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center-line">義烏東河肉餅/美食文化/</h1>
<h1 class="pgc-h-center-line">你思念家鄉的味道——“東河肉餅”嗎?</h1>
浙江義烏,第一印象就是國際商貿城。其實,除了繁榮的商貿市場,義烏還有很多很好吃的美食,今天就帶你了解一下義烏傳統小吃-東河肉餅,隐匿于街巷之中的金華地區傳統美食。
東河肉餅始于清朝嘉慶年間,由豬肉等食材制成,鮮香、油而不膩,色澤光亮。凡吃過東河肉餅的人,無不稱贊它的獨特風味。這東河肉餅,由兩層麥餅粘連,中間夾着肥肉與韭菜,卻薄如宣紙;煎熟肉餅,色如琥珀,尤如一輪飄忽的暈月。東河肉餅鮮香、油而不膩,色澤光亮,是義烏市小吃一絕 。

東河肉餅
東河肉餅之是以受青睐,與它的制作考究、味美色佳是分不開的。麥粉要選上等的,最好是當地産的小麥,選好麥粉,加鹽是關鍵,500克面粉大約加入12. 5克鹽,然後合水揉成面團,搓成手腕粗細的長條,再一個個摘成小孩拳頭大小的面團,重量按500克面粉摘成25個為最佳。懂行的制作者一般要把摘好的面團放在大案闆上醒5-10分鐘,直至用手在其表面上輕按感覺有一種韌性時才開始制作肉餅。
肉餅制作的程式幾乎和魔術師的表演差不多,不像我們平常做餅拉面條要用擀條前推後揉,制作東河餅,一雙手就足夠了。先是取出兩個表面風幹的面團,用手壓成一厘米厚的面餅,再取出少許早己準備妥當的用三層肉、蔥、鹽、味精混合斬垛成的肉餡,夾在兩塊面團的中間,制作人站着身子就可變“魔術”了:左手捏着餅身,右手扯着餅沿,雙手一下一下有節奏地旋轉着,扯拉着,随着一忽正一忽反的旋轉扯拉,肉餡中青蔥的色澤透過越捏越薄的餅面漸漸地明晰起來。大約拉扯到餅半徑近10厘米時,餅已成一張琥珀色的“薄紙”,“紙”身上滿是點點斑斑的青蔥肉末,看去宛若夜間的星空,一張正宗的“東河肉餅”也就做成了。
東河肉餅技藝
制作好後的東河肉餅由店裡師傅把它放進一口平底鍋中。随着滋滋的油煎聲,不到一分鐘,一個散發着香氣、色若琥珀的肉餅就會擺到你面前。
東河肉餅與永康肉餅的差別:永康肉麥餅又稱永康肉餅,外省稱永康食果。是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的一種傳統特色小吃。永康農家在豐收喜慶季節向有制作肉麥餅作為佐餐的傳統。“永康肉麥餅”厚實而粗糙,雖然相貌不佳。但大家常說:“人不可相貌”,它與平時小吃店常見的面餅還是有差別的,餡更厚實,皮更有韌勁,一咬,就能覺出差别來:永康肉餅内的鮮汁順口流出,幹菜肉香撲鼻而來。
非文化遺産
永康肉麥餅以制作簡便,配料講究,做工考究,價廉物美,别具風味而聞名。因價廉物美,經濟實惠甚得人們所喜愛,凡是到過永康的人,總不免要品嘗幾個。
永康肉麥餅一般為兩種,一種為薄餅(又稱三角餅),扁平,面積大,用豬肉加梅幹菜餡,将整個餅切為若幹三角形餅售賣。另一種為厚餅,較厚,面積小,餡料有洋芋絲,豆腐鹹菜等。
隻要有東河人出入的地方,就一定有東河肉餅。現代的東河人已将這一傳統點心打入高檔飯店,義烏市區及一些鄉鎮攤點小店均可吃到東河肉餅。東河肉餅,它因産自義烏東河村而以村名冠之。其實它就是一種蔥肉餅,隻不過這餅薄得如同一張紙,能透出背後的光亮來。然而,這種面點的文化味就展現在這裡,十分美味。
義烏特色
價廉而味美使得它美名遠揚。當地義烏政府為了繼承和發揚傳統的飲食文化,連續舉辦了八屆東河肉餅技藝大賽,各路高手同台較量,使得東河肉餅更是香飄萬裡,聲名遠揚。這種“夾肉雙層麥餅”的誕生地義烏城西東河村(現分為五一、六一、七一村)。東河肉餅在東河隻稱“肉餅”。制作技術世世代代視作“專利”秘而不宣,能制作“東河餅”的隻限東河村人。東河村現有1000餘戶人家,4000多人口,幾乎家家會做“東河餅”。而東河以外四周的村莊,都沒有一戶人家能制作出如此精美的佳肴。
【作者簡介】:筆名痞支,實名支登成,浙江義烏支氏苗裔,布衣一枚。好文史,《支氏淵源》一書作者;喜書法及愛寫詩,醉茶藝,烏傷茶莊創始人。本頭條作者分類闆塊标題如:支氏/詩文/旅遊/感悟/茶道/文史/生活花絮等等,請親友愛粉按喜好閱讀。本文章為作者原創,緣是天意,份在人為,歡迎讀者跟帖互動,别忘了點贊,關注哦!謝謝。 #義烏#
#金華##頭條原創##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