青死後,全族也随之覆滅,到底是何原因讓漢武帝翻臉無情?

等到呂氏外戚被滅,衆臣議立代王劉恒為漢文帝,尊劉恒生母薄姬為太後。雖然薄太後沒有太過幹政,但仍封了自己弟弟薄昭為侯。薄昭仗着姐姐是太後,竟然把奉命外出平叛的将軍抓起來私下處斬,而薄太後還強硬阻撓漢文帝處置薄昭。在薄太後死後,又出現了一個窦氏。這個女人可是很厲害,三朝後宮之主,曆經了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個時期,從窦皇後到窦太後再到窦太皇太後。而且這位太皇太後在漢武帝初登皇位時可沒少幹涉朝政。雄心壯志的漢武帝處處受限,痛恨極了外戚專權。為了制衡,他開始扶植"自己人",讓衛氏一家獨大,但後來衛氏還是被他自己扶植成了他忌憚的"外戚"。

二、衛青失寵:君王多疑

自古帝王多疑,總是處心積慮提防着每一個人,血脈親情都能舍棄,何況臣子?尤其是漢武帝,他一開始并不是太子,皇位對他來說來得更加不容易,他對皇權的控制欲很強。而衛青一路直升到大司馬,其姐姐衛子夫又貴為皇後,丞相、太子包括朝堂半數人都和衛家有關,衛青又表現得毫無問題、堪稱完美,而衛家的聲望隐隐有趕超劉漢皇族的迹象。

衛青死後,全族也随之覆滅,到底是何原因讓漢武帝翻臉無情?

但是沒辦法,漢武帝需要衛青鎮守邊疆,是以不好打壓他,隻能冷淡皇後衛子夫與太子。後來,霍去病橫空出世,一戰成名。而他的性情風格大開大合,更契合漢武帝的心中期望。自霍去病封狼居胥之後,衛青就逐漸被冷落:"自是後,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貴。青故人門下多去,事去病,辄得官爵。"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樣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lf1-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

漢武帝傳 曆史人物傳記 ¥29.8 購買

三、後宮詭計:巫蠱之禍

其實,衛氏一族的悲劇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古宮的明争暗鬥。俗話說:皇帝無家事。前朝和後宮雖然說起來是兩個領域,但卻息息相關。衛青和衛子夫自然也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衛子夫早年因容顔絕色而被漢武帝喜愛,後來跟着漢武帝二十多年,早已經沒有了新鮮感,而後宮卻不斷選進受寵的新人。當衛青去世時,衛子夫已經人老珠黃,失去了皇帝的愛重,又失去了衛青這個互為依靠的後盾。

衛青死後,全族也随之覆滅,到底是何原因讓漢武帝翻臉無情?

當時鈎戈宮趙氏比較受寵,懷胎十四月生下一個兒子劉弗陵,就想和太子與衛皇後争鋒。而此時已然垂老的漢武帝,居然因為聽說堯的母親也懷了十四個月才生下堯帝,就把鈎戈宮改為堯母宮。

再加上衛青的去世,使得朝堂開始洗牌。很多人開始從衛家手裡奪權争利。那些暗自揣測的大臣甚至以為太子要換人,沒了衛青這位大将軍坐鎮,太子和衛家岌岌可危。一些針對衛氏家族的"異變"也開始發生,逐漸掀開了一場大禍序幕。

先是公孫賀被捕,接着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坐巫蠱之罪處死,衛青之子衛伉及衛長公主之子曹宗被連坐。而寵臣江充害怕武帝死後被新帝記恨,于是進讒言說武帝生病是因為有人行巫蠱詛咒天子,其實他最終目的是為了構陷太子劉據。

衛青死後,全族也随之覆滅,到底是何原因讓漢武帝翻臉無情?

但是漢武帝已經年老多疑,愈加貪戀皇權,于是命江充為使者查巫蠱之案。江充指揮巫師四處掘地尋找人偶,但凡挖到就逮捕周圍的人,并以酷刑逼供。百姓惶恐之餘互相誣告,是以罪冤死者前後共計數萬人。而認罪的人越多,漢武帝也越相信巫蠱事件。最終,江充在太子東宮挖到了所謂的證據。

劉據欲向漢武帝辯明自己被冤枉,卻遭江充等人阻撓,又輕信少傅石德之計,準備緝拿江充緝拿并矯诏起兵。漢武帝在得知"太子造反"的消息後大怒,命劉屈髦捕殺叛逆。至此,父子倆竟然因佞臣挑撥而武力相向,雙方混戰五天,死傷數萬。結果自然是太子兵敗,衛子夫自殺,太子出逃後行蹤洩露自缢而死。

衛青死後,全族也随之覆滅,到底是何原因讓漢武帝翻臉無情?

從此,衛氏一族幾乎滿門覆滅,徹底從漢朝的曆史中消逝。而且這場禍事被牽連者多達數十萬人,史稱"巫蠱之禍"。兩年後,漢武帝發現了巫蠱案的疑點,知道了太子并非别人誣告的謀反,起兵也不過是因為惶恐而自衛,并無作亂之意。痛悔不已的漢武帝對參與巫蠱案陷害太子的江充等人進行嚴懲,還建了"思子宮"來緬懷太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