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梁曉聲暢談《人間清醒》:人生是一半清醒,一半釋然

作者:丁明念響

我想,其實誰都有一個小小花園,誰都是有苗圃之地的,這便是我們的内心世界………但并非每個人都關注自己及至親至愛之人的内心世界的陰晴,己所無視,遑論他人。

上面是梁曉聲在他的散文集《人間清醒》中的一段話,樸實無華的語言讀來卻格外有分量。

梁曉聲暢談《人間清醒》:人生是一半清醒,一半釋然

經常有人說,我們懂得了無數道理,卻依舊無法過好這一生。

對于許多人來說,不會天天問經典的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但是,面對人生的各種順境或困境,特别是人在社會上的浮浮沉沉,又經曆各種各樣社會習俗、各類價值觀及社會事件的沖擊,産生一點彷徨在所難免。

那麼讀一讀這本《人間清醒》卻是一本很好的讓心靈放松之書。

梁曉聲暢談《人間清醒》:人生是一半清醒,一半釋然

正如此書出版的初衷那樣:這是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梁曉聲寫給彷徨者的禮物。這本梁曉聲的散文精選集,也是梁曉聲先生七十多年人生智慧的總結和心靈獨白。

如果一定要總結,就是本書最經典的那一句: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釋然。

01

我們談論某人很睿智時,經常會說對方是人間清醒,洞察世故人情文章,看清自己看清他人。

然而,一個人真的能做到完全的人間清醒嗎?

估計很難,就拿曾經喧嚣一時的終南山隐居來說,除了真正清修之人,有多少是出于對人世間不順心之事的逃離呢?

可能隐居到最後,發現隐居也不易,畢竟終南山上的房子出租也是要錢的,自己再怎麼節約,種菜挑水自給自足,還是需要額外物質的支援。

結果發現,隐居也不一定就能逃避得了俗世的煩惱了。

梁曉聲暢談《人間清醒》:人生是一半清醒,一半釋然

而真正的人間清醒則是看透不說透,同時直面真正的生活。

羅曼羅蘭說:世上隻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這種英雄主義放在梁曉聲身上應該不算誇大了。

縱觀《人間清醒》這本書,能夠感受到梁曉聲的人生經曆之豐富,可以說老一輩了經曆過的許多事,如三年自然災害、上山下鄉、文革曆程等等,這些事對于不少人來說,是值得一談再談的。

梁曉聲暢談《人間清醒》:人生是一半清醒,一半釋然

還記得當年在大學期間,學校裡還組織過一次類似的演講會,演講者的經曆和梁曉聲類似,當時演講者說起曾經的苦難人生,聽得讓人熱血沸騰,畢竟那是曾經逝去一代人的故事,苦難又勵志。

但是,梁曉聲在這本書中卻是雲清風淡地談起往事,談自己的家事、親朋好友之間的事、曾經的愛情故事等等,雖然人間煙火氣很足,卻又不帶一絲過激的語氣。

梁曉聲說他曾經不止一次被請到大學去,要對大學生談“人生”,而他一再推脫,并且聲明:

我的人生至今為止,實在是平淡得很,平常得很,既無浪漫,也無苦難,更無任何傳奇色彩......(那些事)幾乎是整整一代人的大緻相同的人生經曆,個體的我,擺放在總體來看,真是絲毫也不足為奇的。

按理,梁曉聲完全可以拿出自己的事去做演講(有些還是有報酬的),但是他認為自己的事實在太過于平常,還是保持清醒的認知就成了。

這種态度就值得許多人學習了。

02

清醒雖然重要,但是釋然則更重要。

是以說人生要一半清醒,一半釋然,否則光清醒了,看透了許多事,而内心卻不會排解,估計隻剩下出家這一條路了。

古往今來,出家成為了許多人逃避的一條路徑,而不僅僅是追求高深佛法之類。

梁曉聲暢談《人間清醒》:人生是一半清醒,一半釋然

清醒是看清,可以說是知的一面。

而釋然則是行的一面,如果知行無法合一,再清醒也隻是空談罷了。

在《人間清醒》這本書中,梁曉聲談到了對人生的一點洞見,在個人看來,應該是屬于釋然了。

書中有一段是幾位青年與梁曉聲探讨人生時,有人說要過積極的人生,那就是:使人生成為不斷地"增容"的過程,才算是與時俱進的,不至于虛度的。

梁曉聲暢談《人間清醒》:人生是一半清醒,一半釋然

有人打比方是智能手機的功能,那就是功能越多越好,功能少,就意味着過時了,必然被淘汰,同時手機要不斷地更新換代,人生也應該如此。

對此,梁曉聲的看法不一樣,他認為人生是:減法的人生。

他說,我所謂的減法的人生,乃是不斷地從自己的頭腦之中删除掉某些人生“節目”,甚至連殘餘的資訊不留存,而使自己的人生'節目單'變得簡而又簡。

他的這種想法和當下流行的一種生活方式倒是不謀而合,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

極簡主義近年來小範圍内流行,其實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它是讓我們學會減法,減去不必要的,增加自己最想要的,最終成就人生的加法。

梁曉聲暢談《人間清醒》:人生是一半清醒,一半釋然

梁曉聲在書中講了自己一段可以改變人生,可以成就所謂“輝煌”的事,也就是許多人眼中的以金錢來衡量人生,衡量一個人是否真正成功的标準就是看賺了多少錢,有沒有買房買車之類。

當時有台灣商界人士希望梁曉聲和谌容兩人當他們的商業代理人,并且談及酬金的方式非常誘惑人。

當時谌容不為所動,梁曉聲因為還年輕倒是有所考慮,不過也拿不準應該如何做,就跑去問李國文老師,後者說了一段話很有哲理的話:所謂人生,那就是無怨無悔地去做相對而言自己比較能做好的事情。

最終梁曉聲反複思量之後,還是認為自己并不想要這樣的人生,直接回絕了,依舊守住自己的一片文學之地。

有多少人在這種誘惑面前,真正地能夠做到隻專注于自己的事,做減法呢?

畢竟隻要邁出去一步,金錢有了,車子有了,甚至還有所謂的成功的光環也有了,然而梁曉聲做到了。

是以才會真正有這本讀來讓人欲罷不能的《人間清醒》。

梁曉聲暢談《人間清醒》:人生是一半清醒,一半釋然

正如本書簡介中表達的一段,可謂完全解釋了什麼叫人生是一半清醒,一半釋然:

人生皆是這尋常歲月,一個人的人生放在這世間什麼都不算,但我們的人生對愛我們的,我們愛的,似暖陽清風,尋常平凡卻又不平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