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伏爾泰筆下的潛規則

十八世紀的法國官場,求辦事或者買官,從低微到重要,大都要按照勒索的代價付出。法國作家伏爾泰在小說《天真漢》中描述了一個美麗的姑娘為救未婚夫付出了自己的貞潔和生命。然而這樣的罪惡交易從古至今何曾斷過。

弱女子隻身赴凡爾賽救情人——

聖.伊芙小姐是法國布勒塔尼姑娘,美貌有教養,多情,活潑,穩重,知書達理,她有着文雅自侓的德性,嚴格遵守婦道。她深愛的男人赫格利斯被當地法官誣陷抓進監獄,法官還另指派一樁婚姻給她,并且強制送她進修道院。這個柔弱的女子抗拒無愛的婚姻,也不懼修道院的束縛,愛情的力量使她心思巧妙,膽子也大,決定親自到凡爾賽去探聽消息,去替夫妻申冤。她布置周密,巧妙避開追趕她的人,靠聰明和運氣到了凡爾賽。

救人就要接受暧昧的條件——

一個年輕美貌,無依無靠的姑娘,在人地生疏的地方是很危險的,她找到一個地位卑微的萬事靈神甫,這類神甫是女傭們的忏悔師,專門打聽主人的秘密。聖.伊芙小姐把自己的事情合盤托出,請神甫幫她找一個可靠的信女家住下。經過多番打聽,找到了國王的忏悔師拉.希士神甫的秘書,"上帝造女人是專為制服男人的"秘書被女人的美貌所吸引,告知聖.伊芙小姐内情,要她去央求拉.希士神甫的表弟聖.波安越,這是一個能善能惡,手眼通天的人物。

安分守己與清白無辜的人,在罪惡與災難充斥的世界上一向沒有立足之地,那些所謂的大人物不過是一股惡毒的勢力,世間的情欲,罪惡,災難無時不在掀風作浪。伊芙小姐顫栗并害怕着,但又心心念念着夫妻,與無窮的痛苦和可怕的恐懼比起來,快樂和希望隻占很小的一點兒,即使如此,她也要鼓足勇氣去找聖.波安越這個大人物。她的青春,風韻和溫柔,她說話的感情和風度以及帶着淚珠的眼睛吸引了聖.波安越的目光,他誇贊她的美貌和感情,他想要占有這個女人。

在衆人眼裡,得到免罪密诏就如恩俸一樣,而聖.波安越卻可以随便下密诏,可以随便決定普通人的命運。他暗示伊芙小姐隻要獻出自己的身體就會放了她的夫妻,而且還許下酬報,賞金,榮譽,爵祿等條件。聖.伊芙小姐感到氣塞,竟然不敢相信自己的所見所聞,她對情人敬愛備至,覺得不能欺騙他,為救人出賣肉體是不恥的醜行,是不能接受的條件。她無法了解達官貴人們的品格竟如此龌龊,輕易犧牲男人的自由和女人的名節。

給罪惡的行徑凃脂抹粉——

一個有權有勢的好色之徒的建議,讓聖.伊芙小姐怒氣沖天,難道為了把未婚夫釋放出獄,她自己就要付出貞潔,如此高的代價,倘若隻牽扯她自己的性命,她是甯死不從的。聖.伊芙小姐将事情吐露給萬事靈神甫,神甫肯定這是十惡不赦的犯罪,他揚言要向拉.希士神甫舉報,送罪人進監獄。可當他得知罪犯是聖.波安越時,态度很快變了,改口說聖波安越是正人君子,是道地的基督徒,他不會有這種醜惡的念頭,反而誣蔑姑娘聽錯了。

神甫和信女為幫助聖波安越犯罪,颠倒是非找借口:沒有結婚就不存在犯奸淫之罪,倘若用意純潔,行動上就不成其為罪,救未婚夫是最純潔的事,即使犯了不貞之罪也不能算作壞事,這是值得贊許的,是慷慨而隐忍的義舉。在現在的官場中,從低微到重要的職位,大都要用人家向你勒索的代價去買,那些在外省當總督的,還有帶兵的将領,他們的官運财運不是憑功勞得來的,而是仰仗他們夫人的功勞,出賣肉體的名媛淑女沒人責備,爵位用愛情去鑽營謀取,妻室最漂亮的丈夫才有官做。這世界如此醜陋,這賢德如此傷風敗俗,最卑鄙無恥的人莫過于這些助纣為虐的善男信女。

伊芙小姐驚駭慌亂,為什麼要救夫妻就得含羞蒙辱,而且沒得選擇,兩個情人之間必須要犧牲一個。這世道如此不公,掌權的人不僅剝奪了丈夫的自由,還要玷污妻子的貞操,這四周都布滿了陷阱,沒有說理的地方。

患難降臨是福是禍?——

一個原本純潔的女子抱着愛情屈服于淫威,她全然沒有考慮自己,救出夫妻讓她欣喜萬分,奉獻貞操讓她悔恨不已。經曆了這場災難讓她明白了很多事情,殘酷的現實讓她痛不欲生,每做一樁熱心而正當的事,就得拿她的名節付出一切代價。家人對聖伊芙小姐的功勞感到意外和佩服,一個有權勢的大人物怎麼會如此慷慨解囊,未婚夫雖然産生懷疑,但他害怕把快樂破壞了,隻要有一點幸福的微光能引起希望,都要用來陶醉自己,甯肯相信這一切都是正當的。

聖波安越并沒有放過伊芙小姐,他再一次派信女前來召喚她,這使她完全崩潰了"你要把我斷送了!你要了我的命了!"她呼吸困難,身心俱疲,這可憐的姑娘病倒了,她的靈魂正在毀滅她的肉體,心頭躁動的無數念頭如灌到血管中的毒素,為了地獄的惡魔而辜負了情人,因悔恨自責悲傷過度,這比高熱還危險,她把自已的病情更推進一步以緻于送命。

對于聖波越安的罪行,因為其高位權勢,誰也不能把他怎樣,衆人對他的拒絕,責備,厭惡也随時間的長久而緩和下來。聖波越安對于自己一手斷送的純潔的女子,對她及家人造成的不幸,他沒有覺得犯罪,認為用補償的方式彌補就可以了。是以——未婚夫及家人得到總教會的诏書,消除一切莫須有的罪名,重新歸于安和;未婚夫成為了一個法國軍官,雖然他一直沒有忘記多情的聖伊芙小姐;叔父和哥哥都得到一個收入優厚的教職;信女得到鑽石耳環和漂亮的禮物;萬事靈神甫收到幾匣巧克力,咖啡,糖食,蜜漬果和兩部精裝書籍。這就是犧牲一人為大家,這種賢德的聖名帶着血腥味。

聖伊芙小姐在二十歲上丢了性命,丢了名節,如果說毫無憤恨,毫不痛心,這話誰信呢?誰要願意贊美這種高傲的死,誰會滿不在乎的看着自己毀滅。人是有感覺的動物,看着一個如花似玉的年輕女孩放棄世界,都必然遺憾無窮的。

哲學家說"患難未始,于人無益",即挫折和困難是使人成長的寶貴财富。衆人說"患難于人,一無裨益",即災難降臨時沒有一點好處。對這兩句話的了解應該因人而異吧。

我贊同大多數人的看法,"患難于人,一無裨益",因為每個人都不想經曆災難,都希望能幸福安甯一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