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毒紅菇又被稱為小棺材蓋

我工作的地方,辦公室旁邊就是一片黑松林。每天坐久了,頸椎受不了,我會到林中走走。據說松林中負離子濃度最高,對人的健康很有好處。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反正我在林子裡轉一圈感覺人就精神、輕松了許多。今年夏天雨水特别多,隔一兩天就下場雨,再加上三伏天的高溫,松林裡水氣氤氲,雲蒸霞蔚,愣是把個溫帶針葉林弄成熱帶雨林的感覺,進到裡面就像洗三溫暖一樣,是以我例行的林中散步就改成順着林子邊緣的小路兜一圈。

那天我正在松林邊上漫步,忽然瞥見路旁的草叢裡有幾朵紅色的東西一閃而過,是此前未出現過的。

小毒紅菇又被稱為小棺材蓋
小毒紅菇又被稱為小棺材蓋
小毒紅菇又被稱為小棺材蓋
小毒紅菇又被稱為小棺材蓋

我走過去,撥開草叢,發現有幾株紅色的蘑菇,和曲奇餅幹差不多大小,菌傘是平展的,中間微凹,表面是像胭脂一樣的紅色,紅得嬌豔欲滴。我摘下一朵,背面的菌褶是白色的,像手風琴的風箱一樣緊密排列。菌柄也是白色的,空心,輕輕一捏就癟了。這片松林多的是棕紅色的牛肝菌(黃縣話叫“松莪兒”)和橙紅色的枞菌(黃縣話叫“松闆”),我甚至見過一朵靛藍色的牛肝菌,卻從沒見過這種蘑菇,可能是今年連綿的雨水和濕熱的天氣,讓該長的不該長的都長出來了吧。

一般來說,顔色鮮豔的蘑菇往往有毒,但也不能太絕對。我曾看過一檔紀錄節目,講的是“菌子王國”雲南的各種野生菌,模模糊糊有點印象,裡面有一種叫紅菇的,顔色鮮紅,卻可食用,是較名貴的食用菌,我發現的這幾朵蘑菇不會就是傳說中的紅菇吧?

小毒紅菇又被稱為小棺材蓋

紅菇

回去查找資料,紅菇為真菌門傘菌目紅菇科紅菇屬,菌蓋直徑5-12厘米,幼時黏,長成後表面有點絨絨的感覺。初為半球形,後菌傘平展中部下凹,凹處色深,暗紅。菌肉白色,厚實。菌柄白色或帶淺珊瑚紅色,實心。采回來的新鮮紅菇洗淨,與雞、鴨或豬排一起炖煮,湯色鮮紅,味道清甜,可稱得上色、香、味俱全。再者根據中醫的象形補法,紅菇湯湯色紅郁,可以補血,亦能滋陰補虛、清涼解毒,最适合産後或經期婦女食用。紅菇以雲南、福建所産為多,也最為當地人所重,再加上紅菇至今無法人工種植,隻能采自山林(紅菇屬于共生型真菌,是與植物共生的菌根菌,依靠楮、栲等樹的根系為其提供部分養分,離開植物根系就很難生長。我們平時吃的人工種植的香菇、木耳、平菇則都屬于腐生型真菌,從朽木及枯枝敗葉中吸收營養,是以培育時需要菌袋),故其身價高昂,乃菌中貴族。再看同為紅菇屬的其他蘑菇,有一種小毒紅菇,黑龍江稱作“小棺材蓋”,色作胭脂紅,故又稱作“胭脂菌”,菌蓋小,菌肉薄,菌柄中空,最主要的一點是菌蓋邊緣具粗條棱,像是鑲了一圈皺邊,描述的和我手上拿的小紅蘑菇一模一樣,原來我在林邊發現的是小毒紅菇!既帶“毒”字,肯定是有毒的啰,據書上說,其具有胃腸道毒性,食後會引起中毒,惡心嘔吐,腹洩腹痛,故又稱“嘔吐紅菇”。雖說我看到的這幾隻貌似被蟲子啃過,但蟲子和人的生理特征差别很大,同一種蘑菇很可能是“蟲之蜜糖,人之砒霜”,在蟲子吃來是美食,人吃了可能就是追魂奪命散。

雲南人給紅菇屬的紅色蘑菇統稱“紅臉菇”,小毒紅菇個頭小,當地人稱之為“小紅臉菇”,二者長得比較相像,不熟悉的人很難區分,每年是以中毒的不在少數。小毒紅菇吃起來有麻味和辣味(不是麻辣味!),不過等你嘗出來的時候,大概已經中毒了。紅菇和小毒紅菇同歸一屬,算是實在親戚,一個是滋補佳品,一個是有毒菌類,同是顔值擔當的蘑菇,差别咋這麼大呢?

部分圖檔引自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繼續閱讀